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古希腊的狐信仰

2013-11-06李正学

关键词:伊索古希腊狮子

李正学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试论古希腊的狐信仰

李正学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中,智者形象经历了由雅典娜到俄底修斯,再到狐狸的变迁过程;动物诗学则经历了从神祗化的狮子到贵族化的马牛,再到平民化的狐狸的演变过程。《伊索寓言》中的狐狸机智、信用、有正义感,是城邦公民的杰出代表,因而成为一位万民皆知的文化英雄,构成了对世界狐文化的重要贡献。

古希腊;狐狸诗学;城邦;平民

考古表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希腊就存在。希腊半岛多山,中心地带山脉纵横,森林密布,平原窄狭,适合狐狸栖息习性多样的特点,为狐狸生存提供了良好土壤。希腊人在与狐兽的长期共生共存中,通过反复观察与思考,形成了既同源异流又特质鲜明的狐文化,对世界狐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记载,色雷斯人流行戴狐皮帽。[1]亚里士多德对狐狸作过研究,指出狐狸生性“机巧而邪恶”,特别是它们的生育习性很难以被发现,“即将分娩之际,雌狐要遁入僻处,结果是很少捉到一只有孕在身的雌狐”。[2]在古希腊器物图案和雕像艺术中,经常出现狐狸的形象。例如,阿卡狄亚地区的李凯乌姆山附近出土了一副青铜小雕像(如右图[3]),牧羊人手握狐狸尾巴,提着一只体形硕大的狐狸,似乎在向神灵进行奉献。阿提卡地区保存着公元六世纪画匠阿马西斯绘制的黑图彩绘陶壶(如下图[3]),一位猎人带着他的猎狗和猎物——前面一只是野兔,后面一只是狐狸,在和一左一右两位老人交谈什么。这些说明,狐狸已成为古希腊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下面,试从神话传说、英雄史诗以及寓言文学中,寻觅狐文化的演进踪迹,并撮论之。

一、希腊智者形象的变迁

古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说过:“希腊人从远古的时候起,便以较大的智慧和远非愚蠢简单而有别于异邦人”,“希腊的国土一直是贫穷的,但是由于智慧和强力的法律,希腊人自己却得到了勇气;而希腊便利用了这个勇气,驱除了贫困和暴政。”[5]希腊民族崇尚智慧,智慧进一步赋予他们以勇气。以智慧为哺育,以勇气为促动,希腊才绽放为欧洲民族之林中的奇葩。

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在《希腊人的艺术》一书中,也谈到希腊民族的特点。“希腊人在风华正茂时就富于思想,……由青春的火焰燃烧起的智慧,得到精力旺盛的体格的支持而获得充足的发展。”用思想包容体格,以身躯支持头脑,这就是希腊民族的文化追求。温克尔曼分析认为,这一观念的形成,得益于希腊地区受地中海式气候影响,全年气温变化较小,冷暖适中。“气候越接近适中的地方,那里的大自然越发明亮和愉悦,便越广泛地表现在生气勃勃和聪敏机智的形象上,表现在果断和大有作为的特点中。”[4]单从气候上解释,似难成备论。然古希腊人强调健壮体格与敏锐思想的合一,而尤以富于思想为重,却由此成为共识。在人类进步史上,最早开展起来的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发展成熟的人体雕像艺术,特别是影响深远的“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和“古希腊七贤”(雅典改革者梭伦、哲学家泰勒斯等),均是例证。

