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患者血清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联合检测的探讨

2013-10-19安徽省马鞍山市临床检验中心243000李之珍韩凌飞彭桂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果糖糖化空腹

安徽省马鞍山市临床检验中心(243000)李之珍 韩凌飞 彭桂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和肿瘤。在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就达到4000多万人[1],2型糖尿病占整个糖尿病的97%以上,预防和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视网膜病、神经病变等诸多因素中,血糖控制不佳是主要因素。

传统诊断血糖的标准是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血中葡萄糖经过非酶缩合而形成的一种酮亚胺产物,过程缓慢,持续在红细胞寿命120d内,是不可逆的,它反映的是患者抽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情况下,它占血红蛋白总量的3%~6%。

此外,血中的葡萄糖还可以与血红蛋白、血清蛋白非酶缩合成果糖胺[2],半衰期为14~20d,果糖胺反映患者过去2~3周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测定不受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可用来监测糖尿病患者过去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而一次血糖的测定,只能反映即时的血糖水平,由于血糖的波动性和瞬间性的特点[3],易受饮食、药物、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准确反映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导致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能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容易发展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直接威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在糖尿病诊断上空腹血糖虽是不可缺少的绝对指标[4],但也只能代表即时血糖水平,如果FMN、HbA1C、FPG联合检测,可反映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水平,为临床提供一个近期、纵向、全程的血糖水平信息,为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测定145例糖尿病患者FMN与HbA1C、FPG 3项指标,分析FMN与HbA1C、FPG的相关性,探讨FMN与HbA1C、FPG在糖尿病治疗评价中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5例,设为糖尿病组,其中男性72例,女性73例,年龄22~83岁;其中合并肾脏、神经、心血管病等各种并发症者75例。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公布的2型糖尿病标准。选择健康体检者59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9例,女性10例,年龄21~53岁,均排除糖尿病和糖耐量降低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早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mL于EDTA钾盐抗凝管中用于检测HbA1C,另抽取2mL于促凝管中,分离血清用于检测FPG、FMN,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于2h内完成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日本爱科来HA-8180),按仪器和试剂盒说明操作,参考范围为:HbA1C<6.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罗氏DPP800,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参考范围:3.90~6.10mmol/L;果糖胺采用比色法,参考范围:205.0~285.0µmol/L。血糖和果糖胺的试剂、校准品及质控品均为罗氏配套产品。

1.3 统计学处理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FMN与HbA1C、FBG检测结果为糖尿病组HbA1C(9.40±2.10)%,FPG(10.55±3.52)mmol/L,FMNC(366.27±83.34)µmol/L;对照组HbA1C(5.68±0.28)%,FPG(4.76±0.45)mmol/L,FMN(238.72±15.84)µmol/L。糖尿病组FMN、HbA1C、FPG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1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群中患病率逐年增多。过去单根据症状、尿糖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测定是不够充分的。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糖非酶结合产物。体内葡萄糖缓慢而不断地与其结合,并随着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可以反映红细胞生命120天内平均血糖水平。通过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若血糖控制不良,则会并发神经性病变、视网膜病变、肾性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如肾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等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HbA1C和FMN的检测日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亦会相对较高。HbA1C反映的是患者抽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FMN反映患者过去2~3周平均血糖水平,其浓度水平不受检测前2~30d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能够较血糖更为准确地反映2~3周内糖代谢总体状况[5];而空腹血糖只能反映取血时的血糖水平。3项指标均能反映血糖控制情况,虽然结果反映患者血糖水平的时间不同,但由于它们的自身特点及临床意义决定它们之间不能相互取代,联合检测可起到相互补充作用。不同的检测项目同时升高或升高的幅度不同可以较客观地反映近2个月或3个月之间血糖的控制情况,同时联合检测HbA1C和FMN可鉴别应急性血糖升高。但低蛋白血症的病人HbA1C和FMN有一定的波动性,应根据血糖水平加以综合判断。

由于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测定不受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可用来监测糖尿病患者过去一段时间内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而一次血糖的测定只能反映即时的血糖水平,由于血糖的波动性和瞬间性的特点[3],易受饮食、药物、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不能准确反映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导致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能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容易发展为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直接威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在糖尿病诊断上空腹血糖虽是不可缺少的绝对指标[4],但也只能代表即时血糖水平,如果FMN、HbA1C、FBG联合检测,可反映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水平,为临床提供一个近期、纵向、全程的血糖水平信息,为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

本文对145例糖尿病患者的FMN与HbA1C、FPG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糖尿病组FMN与HbA1C、FBG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血糖水平越高,附着葡萄糖的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的值也就越高,HbA1C、FMN可间接地反映血糖的浓度改变,与已有的报道一致。由于HbA1C的增高会降低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或细胞发生缺氧,造成糖尿病多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视网膜、动脉硬化等并发症,同时也会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因此采用HbA1C、FMN监测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附表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FMN、HbA1C、FBG检测结果()

附表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FMN、HbA1C、FBG检测结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HbA1C(%) FPG(mmol/L) FMN(µmol/L)对照组 59 5.68±0.28 4.76±0.45 238.72±15.84糖尿病组 145 9.40±2.10 10.55±3.52 366.27±83.34

综上所述,FMN与HbA1C、FPG的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监测、治疗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联合检测FMN与HbA1C、FPG,可以客观地反映病人治疗中的真实状态,使医生能及时发现病情波动的具体情况,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总之,FMN、HbA1C、FPG三者关系密切,对糖尿病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控制HbA1C、FMN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检测,可长期将各项血糖值保持在良好至一般的水平,对临床治疗保持最佳方案给出良好评估,从而使糖尿病的管理达到真正的科学化。HbA1C和FMN是判断血糖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果糖胺操作方法简单,结果也比较准确,开展HbA1C与FPG、FRUC的联合检测,可为医生提供一个近期、纵向、全程的血糖观察信息,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果糖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雪莲果低聚果糖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