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O2激光显微手术治疗先天性喉囊肿15例临床观察

2013-10-19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518026张德伦李兰潘宏光马翔宇吴泽斌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术区喉镜先天性

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518026)张德伦 李兰 潘宏光 马翔宇 吴泽斌

婴幼儿先天性喉囊肿属于较少见的先天性喉疾病,发病率仅1.82~5.3/100,000[1][2][3],但由于囊肿位置特殊,常导致喉梗阻,严重者可发生窒息死亡。该病的发生一般认为与喉室小囊或黏液腺管闭塞后黏液潴留有关,好发于喉室和会厌谷,其中会厌谷喉囊肿约占75%[3]。喉囊肿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喉鸣、三凹征、误吸呛咳、生长发育落后等,常需行电子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确诊。先天性喉囊肿需要手术治疗,相对于穿刺术、囊壁部份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等方法,CO2激光显微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囊壁,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不易复发等优点。我院自2007年开展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会厌谷区喉囊肿,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07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诊治、经电子喉镜或直接喉镜检查确诊、接受激光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会厌谷区喉囊肿患儿为研究对象,共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手术时年龄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为47[27;87]d,最小5d,最大142d,均为足月儿,平均出生体重3.09±0.41kg。临床症状方面,15例患儿手术时均有喉鸣,5例出生即有喉鸣,2例有出生窒息史,14例伴三凹征,5例有哭闹时紫绀,2例伴漏斗胸,5例哭声低弱;有8例患儿存在吃奶呛咳、不耐受、吃奶量不足等喂养困难。轻度营养不良6例,重度极重度营养不良5例。有5例患儿因合并肺炎最初收治于内科。本组患儿囊肿均位于会厌谷,表面光滑,白色或粉白色,大小约1~2.5cm,呈半球形突起,压迫会厌向后下方移位。除外其他会厌谷外喉囊肿、伴喉软化症等气道第二病变、伴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及遗传综合征等病例。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插管困难时穿刺抽吸出部分囊液。手术在支撑喉镜和显微镜下进行,首先充分暴露会厌及囊肿,明确囊肿基底边缘位置,用激光沿边缘内侧汽化切除外侧面囊壁,吸净囊液后可见基底面囊肿内侧壁,用激光将其汽化切除,当切除会厌基底面囊壁时,注意控制深度,勿损伤软骨。激光采用LUMENIS 40C CO2激光系统,汽化切除时采用超脉冲模式,功率2~5W、光斑直径0.5~1.0mm、连续发射。手术时用湿盐水纱布遮盖非手术区喉黏膜、裸露的气管插管及颜面部,严格遵守激光安全操作规程。

1.2.2 围手术期处理及随访 术后麻醉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回普通病房,拔管后有明显呼吸困难或顾虑喉水肿时置ICU监护过夜。术后常规鼻饲2d,咽部雾化(普米克令舒,Tid)3~5d,静脉滴注头孢呋辛(25mg/kg,Bid)3d,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4mg/kg,Qd)3~5d。术后随访1年以上,记录患儿症状及体重发育情况,术后1周、1个月复查电子喉镜,如有并发症等情况,对症检查和处理。

2 结果

1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完全切除囊壁(见附图1和附图2),术中出血约0.5~3mL。所有患儿麻醉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喉鸣和呼吸困难均较术前减轻,13例回普通病房,2例因考虑术后喉水肿置ICU监护过夜。术后2d均拔除鼻胃管,所有患儿术后吃奶耐受性明显好转,吃奶量增加。2例术前呛奶患儿术后略有加重,每天4~7次,1例患儿新发呛奶,每天3~5次,其他6例术前呛奶的患儿术后逐渐缓解。所有患儿治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日5.9±1.0d。出院时电子喉镜检查显示喉部囊肿消失,术区被白膜覆盖,无明显水肿。出院时患儿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仅8例患儿存在轻度喉鸣,5例有轻微三凹征,2例漏斗胸明显减轻,无哭闹紫绀患儿,3例术后呛咳加重的患儿也开始缓解。术后1月时,所有患儿症状基本消失,电子喉镜复查示喉部结构正常,无粘连等并发症,且术前营养不良的患儿均得到改善。该组患儿手术时年龄别体重Z值的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为-1.75[-2.58;-0.65],术后3月时-0.30[-0.67;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7,P=0.001),表明术后3个月时体重显著改善。本研究有3例出现术后呛咳加重并发症,保守观察自愈,未观察到术后出血、呼吸困难加重、术区粘连等并发症。所有患儿随访1年以上,无囊肿复发病例。