古希腊民族的文化风尚,反映到文学中,乃形成对智者形象的极力讴歌。

神祗时代的智者是女神雅典娜(Athene)。在“奥林匹斯神系”中,雅典娜专司智慧,是智慧女神,同时也是女战神。她从宙斯(Zeus)的头颅中出生时,即披坚执锐,谕示着她始终以为头脑战斗,是战争中的智谋家、战术战略家,与司战神即男神阿瑞斯(Ares)不可等同。诗人赫希俄德(Hesiod)说:“她是一位可怕的、呼啸呐喊的将军,一位渴望喧嚷和战争厮杀的不可战胜的女王。”[5]只从杀伐形容,未突出谋略,是不恰当的。作为神祗世界中的智者,雅典娜对人类世界的庇护远超其他众神。先觉者普罗密修斯(Prometheus)造人时,是雅典娜吹送给这些创造物以灵魂和神圣的呼吸,使他们不再是“仅仅有着半生命的生物”,可以脱离自然和神祗降下的苦难。[6]雅典娜对她的保护者的帮助,从伊阿宋(Jason)到赫剌克勒斯(Heracles),再从阿喀琉斯(A-chilles)到俄底修斯(Odyssus),虽然提供给他们无穷的力量,使他们不可战胜,但更着重于指示他们应该怎么做,阻止他们不犯错误,随时随地都能做出最为明智的抉择。雅典娜帮助她最喜欢的凡人俄底修斯,独自历尽艰险,成功返乡,并以少胜多,夺回属于他的一切,最能说明问题。

英雄时代的智者是俄底修斯。雅典娜曾对俄底修斯说:“就是天神们也没有你心眼多主意多;你这个家伙处处想骗人,就在你自己家乡也还要说谎话;我看你是喜欢这样作吧。……我们彼此都是善用智谋的;你在凡人中是最能出谋献策的,我在天神中也以智谋巧艺著名。”[7]俄底修斯可谓雅典娜在人世间的传人。特罗亚战争英雄中,论战斗力量他比不上最伟大的阿喀琉斯,但智慧远胜之,因此避免了阿喀琉斯般听任感情冲动、逞勇斗狠,结果失身丧命的悲剧。盲诗人荷马(Homer)很注意总结这一历史教训。他的《史诗》,上卷《伊利亚特》(Illiad)以阿喀琉斯为主,专注写英勇;下卷《奥德赛》(Odyssey)以俄底修斯为主,则专注写智谋。通过由有勇无谋到以智为上、智勇兼备的叙事中心的转变,对一夫之勇式的“英雄”提出了委婉的批评,甚至是事实上的否定。在争夺阿喀琉斯的辉煌的武器时,俄底修斯对埃阿斯(Ajax)说:“你说我软弱和怯懦,而不知智谋才是真实的力量。智谋指导水手们通过暴风雨的海上,智谋驯服野兽,山豹和狮子,并使牛马为人类服役。因此在困难的时候和在会议上一个有思想的人是比仅有体力的蠢材更有用处。”[6]埃阿斯身躯笨大,勇力不抵阿喀琉斯,固不配持有阿喀琉斯的武器。俄底修斯至少比埃阿斯英勇,且智谋独出无二,高人一筹,才配得上继阿喀琉斯之后,成为“一个新的英雄”。从叙事寓意来看,这里的“新”,关键指“比任何人更机敏而足智多谋”,即强调新式的英雄应以智慧为主,勇力为辅。

后英雄时代的智者是狐狸。这在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已有启示。赫剌克勒斯的后裔瓜分伯罗奔尼撒,狡猾的克瑞斯丰忒斯(Cresphontes)因为渴望得到土地肥沃的墨塞涅(Messenia,美塞尼亚),就以土块代替石子投进水中,结果如愿以偿。于是,神祗以狐狸显示给他作奇异兆示,不聪明的两个哥哥则分别是蟾蜍、毒蛇。预言家解释道:

得到蟾蜍的人,……最好留在城中住宅里,因为蟾蜍容易受伤,它的外出得不到保护。在他们的神坛上盘着毒蛇的那些人将是最大的侵略家,不必畏惧越过自己的疆界。看见狐狸的人最好是攻或守都尽力避免,他们要临机应变才可以变得安全。[6]

后来,蟾蜍、毒蛇与狐狸分别成为阿耳戈斯人、斯巴达人与墨塞涅人的盾牌上的标记。根据“图腾崇拜法”的教条:“许多部落在他们的军旗和武器上画上动物的形态,人们还将动物的形态刻画到身体上。”[8]崇拜某一动物,就以之为刻划标记。从这一点上说,墨塞涅人乃是欧洲历史上唯一有记载的狐图腾部族。

