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黄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糖耐量及血脂的影响

2013-11-20高秀娟姚荣妹马会霞江春花李继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14期
关键词:降糖高脂灌胃

高秀娟 林 清 姚荣妹 马会霞 江春花 孙 娜 李继安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现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90%以上,据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达3~4千万,居世界第2位〔1〕。根据DM的中医辨治规律,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组成了治疗DM的系列方剂,本文观察双黄降糖胶囊对DM大鼠血糖、糖耐量及血脂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材料 ①Wistar大鼠,雄性,体重180~220 g,购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证SLXK(京)2009-0004。高脂饲料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②药品及试剂:双黄降糖胶囊由黄芪、黄连等四味中药组成,饮片购自北京同仁堂唐山连锁药店有限公司,胶囊采用公知的中药胶囊制备方法制作,由唐山市中医院制剂科加工;二甲双胍(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90401;链脲佐菌素(STZ)(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批号B56981;康博士血糖试纸(上海罗氏诊断产品有限公司)批号S09C19202;其余分析试剂盒购于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胆固醇(TC)批号090901、甘油三酯(TG)批号093471、尿素氮(BUN)批号:090621。③主要仪器:血糖仪AGM-2300,Microlab30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1.2 造模方法 将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1 w,高脂饲料喂养6 w后,禁食不禁水12 h,腹腔注射STZ,剂量30 mg/kg,3 d后同样方法腹腔注射STZ,剂量20 mg/kg,1 w后测空腹血糖及灌胃40%葡萄糖5 ml/kg后2 h测血糖,以空腹血糖≥11.1 mmol/L或餐后血糖≥16.7 mmol/L作为造模成功的指标。

1.3 动物分组 造模初,将60只大鼠随机抽出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普通饲料喂养。其余50只大鼠按照上述方法造模,造模成功的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二甲双胍组(MHT)和双黄低剂量组(SHL)、双黄高剂量组(SHH),每组10只,分组给药。SHL组:灌胃双黄降糖胶囊,剂量2.5 g/kg;SHH组:灌胃双黄降糖胶囊,剂量5 g/kg;MHT组:灌胃盐酸二甲双胍50 mg/kg;Model和Control: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给药28 d。

1.4 检测指标 给药后的第14天测空腹血糖1次。给药后28 d,隔夜禁食不禁水12 h,测完空腹血糖后,灌胃40%葡萄糖5 ml/kg,并于给糖后30、60、120 min从尾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水平。然后10%水合氯醛麻醉动物,腹主动脉取血,测血清TC,TG,BUN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实验数据用s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对模型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 MHT组与SHH、SHL组均有明显地降低实验性大鼠空腹血糖(FPG)的作用,其中MHT组降糖作用起效较快(P<0.05,P<0.01)。给药后4 w SHL组血糖水平、MHT组血糖水平降至正常,见表1。

表1 双黄降糖胶囊对各组大鼠FPG的影响( s,n=10,mmol/L)

表1 双黄降糖胶囊对各组大鼠FPG的影响( s,n=10,mmol/L)

与Model组比较:1)P <0.05,2)P <0.01

2 w 4 w Control 4.689±0.9442) 5.867±1.5212) 5.689±1.4252)组别 灌胃前Model 14.510±2.649 16.390±2.960 17.460±2.668 MHT 14.320±3.3371) 9.510±2.4662) 5.830±1.3382)SHH 16.110±2.7771) 12.110±2.0042) 8.620±2.0292)SHL 14.570±3.0531) 12.350±2.2642) 6.380±2.8242)

2.2 对各组大鼠糖耐量的影响 Control组,口服葡萄糖后30 min血糖值达到顶峰,到120 min时血糖值已基本恢复到原水平;Model组小鼠血糖值顶峰时间在30 min,并且在此之后血糖值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MHT组与SHH、SHL组可改善小鼠的耐糖量,明显降低升高的血糖值,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别(P<0.01)。见表2。

2.3 对各组大鼠TC、TG、BUN的影响 与 Control组比较,Model组TC、TG、BUN值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SHL组能明显降低TC、TG、BUN水平(P<0.01)。见表3。

表2 双黄降糖胶囊对各组大鼠糖耐量的影响(s,n=10,mmol/L)

表2 双黄降糖胶囊对各组大鼠糖耐量的影响(s,n=10,mmol/L)

