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的历程(4)浴血悲歌

2013-11-13何光银改编缩编季跃鹏绘画

连环画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红一方面军徐向前主力

何光银/改编 果 陀/缩编 季跃鹏 季 芳/绘画

本作品即将由连环画出版社出版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经过1927年至1930年三年艰苦曲折的游击战争,全国主力红军发展到约七万人,在全国十二个省、一百多个县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共产党组织、“苏维埃”红色政权。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

2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这是因为当时红一方面军有约四万人,根据地包括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横三百里、纵四百里的地区三十四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十四个县城在红军手中。这是蒋介石最大的心腹之患!

3 1930年10月,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调集全国反革命军事力量,任命十四个“剿匪”督办,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围剿”的重点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蒋介石任命鲁涤平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于赣西地区歼灭朱毛共匪”。

4 10月30日,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在赣西新余县罗坊主持召开紧急会议。他说:“面临敌军大规模的围剿,红军应先向根据地内部退却,依靠人民的支援和有利的地形,发现和造成敌人的弱点,然后集中兵力歼敌于运动之中。”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和其他同志都赞成“诱敌深入”的方针。

5 根据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紧急会议决定,1930年11月1日,毛泽东、朱德下达“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命令,红一方面军主力随即由袁水流域东渡赣江,接着又向根据地中部退却,以便依靠有利条件,寻机歼敌。

6 鲁涤平接到命令后,找其心腹、国民党军第十八师中将师长张辉瓒商议,把军队编成三路纵队,于11月2日下达了“分进合击”的进剿令:“5日内各部队集结并向袁水流域合围,将‘共匪’聚歼于清江和分宜地区。”张辉瓒立誓:“吾党与共匪势不两立,此行不剿清共匪誓不生还,愿与汝辈共勉之!”

7 11月5日,国民党军三个纵队向袁水流域推进。7日,进至袁水一线,结果扑空。随后,第一、第二纵队东渡赣江,进至永丰、吉水和乐安、宜黄,第三纵队沿赣江西岸进至吉安,发现红一方面军主力又已转移,敌人再次扑空!

8 半个月后,朱德对毛泽东说:“国民党急于找我主力决战。我意采取“中间突破”战术,将敌分割为两群,各个击破。你看哪里做战场好?”毛泽东说:“先到东固、龙冈,后转黄陂、小布。这里我们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9 11月25日和28日,《关于到东固、龙冈集结待命》和《关于到黄陂、小布集中》两道命令先后发出。为诱敌上钩,毛泽东布置:“率红三十五师佯装我军主力,引敌到东固、龙冈地区,我择机破敌。一路小心,时刻联络。”

10 蒋介石接到发现共匪主力的报告,亲自来到南昌行营,对鲁涤平、蒋光鼐、朱绍良等高级将领说:“朱毛共匪现集结于东固、龙冈。望各位同心,为党国效劳,攻下东固、龙冈,共成剿匪大业!”鲁、蒋、朱喊道:“我等坚决执行命令!”

11 敌军进入我根据地腹部后陷入困境。第五十师师长谭道源发电报向蒋介石诉苦。其他国民党军也叫苦不迭:“所到之处,农匪坚壁清野,柴米油盐悉数藏匿。道路、桥梁被毁坏。”

12 只有张辉瓒不做声,盘算着如何夺功,加官晋级,孤军进至龙冈以东、小别山以西的谷地。毛泽东、朱德知情后,29日晚发出了“红字第12号《攻击龙冈敌张辉瓒部的命令》”,将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设在了小别山附近的黄竹岭。

13 30日上午9时,红三军在小别山上见敌人来到山下,居高临下地给了敌人一阵痛击。敌五十二旅被部署在一线的红七师击退。午后,张辉瓒指挥四个团,分多路向小别山上的红三军阵地猛攻,凭武器优势,突破前沿部分阵地。

14 红三军官兵怒不可遏,前仆后继。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率部从敌左侧发起猛烈攻击。红四军军长林彪率部截断了龙冈之敌同东固、因富之敌的联系,从背后猛攻。张辉瓒师被三面包围,成了瓮中之鳖。

15 下午3时,红一方面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将张辉瓒师师部和两个旅包围,朱德、毛泽东发出“总攻击令”,冲锋号、枪炮声、冲杀声响彻山谷。张辉瓒叫嚷:“各旅、团迅速组织‘敢死队’,占领左侧的万功山。集中重炮、机枪和水机关枪,阻击红军进攻。进者重奖,退者枪毙!”