其实,蟾蜍、毒蛇与狐狸的神谕,更重要的是揭示:在半人半神的巨人式英雄消失之后,(赫剌克勒斯可以征服一切,一人完成了12项不可能完成的伟绩),世间群雄并起、诸侯并立之际的生存之道。在这样的世界,没有绝对的胜利者,“蟾蜍”式的闭门自守和“毒蛇”式的四处攻伐,都有可能招致瞬间灭顶之灾。只有像狐狸一样,内依肥沃的土地,外凭或攻或守的“临机应变”之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克瑞斯丰忒斯之后,紧接着开始叙述的特罗亚故事,很生动地验证了这个道理。因此,克瑞斯丰忒斯以狐狸为神祗的退场,可视为智者俄底修斯登场的前奏。

再退后一步,离开不免带有超自然的神化色彩的英雄世界,进入到如蟾蜍、毒蛇与狐狸之原体一般的自然真实的世界,什么样的生存立场才算是王道?蟾蜍胆小怕事,不敢与外界接触;毒蛇蛮横霸道,人人恨而诛之。一个理性不够,一个丧失理性,都不符合现实世界的规定。狐狸本性机敏,可以见机行事,灵活应变,依理而行,了无阻碍,堪称尘世生活的典范。因此,大约从公元前七世纪中叶,最有智慧的诗人阿尔赫洛霍斯[9],以及公元前六世纪的著名作家伊索(Aisopos)等人,便开始将狐狸引入寓言故事,描述它的狡猾贪婪、机智善变,既能损害别人,又可以保全自己,偶尔也罪有应得受到惩罚,如此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人生境况。这些生动有趣的“寓言狐”,迅速在古希腊传播开来,成为“最受人喜爱的动物形象”;流布所及,在欧洲,“在所有动物形象中,狐是在绘画与建筑艺术中出现得最为频繁的动物”。[10]梵蒂冈博物馆现存一副红陶酒杯彩绘(如图所示[3]),画面上狐狸正与伊索交谈,伊索头部很大,显得颇有智慧,但无疑他是在接受智者狐狸的指点,就像虔诚的教民聆听教皇的布道一样,甘愿把狐狸奉为自己生活的引路人。

二、希腊城邦生活之道

古希腊的城邦化,发生在公元前八至六世纪。因地理、地形限制,境内城邦林立,各自为政,最多时达一千多个。“所谓城邦,就是一个城市连同其周围不大的一片乡村区域,就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11]城邦制下的希腊,不存在绝对的权威,各城邦之间竞争激烈,而城邦内部也多矛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探索理想的城邦生活之道,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赫希俄德《工作与时日》从日常实践上做了初步回答,《伊索寓言》则从文化理性上做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从而成为一部指导人们世俗生活的经典。

伊索认为,要想在充满利益纷争的城邦中立足,个人必须有头脑,有智慧,面对各种复杂的困难和问题,能理性观察,冷静思考,从容应对。他接受克瑞斯丰忒斯神话传说的启示,把狐狸塑造为机智狡猾的化身。狐狸身躯不大,比不上山羊,更比不上驴子。但山羊(《狐狸和山羊》)和驴子(《驴的脑子》、《狮子、狐狸和驴》)却没脑子,遇事考虑不周全,往往陷入被动和困境。山羊救了狐狸,事先却没为自己找到出路。特别是驴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敢与霸道的百兽之王狮子平起平坐,平分猎物,惨遭杀身之祸,咎由自取,不值得怜悯。狐狸皮毛不如豹子五彩斑斓(《狐狸和豹子》),然外表漂亮,不若内心灵慧更美。狐狸也没有乌鸦优雅的身姿和美妙的歌喉(《乌鸦与狐狸》),然乌鸦徒争虚名,挂在嘴边的食物也保不住,真正愚蠢至极。狐狸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坚定了不求外物之美、但求心智提升的生活信念。在它眼里,即使是演员明星戴的、绘制得惟妙惟肖的人头面具,也没有丝毫用处,有不如无(《狐狸和面具》)。

