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镇化对照明行业的深远影响

2013-12-04严宏敏陈大华章道波

照明工程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城镇化

严宏敏 陈大华 章道波

(1.江苏天楹之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600;2.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上海 200433)

1 我国新型城镇化趋势

李克强总理2013年5月出访欧洲第一站瑞士时,在《新苏黎世报》发表文章称:“中国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数亿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会释放更大的市场需求”[1]。这句话既宣布了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正式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推进城镇化、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决心和信心。众所周知,自十六大以来,我国已进入城镇化的高速跑道。所谓城镇化,是指伴随着国家或地区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向城镇迁移,并大量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致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历史进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和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是结构优化在地域空间上的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客观反映。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导力量,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的原动力。从国际视域上看,一些西方国家早已实现了高度的城镇化。在20世纪中叶,经济发达的国家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日本65%。我国城镇化进程起步较晚、水平不高,但进展迅速。据我国近20年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城镇化水平依次为:12.84%,17.58%,20.43%,25.84%,35.39%,49.68%。在2012年下半年中国社科院《城市蓝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了6.91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2]。据北京新华网报导,2010年5月19日在“人口研究前沿与展望国际研讨会”上,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提到,根据相关数据及决策支持系统(PADIS)预测,2040年前后我国人口总量约在14.7亿左右。203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升至8.6亿,2050年为10.6亿左右。在人口空间分布上,在大都市、中等城市、小城镇以及在农村居住者均为25%,未来中国城镇化率基本目标将达到75%(西部60%、中部70%、东部80%),会形成超大、特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及居民点的均衡格局,小城镇数量达到20000个,城市1000个左右[3]。城镇化的中国国际贸易往来不断增强,比如落实中德城镇化伙伴关系、世界银行与IMF研讨中国城镇化问题等,为更广泛的国际化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

经济的腾飞使得农业人口急剧下降,专家认为,超过50%的人口城镇化率转点之后,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将步及缓升阶段,未来的发展重心是提升城镇化质量,其中大力发展城镇第三产业、拓宽都市圈产业链、构筑新的经济增长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等,是未来建设的总趋势。从某种角度来讲,工业化主要创造供给,而城镇化则是创造需求。据测算,将一名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该居民消费扩大3.6倍,城市化提高1个百分点,能使最终消费率提高1.6%。收入5000元/月的人,可能月支出4000元到全部,也就是消费比例80%以上;而收入500万元/月的人,至多每月消费40或50万元,消费比例还不到10%[4]。因此,在社会总量一定时,城镇化能使贫富差距缩小,从而拉动消费。毫无疑问,城镇化是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内需和持久动力。

2 城镇化中照明的作用

人类生存的三项最基本需求是空气、水和光。空气和水都是自然赐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但除太阳外,光则可由人类照明行业来创造。每当夜幕降临后,地球既是万家灯火的世界,更是人工照明艺术的空间。无数人在白天工作忙碌之余,凭着照明特有魅力而消除了疲劳、丰富了生活。光在道路照明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保证行者的交通安全、引导行车路线、减轻司机驾车疲劳等。光的装饰作用很明显,以创造氛围和色彩来营造空间气氛。室内,光可以烘托和影响人们的情绪,适度喜悦的光能鼓舞和激发人情,弱光使人平静温暖,暖光让人显健康生动,青绿色的光给人凉爽舒适的感觉,而如霓虹灯、聚光灯则又烘托了活跃的气氛和热闹的繁华。商业活动中,巧妙的光既可引来顾客的关注、辨别商品,又能借光营造商品个性和展示品牌文化、吸引顾客目光,还可引导顾客对不同商品的重点关注,突出商品质量、品质、形状、光泽,刺激购物欲望。另外,在影视摄影中,照明是影视造型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它既是画面成像的手段,又使造型形成艺术,光线在广告画面和戏剧舞台表现上,有其它造型元素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城市环境交融最紧密的就是光,光使城市的美好夜晚得以梦景幻化,光景交织的建筑轮廓、华彩四溢的照明工程设计……,光影不仅是现代城市文化内涵的视窗,也是透视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镜头,不同的城市在各异的光影中彰显出独特的城市个性。而游走其中的人们,则沉浸在优雅的引人入胜的光文化氛围中,身心舒展、精神快乐,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染,必能激发生活热情,提高幸福指数,最终激励社会和谐安定,文明有序。这是光为城市精神文明带来的隐形资产。光与社会、与民众、与媒体、与景观的互动映衬,使城市照明工程注入了文化理念,提高到了营造城市文化、城市艺术、城市经济三位一体、交融互渗的高度。正由于城市照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才使得它的艺术附加值、科技含量均远远超出照明灯具本身的意义。也正因为照明在城市有如此诸多的特殊作用,所以在城市景观打造方面,照明行业有着巨大的经济市场,我们常称这种经济为现代眼球经济。

