APP下载

高山番茄叶霉病与灰霉病的识别与防治

2013-12-08邓静静秦明武覃江文

长江蔬菜 2013年5期
关键词:霉病灰霉病病斑

邓静静 秦明武 覃江文

叶霉病

灰霉病

近年来,随着高山番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种植年代增加,番茄叶霉病和灰霉病在一些局部地区开始蔓延,为害加大。因为这两种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的,又仅一字之差,让很多种植户产生了误解,使其在防治措施上出现了偏差,给生产带来了一定的被动。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把这2种病害的差异与联系总结为病症不同、防治药剂不同、流行条件相同、防治策略相同。

1 病症不同

1.1 番茄叶霉病

病原菌为Fulvia fulva(Cooke)Cif.,系半知菌亚门真菌褐孢霉。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时叶面出现不规则形病斑,上有黑色霉层,病斑颜色浅,褪绿变黄;果实发病时,一般在果蒂附近出现硬化、凹陷、黑色病斑;茎部发病时,茎上出现不规则形圆斑。传播源为病残体上的菌丝体、菌丝块及种子表皮上的分生孢子和菌丝。

1.2 番茄灰霉病

病原菌为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系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主要为害果实,青果发病重。叶片发病由叶尖开始,呈水浸状“V”字形病斑,灰白色霉层,病斑颜色深,黄褐色;果实从花柱、花瓣处发病,病部软腐,灰白色;茎上为长圆形、长条形病斑。传播源为病残体上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土壤中的菌核。

2 防治药剂不同

叶霉病的防治药剂有多抗霉素、春雷·王铜、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氟哇唑(福星)、戊唑醇、克菌丹(开普顿)等。

灰霉病的防治药剂有腐霉利、嘧霉胺、嘧菌环胺、异菌脲、乙霉威、甲硫·乙霉威、百菌·乙霉威,啶菌恶唑等。

3 流行条件相同

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通风不良,两病流行。

4 防治策略相同

4.1 采取措施降低初侵染源和二次侵染源

用温水和高锰酸钾进行种子消毒,减少种子带菌传播;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阻断大田病源的传播;摘除老叶、黄叶、病叶、病果,带出田间处理,防止病残体二次浸染。

4.2 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

合理种植,清除杂草,适时适度打芽,绑蔓,摘除第一穗果以下老叶、病叶、黄叶,通过改善田间通风及光照条件来降低田间湿度。

4.3 早防早治

无论哪种病,第一次喷药应在定植前5~7天,在苗床进行,第二次在移栽后7~10天时进行。每隔10天1次。高湿条件下勤到田间检查,发现初期症状及时用药。

4.4 轮换用药

上述药剂轮换使用,每季每个农药品种只使用2~3次,以防耐药性产生。

猜你喜欢

霉病灰霉病病斑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瓜类灰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