16 正面攻击的红三军,在红四军所属第十一师的配合下,直捣张辉瓒第十八师指挥部,先后活捉了该师代参谋长周纬黄和第五十三旅旅长王捷俊。其余敌方官兵见大势已去,纷纷举枪投降。张辉瓒慌忙换上一套大号士兵衣服,披上他的狐皮大衣,像肥猪一样由卫士们抬着、架着往万功山上爬。

17 6时战斗结束,红一方面军清点俘虏,未见张辉瓒。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在万功山顶下令搜山。该军所属红三十四师一〇〇团团长寻淮洲,立即带领战士们像扫地雷般地搜索万功山。终于在一处新扯下的茅草,发现了张辉瓒几人。

18 30日黄昏,初战告捷!毛泽东走出红一方面军简易指挥所,来到黄竹岭最高处,望着漫山遍野的红叶、红旗、红军和迎面扑来的浓雾,触景生情地吟道:“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19 红军歼灭张辉瓒师后,继续乘胜追击,粉碎了第一次“围剿”。毛泽东、朱德接见了国民党无线电台工作人员王诤、刘寅等,并成立了王诤为队长、冯文彬为政委的无线电队。从此,红一方面军进入了无线电通讯时代!

20 1931年2月,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何应钦率领四路大军,另加三个航空队,拉网式地向中央根据地步步推进。

21 大兵压境,毛泽东、朱德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3月底红军脱离同敌军接触,南移整训和筹款。留下来的地方武装和赤卫队、少先队,按“关于开展游击战的通令”,不断地“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使“驻剿”的敌军不得安宁。

22 5月13日,敌公秉藩第二十八师和王金钰第四十七师一个旅,从富田向东固进犯。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将其包围在东固的山谷里,歼敌大部。在战斗中,为配合前线行动,朱德不顾毛泽东劝阻,率总部人员打阻击,袖管被敌人子弹打了两个洞。

23 毛泽东看着朱德含泪说:“现在你是红军的总司令,不只是红一方面军的司令了,更不是军团总指挥、军长、师长了!”这时,作战参谋来报:“从东固逃出的残敌和赶来增援的敌第四十三师正往白沙逃窜。”毛泽东:“令主力直插白沙消灭残敌,红十二军向东攻占沙溪阻敌增援。”

24 19日,在白沙附近截住逃敌,经三个多小时激战,歼敌大部。21日午后,毛泽东接到彭德怀报告:红三军团前锋在中村附近与敌孙连仲先头部队短暂接触战。两人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先歼灭中村之敌,乘势南下南团,歼敌第二十七师。

25 22日上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由北向南、林彪率红四军由南向北,对中村猛攻,第二十七师第八十一旅大部被歼。两天后,截获敌电报:朱绍良部三个师,准备以第八师、第二十四师、第五师的顺序向南丰撤退。毛、朱决定以红三军追击北撤之敌,以红四军为左翼、红十二军为右翼攻击广昌,歼未及撤走的胡祖钰第五师。

26 27日拂晓,红四军、红十二军按计划向广昌进攻。敌胡祖钰师凭借山头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一直打到29日晚,红军将广昌攻克,将敌第五师师长胡祖钰打成重伤,他逃至南昌后死亡,给国民党军将领又带来一次极大的震动。

27 30日毛、朱决定以总部率红三军团和红十二军继续向东,进入闽赣边界攻打建宁城。晚上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率一万余人秘密东进,31日拂晓抵达城郊。敌师长刘和鼎闻枪炮声才惊醒。红军共歼敌三个多团,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28 7月,蒋介石自任“围剿”军总司令,以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聘外国军事顾问,调军三十万,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面对强敌压境的形势,毛、朱决定采取“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用我之长,击敌之空隙”等战术。

29 红一方面军主力从闽西的建宁分路出发,沿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南下,绕道赣南的瑞金,再折向西北的兴国,然后同从赣江东渡的红七军会合,千里大会师。红一方面军主力于7月28日到达兴国西北的高兴圩。8月初,各路敌军纷纷逼近,军情危急!