城镇化使城市空间逐渐扩大,大量农民到城镇工作而生活逐渐城市化,这不仅刺激了城市房地产开发的繁盛,而且由于农村占地面积的不断缩小,又促成了农业现代化的高效生产。新型的农村城镇也在完成农村土地置换后,旧貌换新颜。新型城镇化的“新”,体现在城乡一体、城乡统筹、情感互动、生态宜居、节约集约、和谐发展等方面。如温州市龙港199村合并为新型城镇的农民新居的模式,在中国可谓比比皆是。这些城镇化的农村新居与旧农村最大的区别是光更加绚烂,无论是家庭照明或是街道照明,都较旧居有较大的区别,除了物质水平提高之外,公共设置的夜景照明工程更加完善,视觉和生活享受的光亮已与城镇完全相同,因此城镇化中照明作用的重要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3 照明行业发展的机遇

照明行业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制造光源照亮工作和生活场所,创造舒适愉快的环境和良好的视觉方面,而且也在为我国GDP贡献着巨大的能量。近十几年来,我国照明行业保持了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态势。2011年我国照明产品出口额达223.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见图1和图2,进口也达到29.4亿美元。各种数据显示,2011年照明行业为我国GDP贡献约1%。2012年全行业销售额已超过4600亿人民币,出口额已达360.4亿美元。

图1 2000年—2011年我国照明产品出口情况Fig.1 Export of lighting products in China,2000-2011

图2 2000年—2011年我国照明行业销售情况Fig.2 China’s lighting industry sales,2000-2011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日益严重,自20世纪70年代发生世界能源危机之后,国际社会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呼声日益高涨。由于能源和环境是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生存繁衍的关键,如何打造“绿色城市”,已是未来城市建设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城市用电总量中,照明用电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12年我国照明用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13.79%。随着城市照明需求的不断攀升和电力供应的日趋紧张,如何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是近数十年来照明技术一直追求的目标。其中降低照明用电是直接节约用电的有力措施,于是,以“节能、环保、绿色和低碳”为主题的绿色照明工程,很快在世界各地得到积极响应。

据2012年有关统计可知,“LED维持在20%左右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约为1900亿元”[5]。另外,随着城镇新增人口的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也会飞速增加。据统计数据预测,在未来十年内,我国农村城镇化人口数量约有4亿左右,如果将农民工市民化的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按10万元计算,那么投资需求至少新增40万亿元,其中肯定包含有对照明需求的投资。LED的平均盈利水平高于传统行业,随着性能提升和产品价格降低,可以大胆地预测,未来十年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乡基础建设的大幅度提升,LED产业将会迎来突飞猛进的飞跃式发展,在我国城镇化进展目标实现之际,照明内需有望对我国GDP作出突破2.5%的贡献。

4 城镇化对照明科技的挑战

4.1 大力创新发展LED光源

4.1.1 理性关注LED的发展

从照明光电源发展史来看,白炽灯生存了近百年,但它能耗大、寿命短。荧光灯效果很好,却因含有害汞而影响环境。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LED)以其节能、环保、高效、长寿命、能量转化效率高、易于控制等优越性、实用性特点,异军突起,不仅有替代白炽灯 (卤钨灯)或其它低效照明产品的趋势,且已全面进入照明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市场潜力巨大。东莞、大连、深圳、厦门、惠州、佛山等地已出台相关扶持新政策,均将LED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全面推进。国内LED企业也迅速崛起,纷纷展开争夺LED市场的攻势。

