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之“新”解

2013-11-04唐寿东

改革与开放 2013年17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

唐寿东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做到“四个新”:一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二要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新经济组织;三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农村新风貌;四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环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西部民族地区;对策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报告还强调指出,国家要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发展相对落后。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西部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面临的最大难题。如何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做到“四个新”。

一、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由于历史原因,西部民族地区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技术水平不高,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综合素质较差。因此,要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努力提高西部民族地区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创业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加大对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力度,这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充分利用夜校、基层文化站、文化室、生产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开展各种乡土文化、农业科学文化知识、各种有关农业种植知识和农业机械使用技能的知识学习。同时,加强对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业生产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进行以发展本地主导产业、经营管理等所需专业技能知识为主的培训,提高他们致富带富的能力。

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实现家家都有“明白人”的目标。加大科技特派员下到乡、村、组、户力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实现科技人员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进入农户家。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l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

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实施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程。西部民族地区由于耕地面积不足及劳动力数量增长较快所带来的人地矛盾使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为了减少农村劳动力外出时的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支出和损失,各地要建立就业培训基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并与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的企业联系进行订单式劳动力培训输出。即根据企业所需员工技术类型进行专门培训,培训结束直接进入企业安排就业,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输出一条线。以务工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让农民外出进城务工增收,也是促进信息传递、加速观念转变、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措施。通过务工技能培训,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和技能,使他们出得去、稳得住、有收入,通过壮大务工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新经济组织

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积极扶持和发展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引导、组织农民认识市场、开拓市场、发展市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经营的手段发展农业、用抓项目的手段抓农业,不断探索和创新农村合作组织机制,建立“公司+合作社(或协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基地+农户”“支部+合作社(或协会)+基地+农户”等组织。采取“公司+农民”或“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扶持企业建立原材料加工基地,把产业发展与农户脱贫致富有机结合在一起。

对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牵头领办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西部民族地区各地的主导产业都要建立相应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全方面覆盖产业体系。目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速度不快,管理制度不健全,改组、解体过于频繁,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要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处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政府的关系,创造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为了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加快培育新的农村金融组织。扩大农户的贷款覆盖面,满足农民的资金需求,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机构,适当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发展、培养民间金融机构,逐步放宽民间资金进入金融业的限制。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农村新风貌

建设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塑造新风貌活动,使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狠抓农村普法教育,培育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宣讲、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通过组织农民学习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他们知法懂法,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同时,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与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建设新农村”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文明示范户”“五好家庭”“平安示范户”评选活动,提倡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形成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农村人际关系。

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文化广场、村文化园、图书室、健身园,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养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并采取建立红白理事会、民间协会等多种措施和机制,将行政村为单位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紧密的以一个或几个聚集的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落,创建村组理事会,促进民主管理,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把政府疏于管理又管不好的事情交给民间组织管理,营造人人讲文明、自觉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环境

生态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工农业是西部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优良的环境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西部民族地区石漠化、沙漠化程度较深,水土流失严重,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相当艰巨。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做到开发和保护并举、发展和保护生态共赢,要守住保护环境这条底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边发展、边治理,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做到既提速又转型,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裸山秃岭、污水横流,脏乱差的环境,不但谈不上新农村,而且影响生产发展和农民的身心健康。目前,西部民族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引发自然灾害造成贫困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具有普遍性,由于人畜混居、卫生条件差引发疾病造成返贫的事时有发生,教训深刻。因此,要指导和引导农民搞好美化环境,实现“五化”,即路面硬化、村寨绿化、环境美化、庭院净化、村巷亮化。民居改造要把利用现代化建筑材料、适应生活发展需要与保持民族特色结合起来,还要努力保护村寨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少数民族村寨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自然风貌。对农村公共场所的垃圾要进行清理,设立垃圾固定堆放点,改造和整治院坝及农村污水沟,使农村环境有极大改观。要注重围绕山、水、林、田、路、庭院做文章,绿化、美化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重,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环境。

西部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积极推广沼气、节柴灶、太阳能,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为广大农村长远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条件。

总而言之,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虽然暂时相对滞后,但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有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只要我们善于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有针对性探索符合西部民族地区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新路子,那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很快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福泉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