与Model组比较:1)P<0.05

30 min 60 min 120 min Control 9.656±1.9941) 7.767±1.9501) 4.911±1.8251)组别Model 28.750±5.729 25.680±5.515 19.190±1.947 MHT 22.370±5.1831) 15.710±2.9651) 7.050±2.1691)SHH 21.000±4.9931) 15.640±3.0451) 9.040±1.8911)SHL 21.090±3.9481) 15.850±2.2821) 8.290±5.3161)

表3 双黄降糖胶囊对各组大鼠TC、TG、BUN的影响( s,n=10,mmol/L)

表3 双黄降糖胶囊对各组大鼠TC、TG、BUN的影响( s,n=10,mmol/L)

与Model组比较:1)P<0.05,2)P<0.01;与 Control组比较:3)P<0.05,4)P <0.01

TC TG BUN Control 10 3.956±0.306 1.311±0.352 6.100±1.组别 n 369 Model 10 5.720±0.290 2.230±0.747 10.960±4.157 MHT 10 4.990±0.2921) 1.800±0.2791) 9.920±2.2212)SHH 10 4.760±0.2901) 1.760±0.3031) 9.660±2.5842)SHL 10 4.600±0.2943) 1.610±0.4684) 7.860±2.3633)

3 讨论

目前DM动物模型常用的方法为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联合诱发,先用高脂饲料喂养高脂饲料饲养2~4 w后,腹腔注射小剂量STE(一般为15~45 mg/kg,ip)诱导大鼠 T2DM模型〔2~4〕。此种方法高脂饲料造成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加之STZ破坏一部分胰岛β细胞功能,因此其模型比较接近于人T2DM模型。我们多次实验研究发现,采取高脂饲料喂养4~6 w,然后分两次小剂量(30、20 mg/kg)腹腔注射STZ,造模成功率较高,模型稳定,死亡率较低,值得推广。

T2DM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异常复杂,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虽然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很多,其作用机制不同,药效、副作用也不尽相同,但控制血糖仍是治疗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所在。而中医药治疗T2DM的优势在于可延缓DM并发症,其治疗机制表现为多靶点、多向性、多层面的药理学特点,与西药相比,中医药治疗DM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我们依据T2DM属中医气虚、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辩证特点组方,以黄芪益气为主,辅以黄连、知母、地黄等清热养阴,标本兼顾,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本方中单味黄芪、黄连既有降糖作用,且其单药及复方对DM多种并发症均有治疗作用。黄芪多糖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调节血糖,改善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黄芪多糖能使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造血细胞因子,有效促进小鼠、人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增殖,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5~7〕。

近年来,脂代谢紊乱与DM的相关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提出脂代谢异常为T2DM的原发性病理生理事件,并根据脂代谢紊乱常先于DM发病前数年存在这一事实,提议将DM改为“糖脂病”〔8〕。所以,DM防治上,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积极调节脂代谢,纠正脂代谢紊乱。本研究发现SHL能降低血脂及BUN水平,与Model组比较差异显著,说明本方还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改善肾功能,延缓DM并发症发生的作用。但其具体的降糖降脂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People's Daily Online.China has annual increase of 1.2million diabetes patients〔EB/OL〕.http://English.peopledaily.corn.cn/200011/14/eng 200011-/14-55-162.html,2008-02-29.

2 周迎生,高 妍.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特征〔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5;13(3):154-9.

3 穆松牛,高 云.链尿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复制大鼠〔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18(2):19-22.

4 郭啸华,刘志红,李 恒,等.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9(4):351-5.

5 徐寒松,吴 青,谢晓云,等.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PI3K/Akt/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23):4272-6.

6 张仲平,洪介民.黄芪多糖对体外人骨髓造血祖细胞生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1):16-7.

7 翁 玲,刘学英,刘 彦,等.黄芪多糖对小鼠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及动员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23(3):306-9.

8 刘兆爱,甲吉芳,刘艳霞,等.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关系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8;17(3):187-8.

猜你喜欢

降糖高脂灌胃
高脂血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对策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怀孕期间母亲高脂饮食可能影响婴儿肠道的微生物组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生大黄及轻质液状石蜡灌胃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小鼠、大鼠灌胃注意事项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生精功能障碍
一种简易的实验兔灌胃方法
小鼠最大灌胃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