LED已被公认是继白炽灯作为人类现代文明里程碑以来,又一次划时代科技革命的源动力。在国内LED已有广阔的用途:信号灯、景观照明、汽车照明、太阳能照明、特种照明、超市冰柜照明、大屏幕显示、数码相机及手机等小尺寸背光源,而建筑景观照明是应用最大的领域。紧随纳米技术的不断成熟,利用生物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与LED照明技术进行结合,LED的照明产品会更智能化和人性化。2013年10月上海复旦大学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路信号的技术,实验上已成功实现只要在室内装上附加一微芯片的LED光源,就能无需WIFI达到上网的要求,显然这能更符合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6]。随着LED照明产业如雨后春笋、全面开花,近年全国LED生产企业多达6千余家。然而竞争形势严峻,深圳钧多立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不足二年,曾被业界评为“中国深圳行业10强企业”,但在2010年10月8日宣告破产,同年十月,深圳另外80多家LED企业也轰然倒塌。据2011年光源市场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底,光源价格降幅为30%左右,虽然市场容量扩大了,但60%封装企业并未赢利,2013年8月又传来深圳亿光公司和中山雄纪公司二家年产值过亿的LED照明企业倒闭的消息[7]。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重的,LED产品前景是广阔的,但产品本身尚处于更新完善阶段,不仅技术生产如组装技术等环节存在规范问题,就是更新对接也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因此,企业若不加分析地一哄而上,就很难保证LED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1.2 标准和专利是LED产品的生命线

LED进入普通照明领域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目前建立健全LED及其相关标准的标准体系至关重要。任何产业都有三个发展阶段:最低层面是制造,第二层面是服务,最高层面是标准。所谓二流的企业只搞产品,一流的企业制定标准。因为标准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所有与产品推广和招标采购事宜等相关条款都会受到标准的制约。现在LED照明技术与产业已进入到了标准化时期,目前国际上LED标准不断制定和公布,如国际电工委员会有“光源和照明装置的光生物学安全标准”IEC62471文件,我国也有与之相应的GB/T20145—2006安全标准。许多照明公司在LED照明产品目录扉页上首先提到这个标准。但从目前已经制定的LED及相关标准来看,照明用LED本身及其最终应用产品的标准数量非常少,因此,要建立健全LED及其最终应用产品的标准体系,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此外,目前国外LED企业收入中,标准专利收入的份额也不小。从国际LED照明产业布局上看,目前高端产品市场主要由美国、西欧、东亚等少数国际公司操控,LED产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也由科锐、飞利浦、日亚和欧司朗等大公司占有。从总数量上看,全球LED专利已有20多万,而我国还占不到10%,专利已经成为企业巨头们维护既有产业格局的有效武器。事实上,一些国外大企业既在专利数量上胜出,又在品质上居高。专利储备的缺乏,使我国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同时那些后起厂商及发展潜力较大商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知识产权抄袭等侵权风险,极大地制约我国LED行业的发展。

4.1.3 创新是LED市场的生命线

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是产业的命脉。LED产品市场需求有力地刺激了产业规模的继续扩大,产品性价比逐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快速提升,LED技术创新使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在LED产品样式创新方面,日本不断有新创新产品。2011年,松下公司推出了外形与传统白炽灯相同的LED灯,这是款全透明玻璃灯 (单片灯丝、4.4瓦功率、长达4万小时寿命),获得日本优良设计金奖。目前,传统光源样式的LED新光源,如适应怀旧白炽灯和荧光灯的 LED球泡灯,以及 T5、T8管状 LED灯,LED射灯和筒灯已如雨后春笋,花样繁多,以优良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不断满足市场需要。事实上,我国LED产业发展受阻的深层原因就是低端产品比重大、缺乏核心技术、行业盲目投资、缺少竞争力强的大企业等,其中缺乏产品创新是企业面临最严峻的问题。

4.2 创新发展我国的照明科技

4.2.1 客观理性对待传统光源

作为新一代的照明产品,LED照明正以蓬勃强劲的趋势走向世界,普遍为全人类所接受,LED照明产品势将以海量趋势占领照明灯具市场。那么,传统光源如节能灯的未来出路是什么呢?是否就是已步入暮年,毫无生机呢?实事并非如此。

传统光源的技术研究从未停止过,比如美国Tonpanga公司研制的微波金属卤化物无极灯,外置式无极荧光灯等效电路模式、瞬时启动的荧光灯中辉光放电模式的测量方法等。从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公布的2012年传统光源生产数量,可清晰证实:我国2012年生产传统光源超过130亿只,其中白炽灯38.5亿只,荧光灯67亿只 (见图3、图4),HID灯1.74亿只 (HPS0.56亿支,HPH0.63亿支,HPM0.56亿支),CDM655万支,另外卤钨灯和汽车灯均超过12亿只。

图3 2012年我国照明荧光灯的年产量Fig.3 Annual production of fluorescent lighting,China,2012

图4 2012年我国荧光灯品种分布Fig.4 Fluorescent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China,2012