因为机智,狐狸总能瞬间识破那些拉大旗作虎皮的圈套,拆穿假仁假义者的虚伪面孔,告诫人们要做真实的自我,要善于洞察事物的本性,不要被现象所迷惑。青蛙声称是个博学的医生,能治百病,但狐狸嘲笑它连自己的腿瘸皮皱都治不好,不过是个十足江湖骗子(《青蛙冒充医生》)。猴子指着墓地里的墓碑说,这些都是为它的祖先立的,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自由人和公民,但狐狸嘲笑它不会遭到死人的反驳(《狐狸和猴子》)。驴披着狮子皮,吓唬森林中那些糊涂的野兽,但它的叫声瞒不过狐狸,因此显露了原形(《披着狮子皮的驴》)。狼群中的巨无霸,被同伴称作“狮子”,但狐狸嘲笑它和狮子相比还是狼(《狼和狐狸》)。熊吹嘘自己心肠好,一切动物中,就属它对人类最温柔,然而狐狸知道它只吃活人不吃死人(《熊和狐狸》)。伐木工嘴上答应帮助狐狸摆脱猎人追捕,但他的手势却使狐狸看出他实际上心口不一,于是自己赶紧逃生(《狐狸和伐木工》)。《盲人和狼崽》说得更明白,即便身体有残疾,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然对或狼或狐为害羊群的天性却一清二楚。

因为机智,所以狐狸能明辨时势,对正在进行中的事件情形总能做出合理的分析与判断,绝不盲从,绝不蛮干,而是根据自身的切实利益,或妥协让步或回击反抗,不亢不卑,始终保持清醒的自我。寒鸦不知时令,节气过了,还在傻等无花果成熟,自欺欺人,饿死也不会有人同情(《寒鸦和狐狸》)。野兔欲与狐狸结盟,与老鹰开战,但狐狸明白它这是自不量力、自投罗网、自取灭亡,拒不同意(《野兔和狐狸》)。狐狸、豺狗、狼与狮子结伴打猎,蛮横的狮子要独占猎物,狐狸只能无奈地走开,而可怜的豺狗和狼还痴呆在那里呢(《狮子的份额》)。狮子在洞中诈病,要百兽都来看它,它却来一个吃一个,山羊、绵羊、牛犊等不能明察,蹄印只有进去的没有出来的,都无辜送了性命,只有狐狸识破了这一奸计(《狮子、狐狸和野兽》、《病狮子》)。狼在老病的狮王面前诬告狐狸不来看它,恰巧被狐狸听到,狐狸遂随机应变,说狮子的病裹热狼皮能治好,自己以聪明机智狠狠地惩治了狼(《狮子、狼和狐狸》)。机敏的狐狸,在狮子面前也很少对强者奴颜婢膝、阿谀奉承,看到狮子满地找老鼠,它就嘲笑狮子怕老鼠(《狮子、老鼠和狐狸》)。狮子和熊为了争夺猎物,凭恃蛮力打来打去,都累倒在地,狐狸却见机行事,劫走猎物,从中得利(《狮子、熊和狐狸》)。动物们都害怕一位百发百中的射手,连历来最威猛的狮子也望风而逃,而狐狸则劝他要振作起来,不要第一个回合就败下阵来(《射手和狮子》)。从这里看来,狐狸绝不是胆小鬼,它还是讲求勇敢的。无疑,伊索也是在借狐狸告谕人们,基于机智之上的勇敢行为是可行的,面对危难不要不去尝试努力,就轻易退缩放弃。