30 8月4日晚上,毛泽东对红一方面军高级将领指示:“五路大军非弱敌。兴国的赵观涛、蒋光鼐二个师,富田的陈诚、罗卓英二个师,白石和崇贤的蒋鼎文三个师,都不好打。只有上官云相的二个师曾败在我们手下。我们秘密东进,在莲塘打掉他们,再进击龙冈、黄陂,调动敌人于运动中,逐个歼灭!”

31 毛泽东:“为隐蔽意图,以红三十五军加地方武装,将第一路敌军向良口方向引,以红三十五师加地方武装,将第二路敌军向万安方向引,以独立第四师加地方武装,将敌第一军团箝制在白石、崇贤地区,明天下午行动。”

32 8月5日下午,红一方面军各佯动部队按计划分头行动,蒋介石电令要将“朱毛共匪”围歼于赣江之东。晚上,红一方面军主力东进,穿过敌军之间空隙,6日上午到达离莲塘、官田不远的山林里隐蔽起来,国民党军毫无察觉!

33 6日晚,红三军、红四军和红三军团,分为攻击队和预备队,秘密向莲塘之敌接近。7日拂晓,红军大捷,第三次反“围剿”初战告捷。敌第三路军总指挥上官云相一面将情况电告蒋介石和何应钦,一面电令在城冈的第五十四师:“火速撤到良村!”

34 上官云相的电报被截获。毛泽东、朱德下令:“红三军、红四军和红三军团迅速向良村急进,歼敌于立足未稳之中。”7日上午,红一方面军发起猛攻,余敌向良村溃逃。红军咬住逃敌猛追并将良村包围,副师长魏我威和参谋长刘家祺被击毙,残敌逃向龙冈。

35 红军以第三军佯攻龙冈,率主力继续东进,围歼黄陂毛炳文第八师。经过三天奔袭,11日晨进至黄陂。中午12点发起猛攻。毛炳文一面向蒋介石和何应钦报告,一面向最近的赵观涛师和卫立煌师求援。固守到下午1点,未等到援兵,慌忙率残部逃跑。红军截下毛炳文残部的一个尾巴,将其歼灭。

36 莲塘、良村、黄陂三战三捷。蒋介石说:“共匪在一周之内连毁我三个师,一定要认真对待!”何应钦说:“委座不必懊恼。朱、毛现在是网之鱼,现无力再逃。五日内,我军以重兵包围黄陂、龙冈地区,让朱、毛插翅难飞!”

37 攻下黄陂的当晚,毛泽东、朱德紧急命令:“停止追击,打扫战场,当夜撤出黄陂,隐蔽待机。”次日,敌军赶到却扑空。蒋介石令何应钦采取密集大包围的态势,将红一方面军主力集中地——君埠以东地区,层层包围起来。

38 8月16日黄昏,红一方面军主力从敌蒋光鼐第一军团和陈诚第二路进击军之间约二十里的间隙穿过。17日凌晨转移到白石、枫边地区,休整待机。罗炳辉和谭震林则率红十二军官兵,拉开距离,打开旗子,浩浩荡荡由君埠向北进发,打了几次佯攻。

39 半个月时间,国民党“进剿”军被拖得精疲力竭。而红一方面军主力已在白石、枫边地区休整了半个月,总兵力除去执行佯动任务的红十二军、红三十五军外,已增加到三万多人,兵强马壮,士气正旺。战场上敌军被动红军主动的态势日益显现。

40 粤桂联军起兵反蒋,向湖南衡阳进发。蒋介石令何应钦:“一面牵制江西境内共匪,一面移师赣粤边区阻止叛军扩张。”毛泽东、朱德抓住敌军退却之机,指挥红一方面军主力,于9月7日至8日在老营盘、高兴圩打了两次伏击。 9月15日又在方石岭歼敌一个多师。为时三个月的第三次反“围剿”胜利。

41 蒋介石在对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的同时,也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围剿”。蒋介石计划用八个师又三个旅先作“圆箍式”包围,然后“主力突入、分区清剿、灭绝赤患”。12月上旬,敌肖之楚第四十四师、夏斗寅第十三师向北攻击,占领了鄂豫皖根据地首府黄安县七里坪西南的河口镇。

42 这时,红一军在皖西,鄂豫边只有地方武装和红十五军。临时特委和军委决定:地方武装在内线进行游击战,牵制和打击敌人,红十五军向河南商城南区转移,会同红一军在外线打击敌人。王树声、曹学楷,率“红色补充军”分散成小分队,到处袭扰敌人。

