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实验研究

2013-10-26张利刚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问卷价值观

张利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拥有健康的体魄已不能满足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优良的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品质更加重要。特别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近些年来已在各行各业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1]。笔者借鉴国外企业采用拓展训练培养员工团队意识和精神的做法,将拓展训练干预引入提升大学生团队精神,其目的是通过实验研究,观察通过拓展训练提升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效果,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某大学2011级(大学二年级)人文学院四个班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把选修户外拓展课程的两个班级共96人作为实验组;从选修田径课程的两个班级随机选取96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人数相同,男女性别比例相同,独生子女比例相同,生源地分布均匀,人口学特征无显著差异。

1.2 干预措施

实验组队员开设拓展训练理论课,采用体验式学习方式学习组织行为学等相关课程。通过参与者自身的体验和感悟,让参与者了解团队的工作方式,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改善参与者的团队精神和团队价值观。[2]采取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进行实验干预。拓展训练项目包括:破冰类项目(如团队建设、交换名字、优点和缺点以及诺亚方舟等)、信任类项目(如背摔、七巧板、万里长城等)、合作类项目(如穿越电网、聚能环、逃生墙、国家宝藏、同心协力以及夺宝奇兵等)、沟通类项目(如雷阵、孤岛求生、步调一致以及盲人方阵等)。教学时数共计32学时,每周四课时,历时八周。

对照组队员同期进行田径课程的教学。同样教学时数为32学时,每周四课时,历时八周。

1.3 测量工具

以Reilly等人研制的组织价值观量表(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Profile,OCP)和郑伯埙研制的组织文化量表 (values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cale,VOCS)为依据,设计出适合本研究的能够反映大学生团队价值观结构维度的测量问卷。设计出的测量问卷主要从五个维度(团队创新、团队合作、团队氛围、团队沟通、团队凝聚力)反映大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了21个题目进行最终测量。在抽取因子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统计结果显示,这五个维度划分比较适合,五个因子共解释大学生团队价值观总变异72.538%。Cronbach's α 系数值0.731 ~0.862 之间,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良好(见表1)。

表1 大学生团队精神问卷因子特征及其贡献率统计表

采用因子分析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测,显示五因子间相关系数在0.349 ~0.621 之间,P <0.001。说明问卷因子之间具有中等偏高程度的相关(见表2),各因子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很好地反映研究的主题。

表2 大学生团队精神问卷各因子相关统计表

1.4 统计学方法

问卷设计中,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选定21个题项进行最终测量。抽取因子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科隆巴赫(Cronbach,L.J.)α系数的统计指标来测量大学生团队价值观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因子分析对问卷效度进行检测。在结果分析中,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判断拓展训练干预是否对实验组学生的团队精神产生显著影响。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操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拓展训练对与大学生团队价值观的影响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了解其各自和总体的团队价值观水平以及是否彼此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学分析显示(见表3),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总体团队价精神水平均处于中等,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实验前对大学生团队精神评价

实验组进行了八周32学时的拓展训练干预后,团队精神水平与实验前以及对照组相比(见表4、表5)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大,说明拓展训练干预具有改善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作用。

表4 实验后两组团队精神总体水平比较

表5 两组实验前后团队精神总体水平比较

2.2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团队精神各维度的影响

实验后,对两组团队精神五个因子进行测评发现:拓展训练干预对团队精神五个维度均有改善和提高作用(见表6),与对照组相比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拓展训练干预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改善作用是多途径的。

表6 拓展训练干预对大学生团队精神各维度的影响

3 讨论

大学生团队精神是团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主要素质要求。北京就业指导中心对15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一项调查显示,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以及团队归属感成为最受企业重视的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团队价值观作为团队成员的共识和共同拥有的观念,是团队精神、协作能力以及团队归属感的集中体现,已成为管理者建构高绩效团队的重要方面。本研究显示,拓展训练干预能明显改善大学生团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从社会发展视角看,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组织保持其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方式。因为唯有创新才不会被模仿和超越。[3]团队需要激发创新,或是运用新的方法解决老的问题,或者用新的方式来看待问题,这些都是团队创新。[4]一名杰出的领导者要善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精神。团队创新因子对大学生的团队价值观进行了很好的预测。拓展训练只是规定任务完成的条件,但是不会规定团队工作的方式,其目的在于激发团队的创新思维,使团队成员体会创新对于团队绩效的重要性。例如在“急速60秒”项目中,如果想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对于团队内部资源的整合、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的设计等,都需要全体成员发挥创新能力。在项目进行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在项目进行之后的分享感悟阶段,创新也被团队成员所认识和理解。在调查中,学生比较深刻的感悟就是创新给团队带来了好成绩。

