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开设卫生职业防护课程的尝试

2013-12-04张俊玲徐美贤付显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学时医学生危害

张俊玲,徐美贤,付显华

(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医学生是未来医疗队伍的生力军,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技能具有深远的意义。虽然学校和临床教学单位对实习生进行过一定的职业伤害防护指导,但并没有形成系统化,教育效果并不好[1]。为此,研究者在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的助产、临床、针推专业中开设了《卫生职业防护》选修课程,并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其介绍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本校统招的2010级助产、临床、针推专业选修卫生职业防护课程的138名学生,其中男43名,女95名,年龄在18-22岁平均年龄20.12±0.32岁,学生均已完成了本专业基础学科的学习和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方法。

1.教学实施。(1)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职业防护意识,能识别临床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正确使用防护设备,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或发生职业暴露时能及时妥当处理,将危害降至最低。(2)课程内容和学时:课程设在第四学期,每周2学时共8周完成。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详见表1。

(3)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应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案例导入、示教、操作训练、情景模拟训练、观看和讨论视频、自制宣传图画等形式。

2.调查方法。

用自行设计卫生职业防护情况调查表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主要有防护意识、防护知识和技能2个维度60个条目。其中关于防护意识有10项,满分20分,关于防护知识和技能50项,满分100分。均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问卷在教育前1小时和完成教育后1小时内发放。问卷要求学员40分钟内完成,当场发放、收回,回收率100%。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二、结 果

(一)各专业医学生学习卫生职业防护课程前后防护知识、技能和防护意识得分比较见表2。

表1 卫生职业防护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表2 各专业医学生学习卫生职业防护课程前后防护知识、技能和防护意识得分比较 分±s

表2 各专业医学生学习卫生职业防护课程前后防护知识、技能和防护意识得分比较 分±s

专业 例数 防护知识和技能防护意识学习前 学习后 t p 学习前 学习后t p助产 50 42.42±17.20 75.68±16.04 10 0.000 14.28±3.45 17.72±2.30 5.874 0.000针推 33 23.12±8.50 52.79±12.23 11.461 0.000 14.48±2.67 16.52±2.06 3.456 0.001临床 55 40.33±14.00 63.11±17.28 7.598 0.000 15.11±2.70 16.25±2.44 2.337 0.021

由表2可见各专业医学生学习卫生职业防护课程前后防护知识、技能和防护意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即学习课程后防护知识、技能和防护意识高于学习课程前。

三、讨 论

(一)医学生学习卫生职业防护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由于医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中职业暴露是不可避免的。尤其近年来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艾滋病在我国也进入了发病的高峰期,这些都加大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尽管国内对职业防护逐渐开始重视,但职业危害仍然时有发生。为避免职业危害,重在防护,而防护的关键则在职业防护意识的养成和职业防护技能的培训[2]。对医务工作者进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3]。但调查表明[4],国内学校普遍未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也没有相应教材,由此可见将职业防护教育纳入教育计划意义重大。

通过表2的统计分析显示卫生职业防护课程学习后学生防护意识、知识技能均高于学习前,这也再次证明了,开设卫生职业防护课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二)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

1.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围绕常见的职业危险暴露进行讲授,包括生物性危害、化学危害、物理性危害及心理社会危害等。本次课程开设因不同专业合班上课,所以在上课中只能介绍各专业学生共性的防护内容而未能针对具体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讲解,因此,建议本课程的开设应不同专业分开授课。除常规教育培训外,还应对特定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如: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放射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工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等,才能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危害的风险[5]。

2.本次授课总学时为16学时,其中理论为10学时,实验为6学时,在教学中发现这只能传授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面对复杂的临床情况,具体的专业、课时就显得学时不够了,为此,建议理论学时可增加至14学时,实验学时可增加至10学时,总学时为24学时效果更佳。

3.开设卫生职业防护课程,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并非一劳永逸,医学生在工作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面对新环境、新技术,各科室的职业防护重点和内容又不同,光靠学校教育就显得软弱无力和不够完善了,这需要结合岗前培训、实习中的强化教育及和医院的业务学习等机会,不断更新和应用职业防护知识,使职业防护成为习惯性行为,以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通过本研究反映了开设卫生职业防护课程能显著增强医学生职业防护意识、知识及技能,是保证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身心健康、有效防范职业损伤发生的重要手段。因此,医学院校应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增设卫生职业防护课程。

[1]汪国建.护理实习生职业伤害现状和防护情况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8):118-119.

[2]殷 翠.对开设“护理职业防护”微型课程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263):2530-2531.

[3]Elizabeth A,Bolyard R N,Tablan O C,et al.Guideline for Infection Control in Health Care Personnel,1998[J]. Infection Control Guidelines,1998(19):410-422.

[4]徐 辉,毛秀英,盖小荣,等.针刺伤防护教育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3,17(9):1039-1040.

[5]吴毓新,凌 芳.上海市青浦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现况与管理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9):973-975.

猜你喜欢

学时医学生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药+酒 危害大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