43 红十五军于12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在蔡申熙、陈奇的率领下,兵分三路摸至河口镇外,向镇内扑去。敌军仓促应战,一个团的敌人跑得只剩一个营兵力。南线的敌军以为遇到了红一军主力,各部转攻为守,向北进攻之势停顿下来。

44 北线国民党军第三十师师长吉鸿昌在蒋介石催促下不得不同张印相第三十一师南下。其先头分别在黄安七里坪和麻城福田受到红军和游击队重创,所携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被根据地军民缴获后悉数搬进了深山。

45 12月中旬,许继慎和副军长徐向前率红一军攻占鹅毛领、麻埠和独山,东进苏家埠,收复六霍根据地。1931年1月3日,又在西返鄂豫边途中歼灭商城以东之敌一个团。至此,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被打破。

46 1931年3月,国民党军对鄂豫皖根据地发起第二次“围剿”,采取“长驱直入,中央突破”,“四面包围,步步紧缩”战略。敌四十六师师长的岳盛宣率部渡过淠河,进犯皖西根据地首府金家寨。这时,红一军已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旷继勋任军长,徐向前任参谋长,曾中生任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

47 红四军决定由徐向前率红二十八团和红三十团留在鄂豫边钳制敌人;旷继勋带领红四军到达金家寨,与红十二师攻打独山之敌;六安、霍山游击队在淠河西岸执行警戒,断敌退路,阻敌援兵。红十二师进占东、西香火岭,牵制麻埠之敌。

48 4月25日拂晓,旷继勋率部向独山之敌发起猛攻。守敌凭借山头坚固的工事顽强阻击,从背后突袭,战至中午,将南头山夺下。

49 在鄂豫边区,曾中生、徐向前率领两个团和地方武装,同深入到中心区的吉鸿昌、张印相、葛云龙三个“追剿”师苦斗。5月初,吉鸿昌师、张印相师、葛云龙师相继退却。

50 28日,旷继勋、徐向前率部绕过敌第四十四师重兵驻守的黄安城,在桃花镇、十里铺歼敌四个营。敌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又被打破。9月,蒋介石又调集十五个师,准备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

51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随后发起了“黄安战役”。徐向前说:“我军应在敌军还没有收拢包围圈之前,率先展开外线作战,主动出击。采取攻城和围城打援相结合的战法,令两个师先拿下城外据点,完成对黄安的包围。”

52 11月20日,徐向前命令王树声和红十二师师长陈赓紧缩包围圈完成攻城,诱城内之敌出援和二线援兵出动。红军各部队大举攻城,赵冠英急忙发电求援。12月,彭振山、葛云龙、张印相前来增援,徐向前亲自率领抗敌,击退援敌。

53 黄安被围三十一天后,徐向前命令发起总攻。24日晨,历时四十三天的黄安战役结束。1932年1月红四方面军挥师北上,发起商(城)潢(川)战役。徐向前决心先拿号称“王牌军”的汤恩伯第二师开刀!

54 1月19日,徐向前包围了汤恩伯部。汤下令第二师撤走,使陈耀汉第五十八师在商城陷入孤立状态,频频向上面告急。蒋介石令汤恩伯率部即刻向南,增援商城,将功抵罪。2月7日,敌十九个团分路出援商城。

55 8日上午,当敌汤恩伯师进入预设阵地后,徐向前令红十二师正面阻击,红十师、红十一师、红七十三师两翼包抄。商城守敌陈耀汉见势不妙,弃城而逃。蒋介石电令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夏季之前,剿灭鄂豫皖边界之共匪。”

56 陈调元急令第四十六师师长岳盛宣统一指挥,于2月底占领了皖西淠河东岸的韩摆渡、苏家埠等据点,准备再犯我根据地。徐向前决定“围点打援”,让被围之敌断粮断炊,告急求援。主力在敌援兵来的方向构筑工事,设下埋伏,歼援敌于行进的路上。

57 3月21日,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主力秘密渡过淠河,直插敌侧后,陆续将青山店、苏家埠、韩摆渡之敌分割包围。一个月后,困守之敌岳盛宣发电报向陈调元呼救。陈能指挥的部队不足三个师,就反复向蒋介石求援。