团队合作是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现代组织环境中,实际的工作通常都是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实现的。”[5]如果没有彼此间的良好合作,团队就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团队成员在为团队贡献自己技能的同时,也需要和其他队员形成协调合作。拓展训练的设计初衷就是要激发参与者对于奉献、服务的认知。在团队合作中,通过奉献自己的力量、甘为人梯、实现团队成员间完美的合作来完成设定的任务。例如在毕业墙项目中,如果没有后面队员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也就无法让团体成员能够翻越如此高墙;如果没有先翻越者贡献出自己的臂膀,全队也无法完成任务。在这个项目中,队员们充分体会到了服务他人、共享力量以及协调合作在提高团队绩效中的重要意义。

沟通也是团队精神的重要方面。没有良好的沟通,团队就不会有合作、分享,提高团队绩效也无从谈起。[6]在拓展训练中,学生会体会到不良沟通对任务完成所造成的障碍,也会体会到当团队沟通得到改善之后,会给团队带来的益处。就像在“盲人方阵”项目中,由于沟通不畅,导致彼此之间产生不信任,使任务一度无法进行下去;在多次尝试之后,学生们找到了克服有效沟通障碍的方式,最终体会到沟通在团队工作中的重要性。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参加拓展训练的学生,学生沟通意识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团队氛围和凝聚力是打造一个高效率团队的必要条件。团队氛围良好,会造就彼此相互信任、沟通畅通、彼此没有敌意、愿意将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贡献给队员的团队。在良好的团队气氛中,人们感觉舒适,更能够激发其对团队的承诺和工作潜能。[7]而凝聚力就是团队对于个人的一种吸引力,愿意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8]团队气氛和团队凝聚力是当前管理学研究比较多的方面。在拓展训练中,学生会体会到团队气氛的优劣在执行任务中以及其间的人际交往有何不同,还会体会到在一个凝聚力好的团队,如何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在“七巧板”项目中,学生们往往因为自身利益而相互排斥而使任务受阻;当他们知道只有团结大家力量最终的结果才是最好的时候,团队气氛和凝聚力开始得到改善,为顺利完成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拓展训练干预在改善大学生团队精神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且在提高团队精神各维度的水平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

(2)作为以体验学习为主的拓展训练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悟,通过参与团队任务、反思以及感悟,可以明显改善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行为。因此,本研究认为,体验式教学是改善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一种较好的教育手段。

4.2 建议

(1)学生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团队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事,体育部门开发的拓展训练课程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方面。建议省内外高校也应因地制宜,开展此类项目。

(2)拓展训练课程的开设能够很好地应对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目前学校课程设计多以公司文化背景为主,如何对其进行改良,适应高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个性特点,还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在深入研究、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

[1]贾建红.拓展训练对高中生团队精神的影响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O'Reilly CA,Chatman J,Caldwell DF.People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A profile comparison approach to assessing person-organization fit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1(34):487~516.

[3]Anderson NR,Hardy G,West MA.Management team innovation[J].Management Decision,1992,30(2),17 ~21.

[4]Hage JT.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99(25):597 ~622.

[5]迈克尔·麦金.团队合作24策略[M].王成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6]季晓芬.团队沟通对团队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8.

[7]张可军.团队氛围、吸引能力对团队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8]Mullen B,Cooper C.The relation between group cohesiveness and performance:an integration[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4(115):210~222.

[9]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第9版)[M].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0]孙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4):49 ~51.

[11]任丽杰,钱薇.大学生团队拓展训练探究[J].教育探索,2011(11):137~138.

[12]王长权,高林,李笋南.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5~116.

[13]李忠俊.我国高校体育拓展训练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8(7):102~104.

[14]Joshua L Miner,Joseph R Boldt.Outward Bound USA:Crew Not Passengers[M].Mountaineers Books,2002.

[15]郑伯埙.组织文化价值观的数量衡量[J].中华心理学刊,1990,32(3):33 ~35.

[16]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问卷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编者的话
问卷网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