3 讨论

先天性喉囊肿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疾病,尽管其发生率较低,但常可引起患儿致死性呼吸困难,包括机械性喉梗阻、误吸奶液窒息、囊肿破裂囊液误吸窒息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无窒息病史的患儿,也常因呼吸困难呼吸运动消耗过大,喂养困难进食量不足,反复吸入性肺炎等原因,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本组患儿中,2例(13.3%)有室息史,11例(73.3%)存在营养不良,5例(33.3%)患儿因并发肺炎被收治于内科,表明先天性喉囊肿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先天性喉囊肿属少见病,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喉软化症等喉鸣疾病而被延误治疗时机。1986年Kristensen[4]就曾报道,50%喉囊肿患儿在尸检时才被发现。国内关于先天性喉囊肿误诊误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在临床上,提倡应用电子喉镜纤维喉镜对喉鸣患儿进行病因学排查,以利于喉囊肿的早诊断早治疗,进而提高喉囊肿患儿的生存质量,避免后遗症甚至死亡。

先天性喉囊肿属于胚胎源性疾病,囊肿可位于会厌谷、会厌喉面、喉室,甚至声门下区等位置。Prowse[3]于2012年报道,会厌谷区导管型喉囊肿约占75%。笔者的观察也发现,喉囊肿以会厌谷区最多见。喉囊肿的手术方法包括穿刺术、部份囊壁切除术、根治性囊肿剥离术、开放性切除术等。其中,穿刺术由于复发率高,现仅限于紧急缓解喉梗阻或麻醉插管困难时采用。根治性囊肿剥离术和开放性手术理论上复发率最低,但由于创伤大、术后喉水肿等原因,也较少采用。喉囊肿部份切除术主要切除裸露面囊壁,使囊腔开放,分泌物自然引流,囊腔失去张力后逐渐平复,残余囊壁变为喉腔内壁的一部份,从而治愈囊肿。但由于手术时未完全切除囊壁,当残留死腔或囊壁粘连时,可导致囊肿复发。

我院采用CO2激光显微手术治疗会厌谷区喉囊肿,手术采用激光汽化模式完整切除囊壁,以尽量减少肿物复发可能。本组15例手术未观察到复发病例,初步说明该手术复发率较低。小儿喉部手术时,术区暴露困难,空间狭小,常规手术器械操作困难,不利止血,特别是切除基底面囊壁时,创伤较大,易导致囊壁残留。而显微镜和支撑喉镜下激光手术需要的操作空间小,术中出血少,术区组织层次清楚,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组手术术中操作顺利,均完全切除喉囊肿,术中出血约0.5~3mL,术后均顺利拔管,术后5.9±1.0d均治愈出院,术后1月所有症状消失。本组患儿治愈率100%,表明该手术治疗会厌区喉囊肿疗效明确。症状缓解方面,以喉鸣和呼吸困难缓解最快,术后拔管后立即可见三凹征减轻甚至消失,随着创面水肿消失伤口愈合,症状进一步消失。由于肿物消失,呼吸困难缓解后吞咽换气时间延长,吞咽困难也得到有效缓解。有3例患儿出现术后呛咳加重,保守治疗1周后自愈,考虑与术后伤口水肿、疼痛、喉解剖位置改变及协调能力差有关。喉囊肿切除后,患儿食量增加,体重呈追赶性增长,术后3月时,年龄别体重Z值的中位数为-0.30,表明患儿生长发育基本回归正常。

附图1 喉囊肿术前

附图2 喉囊肿激光切除术

除3例患儿出现一过性术后呛咳加重并发症外,本组患儿未发现术后出血、呼吸困难加重、术区粘连、肿物复发等并发症,表明该手术方式安全性较高。但激光使用中也存在爆炸、误伤术区外组织等风险,故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需严格遵守激光操作规程。对于声门区喉囊肿,由于距离气管插管和声带较近,误伤风险较大,对于位置较深型囊肿,均不建议采用此方法。

综上所述,CO2激光显微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会厌谷区喉囊肿疗效明确,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术区喉镜先天性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一种可切换式多功能口腔治疗用吸引管的研制与应用
TD-C-IV型可视喉镜与Macintosh喉镜用于实习医师气管插管训练的比较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盐酸肾上腺素稀释溶液用于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