58 蒋介石任命第七师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立即出兵皖西。徐向前命红七十三师在陡拔河以西、樊通桥以东构筑阵地正面阻击。红十师和红十一师主力赴陡拔河西岸设伏,六安独立团诱敌进入预设战场。

595月2日凌晨下起雨来,敌先头第十九旅与后续部队隔为两处,红七十三师趁机出击,歼灭敌先头旅大半。厉式鼎命令向西岸共军阵地开炮,在陡拔河西抢占了老牛口、婆山岭两座高地,并把他的“剿共总指挥部”设在了老牛口。

60 下午3时,徐向前下令红十师、红十一师两翼包抄。困守在苏家埠、韩摆渡的敌人听到消息,于8日投降。历时四十八天的苏家埠战役胜利。之后,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主力挥师豫南,又胜利地进行了“潢(川)光(山)战役”。

61 四次战役后,使敌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第三次“围剿”破产。红四方面军则发展到二个军十个师4.5万余人,地方武装发展到二十余万,根据地面积扩大到四万多平方公里,成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1930年冬到1932年春,湘鄂西根据地也进行了反“围剿”斗争。红二军团及后来的红二方面军从这里起家。

62 1930年冬,蒋介石命令徐源泉指挥四个师又七个旅的兵力,以洪湖地区为重点,分三期对湘鄂西根据地进行“围剿”。第一期进攻长江以北地区,第二期进攻长江以南地区,第三期进攻湘鄂边地区。

63 此时,贺龙正和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政委邓中夏率部南征,配合红一、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洪湖地区大部地方武装被带走,只留下一千余人枪。情况危急,留守的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周逸群决定利用湖泊水网,开展游击战。

64 1931年1月,国民党军分四路进攻。洪湖地区全民皆兵,奋起抗击。由于敌强我弱,至2月底,国民党军占领监利、沔阳、潜江、江陵等到地,结束了第一期“围剿”。3月1日,敌军发起第二期“围剿”,并组织“清乡”。

65 周逸群、段德昌率新六军,董朗率江左军出击江北,段玉林率江右军转战江南,收复了江北部分地区。4月初,敌军分三路进攻江南华容东山地区。因力量悬殊,国民党军占领了东山等地,第二期“围剿”告一段落。

66 5月,敌第四十八师等部队撤回长沙,红九师乘机进攻,接连取得胜利,基本恢复了江北根据地、华容东山根据地。18日,周逸群在华容贾家凉亭战斗中英勇牺牲!9月,敌军发起第三期“围剿”,重点是攻占华容东山根据地。红九师展开了艰苦的反“围剿”作战,但寡不敌众,被迫撤回江北。

67 10月,贺龙率红二军团改编的红三军攻克钟祥,返回洪湖与红九师会合,11月攻克皂市。 1932年1月,连续取得陈家河、龙王集、文家墩等战斗胜利,打破了敌人第三期“围剿”。红三军发展到三个师八个团共1.5万余人。

68 正当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红军的时候,日本武装侵略中国东北,于1931年9月在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面临民族危亡,蒋介石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69 1932年5月,蒋介石亲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对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此时,王明“左”倾路线在中央内部已占统治地位,他取消了红军中的集体领导,强化政委个人作用。

70 张国焘令红四方面军:“第一步进攻罗山,破坏平汉铁路;第二步沿平汉铁路南下,威逼武汉。”6月中旬,徐向前建议将主力集结到适当地区休整,做好反“围剿”准备。张国焘反对并令红四方面军主力南下,围攻麻城。

71 8月初,国民党军大举进攻,黄安危急,张国焘才决定撤围麻城,随后,敌军开始会攻鄂豫皖根据地的重镇新集。张国焘不得不令红四方面军主力退出新集,东转皖西。红四方面军主力到达皖西金家寨、燕子河地区后,又面临重兵包围的严重局面。张国焘接连发电,向临时中央告急。

72 周恩来、毛泽东建议:红四方面军应在运动中选择敌人薄弱部分,猛烈打击与消灭敌人一点后,迅速转至另一方,求得各个击破敌人,粉碎敌军“围剿”。但张国焘提出:“主力暂时离开苏区向外线作战,伺机打回苏区。”

73 红四方面军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向西转移,放弃了鄂豫皖根据地,只留下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在鄂豫皖根据地艰难奋战。7月上旬,国民党军首先进袭襄河两岸,企图将湘鄂西根据地的红三军包围在长江与襄河之间予以歼灭。

