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诊断甲状腺癌价值分析及临床意义

2013-11-15四川省成都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213

吉林医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放射学符合率甲状腺癌

张 威(四川省成都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213)

内分泌肿瘤近年来有高发的趋势,甲状腺癌是患者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长久以来,甲状腺癌的金标准是病理诊断,但有些患者病灶微小或隐秘,不可避免需要进行手术发现,因此无创的影像学诊断能否拥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和更准确判断良恶性越来越受重视。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62例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男28例,女34例,年龄14~83岁,平均(45.7±7.9)岁。记录显示患者中3例有胸闷不适,4例有声音嘶哑,2例有呛咳,其余无特殊症状。病灶直径0.5~6.1 cm。

1.2 方法:62例患者均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自舌骨水平至主动脉弓上缘。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前经前壁静脉推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灶表现不同,一般注射1.5 mg/kg。将扫描条件设置为:扫描螺距1.5 mm,扫描层厚为2.5~5 mm,层距5 mm,扫描条件参数为120 kV/200~280 mA。CT表现由本院CT室3名高资历医师在不知病理诊断情况下独立分析,对分析有异的病例再行讨论。

2 结果

2.1 病灶类型、发病部位等:CT影像诊断结果:45例患者诊断为乳头状甲状腺癌,11例为滤泡型甲状腺癌,3例甲状腺鳞状细胞癌,2例甲状腺髓样癌;1例未分化巨细胞型甲状腺癌。共误诊8例,总诊断符合率为87.1%,详见表1。病变位于左侧叶21例,右侧叶29例,双侧叶病变12例,两侧发病率为19.35%。病灶最大3.92 cm×5.22 cm,最小0.11 cm×0.13 cm。圆形病灶为33例,形态不规则29例,合并钙化29例,囊变及液化坏死率为33.9%。25例患者被检查出伴有淋巴结肿大,并且有11例患者检出颈部淋巴结转移假阴性。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检出率为40.3%,其中同侧转移14例,双侧11例。其中单独或伴囊性的有9例,囊实性16例,增强后无强化4例,轻度强化9例,中度强化11例,明显强化1例。检出淋巴结钙化为10例,其中7例为细颗粒钙化,3例为混合性钙化。所有患者总T3、T4、FT3、FT4、TSH等生化指标均未超出正常参考范围,3例TmAb、TgAb、TpoAb升高。

表1 CT扫描诊断情况及符合率

2.2 病变强化方式:各型甲状腺癌经CT增强扫描后强化方式为多样性:不均匀结节样强化、薄壁强化、无明显强化、向心性强化、逐渐一致性强化等影像学改变。

3 讨论

正常人的甲状腺位于人的颈部,是极其重要的内分泌气管,分为左右两叶,分别位于喉部与气管周围,外形类似蝴蝶或者盾甲的形状。甲状腺组织含碘量较周边其他组织要高很多,而这些碘在人体正常的内分泌代谢中占有绝对重要地位,一旦碘的代谢发生紊乱,以及各种激素水平出现不同类型的异常,则极有可能转变成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是当今中国最易发也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且发病率也在以较快速度逐年增高。患者一旦患有甲状腺癌,颈部则会慢慢形成肿块,患者本身会有声音嘶哑及发音困难等症状。甲状腺发生病变时,往往平扫CT时易被发现,是由于因甲状腺滤泡中贮存的碘吸收X射线量多,所以甲状腺在CT片上显示的密度高于所有其他软组织密度影,而病变引起部分或者整体组织含碘量改变而导致的密度减低。然而近来研究显示,增强CT图像能更好地反映肿瘤病灶[1]。恶性甲状腺肿瘤CT图像特点,具体表现为肿瘤边缘界限模糊不清,且呈不规则不均匀低密度,常伴有囊肿、坏死、钙化及淋巴结转移[2]。甲状腺内淋巴结网丰富,甲状腺癌发生时常常易伴随淋巴结转移导致恶化,但有时病变伴肿大淋巴结常可导致误诊[3]。因此CT影像对于辅助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研究结果显示,CT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率较高(87.1%),以上结果表明,C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CT扫描检查对甲状腺疾病诊断准确性佳,对良恶性肿瘤鉴别有重要意义。62例患者中有25例伴有淋巴结肿大,有报道称甲状腺病变并非都是癌变,有些患者往往是由于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导致甲状腺病变。淋巴结肿大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虽然表征上想象,但是其区别在于肿大的淋巴结为多发性,轮廓界限清楚,无坏死、钙化、液化等浸润周围组织增强后密度轻度强化。然而尚有11例患者为颈部淋巴结转移假阴性,漏诊原因主要为CT不能辨别较小淋巴结。另外增强扫描导致乳头状癌患者误诊,原因是其不能辨别细颗粒钙化[4]。因此CT影像技术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有时遇到多发病灶也不能准确地提示病变区,与病理诊断尚存在一定区别,仍不能脱离临床病理诊断,需与其结合,联合应用,加以随访才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CT扫描能反映甲状腺癌的强化特征诊断符合率较高,辅助并结合病理诊断有助于对病变性质的判断,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作广泛临床推广。

[1]陈清勇.C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17(2):119.

[2]关玉宝.螺旋CT与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价值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30(1):136.

[3]谢榜昆.甲状腺癌的CT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2(1):192.

[4]杨亚英,包颜明.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的CT表现对比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16(4):209.

猜你喜欢

放射学符合率甲状腺癌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年总目次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