伊索认为,城邦中在人与人之间,如邻居、朋友、同盟等,要讲诚实信用,不要见异思迁、因利忘义、求荣卖友,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和贪婪,而置信誉、美德于不顾。人之病在于,只知自己的好不知别人的好。狐妈妈向狮妈妈夸耀自己的孩子多,岂不知一个幼狮顶一窝狐仔(《狐狸和狮子》)。只顾自己受用不顾别人感受。狐狸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请鹤、鹳吃饭,而不考虑客人的实际情况,岂不知世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术,到头来难看的还是自己(《狐狸和鹤》、《狐狸和鹳》)。自己没有的好东西也不想让别人有。一只狐狸自己丢了美丽的尾巴,就对全体狐狸说尾巴没有用,有碍奔跑,也不优雅,劝大家都砍去(《没有尾巴的狐狸》、《丢了尾巴的狐狸》)。不诚实好坑蒙拐骗。狼没有丢东西却诬告狐狸偷窃,狐狸本偷了东西却竭力狡辩(《狼、狐狸和猿》)。不谨慎易松懈懈怠。狐狸初识狮子害怕,第二次远观,第三次攀谈交友,自己未能做到善始慎终,也完全忽视了狮子的凶残本性,遭罪是很有可能的(《狐狸与狮子》)。缺乏同情心喜落井下石。狗见了狮子皮,就猛烈撕咬(《狗和狐狸》)。狐狸看见狮子被困笼中,就幸灾乐祸(《狐狸和狮子》)。虎落平阳为犬欺,英雄潦倒小人踹,民风大抵如此。危难面前只顾保全自己出卖别人。驴和狐狸结伴打猎,相约互相保护。可一碰到狮子,狐狸不仅反戈投降,还把驴作为礼物送给了狮子,结果反使自己先丢了性命(《驴、狐狸和狮子》)。

人之病在于,这山看着那山高,苦不知足。螃蟹在沼泽里住得好好的,偏要走到陆地上,为狐狸所食,至死方悟,为时已晚(《螃蟹和狐狸》)。贪吃贪婪的欲望永无止息,不避危险,不知节制。狐狸一心想吃公鸡,却被看门狗撕得粉碎(《狗、公鸡和狐狸》、《贪吃的狐狸》)。饥饿的狐狸钻进树洞,把牧羊人的食物全部吃光,自己却出不来了(《发胖的狐狸》)。为了相互利益订立盟约,却因私欲毁约败盟,两败俱伤,在所难免。鹰和狐狸相约做邻居,鹰背信弃义,偷吃小狐狸,狐狸就以吃掉小鹰作为回报(《鹰和狐狸》)。又往往因为追求最大的利益,不辨得失,与强者订立盟约,而一旦利益得不到保障,又轻易背约,既不明智,又失信用。狐狸与狮子合作,尽职尽责,以自己的才智帮助狮子捕猎,却很难从中分一杯羹,赌气自己出猎,反成为他人的猎物(《狮子和狐狸》)。

人之病在于,不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狐狸告诉鹰,捕鹰人虽然剪了它的翅膀,毕竟没有伤害它,所以它不仅要回报好心的邻居,也应该回报捕鹰人(《鹰和捕鹰人》)。只强调自己的利益和理由,不讲道理,以怨报德,胡搅蛮缠。狐狸从篱笆上失足摔下来,幸好抓住一棵刺藤,才保全了性命,却埋怨刺藤扎破了它的脚(《狐狸和刺藤》)。即便是正当的惩罚也要适度,不要过当,过而不当,受害的反过来可能就是自己。狐狸偷鸡,该得到惩罚,但农夫不该用火烧它的尾巴,结果把丰收在望的小麦也烧精光了(《农夫和狐狸》)。从这里看来,《狐狸和葡萄》中倡扬的要讲节制的观点是永远有意义的,得不到的东西不要强求,得不到可以来点自我安慰式的解嘲,从而把自己的欲望和情感消解在理性所规定的合适范围之内。

基于以上认识,伊索在《狐狸、公鸡和狗》篇中,让狐狸提出了城邦生活的理想图景:

狮子大王刚刚宣布天下太平,从此以后,野兽不准袭击鸟类,大家都要住在一起,相亲相爱。[12]

