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实施效果分析

2013-12-04黄水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王 婷,黄水平

(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变化等因素,高校对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1-2]。为适应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对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从2009年起,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借鉴和实行了预防医学本科生高年级科研导师制[3]。经过三年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下面总结一下导师制实施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择公共卫生学院2007、2008级预防医学本科生和部分指导老师做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收集三种方法,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为学生,内容包括导师指导情况(交流频率、方式、内容等)、学生科研能力(科研经历、课题参与、自我评价、科研打算等)、导师制实施效果;访谈的主要对象为导师,采用个别访谈法,访谈提纲的内容主要为导师的职能、指导学生数目、指导内容、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导师制的看法等;资料收集主要包括学生申报科研课题、发表科研论文、学习情况等,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7份,收回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98.13%。

二、结 果

(一)问卷调查结果。

1.导师指导情况。76.19%的学生与导师交流的时间不固定,多数学生认为需要时能及时与导师取得联系;57.69%的学生通过主动联系导师的方式取得与导师的交流,而33.65%的学生则由导师非定期召集进行交流;与导师的主要交流形式中面对面讨论占66.35%,短信或其他聊天工具占20.19%,专题讲座占13.46%,在学生希望与导师的交流方式中面对面讨论占84.76%;在交流内容方面,70.48%为学习或考研,68.57%为科研,39.05%为就业或生活等,在学生希望与导师交流的内容方面学习或考研占82.52%,科研占75.73%;77.45%的学生认为导师的指导态度比较积极热心,21.57%的学生认为导师的指导态度一般。

2.学生科研能力。实行导师制后大多数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科研设计和实施有了进一步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巧)和科研论文写作技巧。由表1可知,34.29%的学生已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科研论文,同时有88.57%的学生希望在毕业前发表一篇科研论文。在课题参与方面,67.62%的学生参与过导师课题或自选课题的研究,17.14%的学生在课题研究中为第一负责人,71.43%的学生为主要参与者。在自我评价方面,65.71%的学生认为实行导师制后科研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有57.14%的学生认为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表1 实施导师制后学生的科研经历情况

3.导师制实施效果。92.38%的学生认为在高年级实施导师制很有必要;91.43%的学生对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表示满意;86.54%的学生认为在本专业实施导师制对自己有很大的收获,主要为专业知识的丰富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个别访谈。

通过对导师进行访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导师的职责:每位导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征与兴趣爱好,制定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和科研计划;(2)指导学生数目:大多数导师认为指导学生的数目和学生科研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呈负相关,因此指导的学生数目不宜过多;(3)指导内容:导师指导的内容和调查问卷中学生希望与导师交流的内容一致,主要为科研和学习;(4)对学生的了解:每位导师对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主动性强、善于表达、对科研积极性高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导师的认可;(5)对导师制的看法:大多数导师认为在高年级实施科研导师制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考研和就业,因此持赞同态度。

(三)资料收集结果。

2010年至今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共成功申报29项省校级大学生创新课题,而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一篇毕业论文获得省团队优秀毕业设计奖,部分学生获得省市级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青年志愿者称号,学生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获得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

表2 2010-2013年学生成功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汇总表

三、讨 论

(一)基于学生视角的导师制实施现状。

大多数学生能够采用面对面的方式不定期主动与导师联系交流学习或科研方面的内容,并且认为实行导师制后科研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科研经历及对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方面,大部分调查结果明显高于其他医学院校[2,4],但可能受限于学习、考研、就业等压力,学生参加科研讲座、查阅文献的数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基于导师视角的导师制实施现状。

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每位导师都能认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导师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时间、内容都与学生的期望保持一致。但鉴于导师教学、科研任务以及学生的科研兴趣,个别导师认为应按照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爱好及自愿原则有选择性的实行科研导师制。

(三)完善高年级科研导师制的建议。

目前,科研导师制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作为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尝试性探索,还需进一步做如下完善工作:一是恰当定位导师制的构建,加强针对性指导;二是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三是扩大科研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四是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对导师与学生的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和评价。

[1]侯淑军,王志玉,宋明洋.搭建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40-41.

[2]桂 明,钟狂飙,彭伟莲,等.五年制医学生的科研素质调查及培养策略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2):399-400.

[3]王 婷,黄水平.科研导师制对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73-74.

[4]逄丽红,李鹏辉.五年制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应对设想[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0):2552-2554.

猜你喜欢

导师制本科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V eraW an g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