据美国能源部发布新高速路LED照明的调查报告指出,“虽然LED照明比高压钠灯照明寿命长且成本低,但实际回报过程漫长,LED照明比高压钠灯照明节省了26%~57% 的能源,但是前期投入成本高,被测试灯具的普遍回报期限为8~16年”,这也是国内LED路灯生产厂家难以支撑的关键因素[8]。目前我国还没有LED灯具的国家级统一标准,在本土LED灯具造型创新设计等方面能力也不足。因此,就目前发展现状来讲,我们要正确理性对待LED和传统光源,排除盲目跟风现象,并需要政府在法规、政策、研发投入、标准和应用示范等多方面,加强扶持和引导,统筹规划,使照明行业健康、合理、快速发展。

4.2.2 OLED技术的进展不容忽视

OLED是无需背光源,由自身发光的发光二极管阵列组成。因为它在通电之后自己会发光,可以省掉灯管的体积重量及耗电量,比LED液晶亮度高,厚度及操作电压需求更低,反应快捷,色彩更好,而且可以弯曲,是今后替代LED液晶屏的适宜产品,而且在未来照明领域里,它很可能发展成为LED产品的最有力竞争对手。目前,世界OLED产业尚处在初期阶段,我国发展OLED产业有良好的基础,市场需求巨大,前景广阔。据Nano Markets预测,未来市场对涉及OLED的所有材料的需求将呈现飞跃式增长,OLED市场将从2010年的4.2亿美元成长至2015年的50多亿美元,见图5。对于OLED在显示领域的应用,除了近70%的成本来源于驱动IC部分外,近10%则来源于材料成本;而在照明领域中的应用,到2015年OLED照明的成本有70%取决于OLED材料,它的市场前景很好,见图6[9]。

图5 OLED显示市场的预测 (数据来源:Nano Marets,2009)Fig.5 OLED display market forecast Data sources:Nano Marets,2009

图6 OLED照明市场的预测 (数据来源:ITRI/IEK,2009)Fig.6 OLED lighting market forecasts Data sources:ITRI/IEK,2009

4.2.3 视觉科学是照明市场和基石

人们都渴望在宜居城市享受自然生态的文明,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环境生态污染严重,居民幸福感逐渐缺失。所以,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生态品质,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减排节能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随着户外活动的日益减少,人们对光线的需求更多会依赖于人工照明。早期的照明仅仅是为了满足视觉的需要,随着照明科技开发的不断深入,照明健康已是科学追求的目标。

人眼的视觉灵敏度很高,光照可直接影响人类日夜交替的生理节奏,比如说,人在弱光照射下灵敏度提高,但辨别物体的颜色和细节功能下降。光照长期不足时,易造成生物钟紊乱,严重者导致失眠或抑郁症。这些健康医学常识,要求新型光源要保证身体健康、交通安全、工作安全和工作效率、生活质量和业余享受等生理节奏的需求。为此,早有人提出以生物钟效应为基本思路的新照明理念。比如,飞利浦公司已推出了18000K的荧光灯,这种灯富含480nm蓝光,能有效影响生理节奏。可见,视觉科学是照明的理论和应用实践的检验标准,照明与视觉科学研究在我国已提上议事日程,在国际照明界更早已达成共识,在未来照明行业开拓发展中,它将发挥特殊的无可取代的作用!

[1]李克强.中国城镇化进展及其意义[J].瑞士新苏黎世报,2013.

[2]刘茸.11年来中国城镇化进展分析.人民网,2012.http://henan.china.com.cn/news/china/201210/C41894X30B.html.

[3]李睿.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J].城镇建设,2013(4).

[4]罗兰,柴秋实.国人为何喜欢攒钱:收入不确定性提高.中 财 网,2013.http://www.cfi.net.cn/p20130501000024.html.

[5]佚名.2013年城镇化或引爆LED照明行业.建材网,2013.http://news.jc001.cn/13/0117/709007.html.

[6]马亚宁,陆梓华.无需WIFI,点盏LED灯就能上网[J].新民晚报,2013,A1版.

[7]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2011年LED照明行业发展概况.新建设:现代物,2011.

[8]美国能源部,新高速路LED照明调查报.环球在线,2012.http://info.ledgb.com/detail-80966.html.

[9]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10.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016年莒南县城镇化发展状况简析
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
低碳城镇化的型构与演化路径研究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浅谈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时期中国城镇化研究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