没有战争,天下太平,不同类群的人住在一起,相亲相爱。朴实无华的语言诠释着最为崇高神圣的生活真谛。一百余年后,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城邦制国家的建设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此,被正确地建立起来的城邦,“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9]伊索笔下的狐,已经为着“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做好了准备,已经具备了智慧与勇敢结合、节制与正义同具的资质,可算是初期城邦公民的杰出代表。

三、《伊索寓言》的动物诗学

古希腊早期文学(至公元前六世纪)中的动物诗学,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神祗化的狮子诗学到贵族化的牛马诗学,再到平民化的狐狸诗学的演变过程。

在神话和传说中,不论是革孽除害的赫剌克勒斯,还是奋勇征战阿喀琉斯,都崇拜狮子,以狮子为图腾。即使是为了返家绞尽脑汁的俄底修斯,也处处以狮子为喻象。狮子是百兽之王,是动物中自然之力的最强者。在野蛮洪荒的时代,它理应被奉为至尊。在公元前八世纪后半期,出现的英雄史诗即《荷马史诗》中,狮子特别是雄狮还是出现最多的动物,用以形容勇猛有力的英雄形象,如写阿喀琉斯“雄壮如狮”,狄奥墨得斯(Diomedes)披着一件狮皮等。按,公元前十三至八世纪,是希腊历史上著名的“黑暗时代”,希腊人要抵御多利安人的入侵,势必要通过雅典娜祭大节日的朗诵等各种诗会,来歌颂孔武有力如狮子一般的英雄豪杰,以激励全体人民的力量和斗志。因此,游吟诗人荷马选择狮子为象,恐怕不只是对神话传说的重新转述,而他所可能经历的战争背景,才是“史诗创作中时代的标准”。[13]

公元前七世纪初期,诗人赫希俄德著《工作与时日》,在叙述策略上由神界及人界,叙述重点乃在平常平实的日用劳作,故其动物诗学尽管仍受神话、史诗影响,但位置已经有些下移,转为强调家畜饲养对农耕畜牧生活的重要性。他写到绵羊与蜜蜂,写到牛、骡与马。认为,要想一年四季衣食无匮,没有债务、避免饥饿,“首先,弄到一所房屋、一个女人和一头耕牛。”[5]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在古希腊,马是贵族的象征。“马匹需要广阔的、水源充裕的牧场,这样的牧场在希腊土地上十分罕见。饲料费用和其他方面的保养费也非常之高。”[3]只有具备特权的极少数人才能养得起。赫希俄德歌咏的,看着北风之神越过马群遍地的色雷斯,对于大多数公民和自由人来说,不啻痴人说梦。牛可以代替马做牵引和运输,然而牛属于大型家畜,一般家庭供养起来也有困难。①笔者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之初,生产队里的牛没人愿意领养,家父时任生产队长,以一家之力又供养不起,便联合其他五家有实际需求的,共同喂养,每家五天,逐次轮换。笔者年幼,常为牛去割草,对养牛的艰辛深有体会。因此,普通平民之家都舍马牛,而用驴子和骡子代替。《工作与时日》写到了这一点,却不突出。

进入公元前六世纪,城邦传统形成,英雄退位,公民群体涌现。《伊索寓言》的动物叙事,也就由《荷马史诗》的狮子诗学,《工作与时日》的牛马诗学,转变为反映平民思想和感情的狐狸诗学。首先,狐狸成为《伊索寓言》的主角。从出场频率看,以目前所见收集篇目最多者,即本文引用英国牧师乔治·菲勒·汤森(George Fyler Townsend,1814-1900)编纂本为例,总篇目达405篇,有关狐狸的篇章计51篇,占八分之一。较为流行的法国著名插画家杜雷(Gustave Dore,1832-1883)的插图本《伊索寓言》(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版),全书故事382则,狐故事有52则,占全书七分之一强。[14]从对位关系看,狐狸所涉及的领域也最广泛。动物世界如陆地走兽类、家畜类、禽鸟类、水生游鱼类、昆虫类,植物世界如刺藤葡萄,人的世界如农夫伐木工射手,无生命类如面具,狐狸都接触过。并且,狐狸与百兽之王狮子、百鸟之王鹰,以及与人类驯养的鸡狗羊驴等,都是交往最多的。可以说,狐狸成为伊索时代最具活力、最有影响力的动物。

