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民间风情舞——“老三跳”

2013-11-13李滋熹

艺苑 2013年6期
关键词:彩球民间舞蹈老三

文‖李滋熹

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各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20世纪50年代,为歌颂劳动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表现对自由幸福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许多运用传统民间素材表现群众热烈情绪和欢庆场面的舞蹈在神州大地涌现。如陕北和山东等地的秧歌、腰鼓,东北的红绸舞、花鼓舞,湖南的花灯舞,安徽的花鼓灯,甘肃的荷花舞,浙江的百叶龙等,在福建则有《采茶灯》、《彩球舞》与《走雨》,由于它们长演不衰,人们称之为“老三跳”。

福建民间舞蹈种类繁多,据统计,全省78县市发现的民间舞蹈有160余种,它们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风格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民间舞蹈根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也服务于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举行各种重大的娱乐活动或喜庆活动都喜欢用舞蹈来营造气氛。逢年过节、迎神庙会或婚寿喜庆,一般都会有舞蹈表演。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庙会、堂会、场舞、踩街、游舞等,其艺术风格通俗质朴,表演范式大多是在民间长期流传后,再经过专门人士加工整理而成。福建民间舞“老三跳”中的《采茶灯》(曾改名为《采茶扑蝶》)原流行于龙岩城乡,建国后又经过了文艺工作者的加工整理;《彩球舞》原流传于晋江南安等地,后为戏曲所吸收,建国后文艺工作者将其从戏曲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舞蹈;《走雨》原也为戏曲莆仙戏中的一段表演,后整理为独立的舞蹈表演。20世纪50年代,“老三跳”的表演轰动全省,有的当时还参加了华东甚至全国的文艺汇演。

20世纪70年代福建省歌舞团学员班演出的舞蹈《采茶扑蝶》

20世纪70年代福建省歌舞团学员班演出的舞蹈《彩球舞》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老三跳”在内的一些民间舞蹈风云而起,它们一改常态,不论是宗教的、民俗的、社交的都用来参加欢庆活动。其掀起的蓬勃的激情与高潮,前所未有。在这里,充满了生命的跃动、情调的律动,人们达到了深情而又忘我的境界。此时舞蹈本身的内容情节已不重要,它们直接呈现出人们的创造、智慧和力量,体现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和自由本质的表露,体现他们在如痴如醉的状态下心理本能的自由迸发。

舞蹈是形体的艺术、情感的载体,抒情是舞蹈的特长,其抒情的直接性与直观性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民间风情舞最具有舞蹈的这种品质和特性。民间舞蹈有大量的风情舞,“老三跳”就是民间风情舞。风情舞既是风行民间的艺术手法,又是社会生活风情的生动反映,是劳动群众动态美感的劳动结晶。风情舞大多为情绪舞,大量的情绪舞看不到具体的事件和情节,前面所提到的陕北、山东的秧歌腰鼓,东北的花鼓舞红绸舞,安徽的花鼓灯都是只表达某种情绪而不交代具体的事件和情节。但也有一些情绪舞包含一定的事件或情节,但不着眼于叙述,而是在事件情节的基础上展开抒情。“老三跳”就是这种情绪舞,其中片段的故事情节仅仅作为舞蹈的背景和铺垫来展开动作,主要是表现情绪和情感。情绪舞最善于表现情绪的变化,特别是强烈的情绪变化为其他艺术形式不可企及,“老三跳”就是以欢快、激越、昂扬的情绪变化来鼓舞观众。舞蹈是表现性艺术,其表现重于再现,再现从属于表现,采茶、彩球、走雨等的具体动作在当时是为了强烈地表现人民对自由幸福、美好未来的向往,庆贺新中国的诞生。

20世纪70年代福建省歌舞团学员班演出的舞蹈《走雨》

“老三跳”深植根于民间、流行于乡土,情感与精神上的维系作用格外明显,表演者与观赏者相互通融,激起积极的共鸣,场面热烈,能产生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表演者与观赏者都乐此不疲地自我宣泄、自我欢乐,彼此感同身受,趣味、理想得到完全的交流,它们可视为群众自娱性舞蹈的典范。“老三跳”并没有什么高超的技术和技巧,但它们能给人自信、自豪、开朗、乐观的感受。它们纯朴、粗犷、随意和放荡,还包含有“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的最好方式”——诙谐和幽默。《采茶灯》中茶婆的风趣表演、《彩球舞》中彩旦的打闹,场面逗趣,令人捧腹。“老三跳”既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人”,而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要求的两者的统一,即提高和普及的统一。《走雨》中许多动作源自莆仙戏的传统科步,叠步、车肩、伞花最具浓郁的地方特色,表演者的形体动作、姿态造型、运动的线条身韵,既自然朴实又婀娜多姿、优美动人。《采茶》、《彩球》都是轻快、急速的小喜舞,舞蹈步法风格独具。采茶步轻盈细碎,花旦步出胯明显有山野情趣,其队形变化很有特色,盘山涉水形象逼真,有“篱笆花”、“水波浪”、“绕三柱”等;表现交织换位采茶时有“剪刀股”、“大团龙”、“球形外插”等。《彩球舞》中小旦的捧球、踢球、托球、顶球、争球动作主要借鉴于戏曲中的“整冠”、“叠步”、“磨脚”、“小跳步”、“云手”、“托掌”、“托肩”等科步身段。“老三跳”使观众看到的是欢快:欢快的心、欢快的动作、欢快的今朝。善于运用道具是我国民间舞蹈的特点,“老三跳”演出的道具灯、球、扇、伞皆为传统道具,其鲜明、圆亮的特点助长了舞蹈的韵律和节奏。“老三跳”的音乐伴奏也极有特色。《采茶灯》用民间吹打乐,乐曲采用当地民间小调《正采》、《倒采》、《剪刀花》、《采茶锣鼓》等,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彩球舞》音乐为传统南音曲牌,加上特有的打击乐器“小叫”、“铜钟”、“响盘”等色彩丰富、旋律幽雅,乡土气息浓郁。《走雨》采用流行于莆仙一带的民间乐曲,旋律抒情宽广,铜锣经的运用极富地方戏曲特色。“老三跳”舞蹈的整体阵容队形、姿态造型、连续动作、活动路线、不断变化的舞台场景都十分动人,其美丽的画面恰似唐诗所描述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民间风情舞呈现出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化资源。我们必须充分挖掘蕴藏于民间的艺术创造潜能,吸收营养,继承传统,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

猜你喜欢

彩球民间舞蹈老三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幼儿炫彩球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就是不当贫困户
诛心
王老三进城
彩球的重量
摸彩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