74 8月初,国民党军控制襄北地区后,以重兵向洪湖中心区进攻。9月初,根据地大部被敌军占领,后方机关和群众遭重大损失。10月,红三军退出湘鄂西根据地,伤亡严重。

75 由于毛泽东不主张打大城市,在1932年10月“宁都会议”上受到批评,离开原岗位担任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由周恩来兼任。

76 面对国民党大兵压境,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张闻天,于1933年1月16日和24日连续电令红一方面军:“要站在一致的路线上执行以下指示:集中我所有主力,迅速转移到抚河以西,主动出击,攻占南丰、南城”,并要求“立即报告执行结果”。

77 经再三研究,周恩来、朱德、王稼祥两次致电博古、张闻天:“攻城,一暴露企图,二易受夹击,三损伤大,四不能筹款,五耗费时日。如能在抚河东岸求得运动战解决敌人,不主张立即过河攻城。”

78 博古、张闻天看到复电后十分不悦,周恩来、朱德只得于2月11日率主力进攻南丰城。但敌军从四面扑来,周恩来说:“我们应联名致电,请求中央给前方应有的职权,否则,我们处在情况变化或不利的条件下,处置非常困难。”

79 13日,周、朱率部转移南丰以西待命,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于22日子夜率部撤回根据地中心,构筑阵地,待机歼敌。26日,国民党军陆续进入红一方面军伏击圈。经激烈战斗,全歼敌第五十二、第五十九师。

80 3月21日,敌第十一师被歼灭大部。至此,打破了敌军对中央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9月,蒋介石又调集五十万军队,自任总司令,分多路“围剿”红一方面军(此后改称中央红军)。其中,分头阻止红军向外转移。

81 这时,中央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约十万人,根据地也有扩大,为打破“围剿”创造了条件。可此时“左”倾教条主义军事战略已在红军全面推行,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

82 9月25日,敌军向黎川发起进攻。博古、李德不听周恩来、毛泽东关于“放弃黎川,诱敌到建宁、泰宁地区加以歼灭”的建议,命令闽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萧劲光率部坚守。战至28日,红军损失严重,黎川失守。

83 黎川失守后,博古、李德又贸然命令红军主力向敌军已修筑坚固阵地的硝石、资溪桥等地进攻,结果11月中旬,因辗转于敌军的主力和堡垒之间,遭受重大伤亡。遭受几次挫折后,博、李由军事冒险进攻转变为军事保守主义,决定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短促突击”的战术。

84 11月20日,参加“围剿”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宣布抗日反蒋,与红军停战。但由于博古等 “左”倾错误的坚持,第十九路军很快被蒋介石击败。蒋介石重新集中兵力从东、西、北三面向中央根据地中心区推进。敌人步步推进,红军屡遭严重损失。

85 1934年4月10日,国民党军集中十一个师进攻中央根据地重镇广昌。博古、李德不听建议提出:“为保卫广昌而战!不让敌人侵占苏区寸土!”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第十三师等部队,血战十八天,伤亡五千余人,4月28日, 广昌陷入敌手。一些支持博古、李德的领导人,开始认识到“左”倾错误的危害。

86 6月,国民党军在加紧构筑堡垒、修筑道路,积极调整兵力部署,准备向中央根据地中心地区发起全面进攻。7月上旬,国民党军分六路开始向根据地中心区进攻。博古、李德仍然命令红军实行“六路分兵”、“全线防御”,但未能阻止国民党军的进攻,中央根据地进一步缩小,红军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87 在第五次反“围剿”连连失利、形势日益危急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红军主力撤离中央根据地。为筹划战略转移事宜,中共中央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

88 为调动和牵制敌人,中央和军委决定: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称北上抗日先遣队,经福建北上到闽浙皖赣边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组成红十军团,并成立以方志敏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

89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红十军团分两路向浙皖边和皖南行动。由于兵力过小,孤军深入陷入困境。1935年1月底,红十军团遭到严重损失。

90 中央红军转移时留下的红二十四师和十多个独立团等共1.6万余人及部分党政工作人员,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在中央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配合中央红军的主力行动。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红一方面军徐向前主力
永和会师:红一方面军的创立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湄窖现有主力产品
略述红一方面军五个军团的历史沿革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当90后成为团队主力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在徐向前指挥下鏖战山西战场
长征路上红一方面军的通信兵
徐向前的军事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