其次,狐狸的平民立场得到肯定和拥护。狮子是除狐狸之外,出现频率第二多的动物。这表明,平民社会仍然崇拜神祗和英雄,崇尚狮子的力量和权威。如《野驴和狮子》篇,面对以势力压人的狮子,野驴只能慨叹:“力量就是真理。”[12]不过,总体看来,狮子形象发生了很大转折。变得经常为猎人捉住,既老又病,百兽不再顺服,受到狐狸的捉弄与嘲讽,特别是害怕公鸡啼叫(《驴子、公鸡和狮子》),也有了一见就逃的“天敌”。狮子由伟大降落到平凡,由神性退变为物性,反面肯定的便是狐狸平民地位的绝对提升。至于马和牛,在家畜中的出场次数比不上羊、狗,也屈居驴、骡之后。说明在普通平民百姓心目中,它们并不易亲近,自然对于生活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寓言中,狐狸与鸡、猫、狗、羊、驴等家养禽畜都有接触,也是野兽中最多的,地位一致,具有代表性。

再次,狐狸地位的提升,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公元前六世纪初,希腊思想界(伊奥尼亚思想革命)发生巨大变化,开始注重把自然本原作为对象,抹去神话时期原始神力的伟大光环,认为世界不再有超自然的原动者。如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都提出要做自然的“物理学家”,(而不是“神学家”)。阿那克西曼德则提出几何学世界观:“世界的任何一个元素或部分都不可能统治其他元素或部分。”[15]反映到寓言故事中,狐狸、狮子等野兽的原始本性被得到细心挖掘,特点弱点都展露无遗;同时,狮子作为森林中一个野兽,也不再拥有王位,变得“泯然众兽”矣,任何一只野兽都可以反对它、背叛它。在这种万物平等思想观念的孕育下,《伊索寓言》中的狐狸,才成为一个普世万民皆知的“文化英雄”,并一直影响着后世狐形象的发展。

[1](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M].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496,28,504.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动物志[M]//颜一,译,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四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45.

[3](英)保罗·卡特里奇(Paul Cartledge).剑桥插图古希腊史(The Cambridc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Ancient Greece)[M].郭小凌,等,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304,200,21,161.

[4](德)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M].邵大箴,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108.

[5](古希腊)赫希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M].张竹平,蒋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53,13.

[6](德)斯威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M].楚图南,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548-549,279-280.

[7](古希腊)荷马.荷马史诗·奥德修纪[M].杨宪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68.

[8](奥地利)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文良文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11.

[9](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53,133,144.

[10](德)汉斯—约尔格·乌特:论狐狸的传说及其研究[J].许昌菊,译.民间文学论坛,1991.1:83-91.

[11]顾准.希腊城邦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4.

[12](古希腊)伊索.全本伊索寓言[M].李长山,陈贻彦,孙征,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13](英)吉尔伯特·默雷.古希腊文学史[M].孙席珍,蒋炳贤,郭智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33.

[14]张国清.中西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阅微草堂笔记》与《伊索寓言》之比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4-6.

[15](法)让-皮埃尔·韦尔南(Vernan,J.P.):希腊思想的起源[M].秦海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90-114.

K891

A

1004-941(2013)06-0033-06

2013-1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狐文化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0YJA75103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中外狐文学与文化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3M541132)。

李正学(1971-),男,山东莱芜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诗学。

责任编辑:毛正天

猜你喜欢

伊索古希腊狮子
狮子的喷嚏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狮子鱼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关于导演古希腊戏剧的思考
伊索和旅行者
骄傲的狮子等
威风凛凛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