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压引流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预防效果

2013-10-16陈仕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渗出物拆线换药

陈仕汉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塘口镇卫生院,广东 阳西 529828

腹部手术后的切口感染在腹外科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1]。由于切口感染而增加换药的次数,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对患者的精神上也是一种折磨。为了尽可能的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临床上常采用负压引流的方法对术后切口感染进行预防治疗[2]。为探究负压引流对对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预防效果,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换药和拆线情况等,现将近年观察和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我院接收的腹部手术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据表发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21~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30.5±35)岁,B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23~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8±27)岁,两组患者的均在腹部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两组患者均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负压引流的方法,即在负压引流管下面放置高分子医用海绵 (山东威高新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2660280,规格是 10cmx15cm,5cmx75cm,5cmx15cm)使其与创面隔开,用生物半透膜封闭创面,使之形成一个密封的引流系统工作于负压吸引机。该方法可将切口的渗出物负压引流到外界,从而减少换药次数及切口感染率。B组则采用常规的药物引流方法,拆线后对创面渗出物用浸泡过那他霉素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89,规格1ml:5000单位)的纱布进行擦拭引流。渗出物的较多时,换药次数随之增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中的切口的愈合人数、愈合中有感染的人数、切口未愈合的人数及换药次数和拆线时间,计算出每组的平均感染率、平均换药次数及平均拆线时间,并讨论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A组和B组经不同的预防措施后的临床观察情况[例 (%)]

A、B两组患者经不同的预防感染措施后的临床观察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A组患者的术后切口平均感染率、平均拆线时间及平均换药次数均低于B组,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负压引流技术是欧美国家非常流行的一种预防术后创面感染的医疗技术,近年来引入我国,并掀起一阵热潮[3]。这种技术主要是用负压吸引机对被生物半透膜封闭的切口组织进行吸引作用,将切口在愈合过程中产生的渗出物引出而达到清洁创面的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运用负压引流方法的A组病人的平均感染率、平均拆线时间均比B组的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负压引流的方法有利于减少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率,对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作者在负压引流管和手术创面之间应用高分子医用海绵,其表面的生物半透膜对周围组织进行封闭隔离,降低了切口周围组织对渗出物的堵塞,有利于渗出物的顺利引出,且该海绵对皮肤刺激性较低,对细菌也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还有极高的防水功能,对于观察切口的愈合状况非常有利。负压引流的的方法主要是用负压吸引机对切口的周围组织进行牵拉聚拢,加快切口处的血流速度,从而促进血流循环,增加组织对渗出物的吸收,刺激肉芽组织的增加,减轻切口的肿胀,而达到加快切面愈合的目的[4]。负压引流的方法对切口的渗出物引流非常有效,对比普通引流方法可降低换药次数,降低换药中细菌二次感染的几率。负压引流法可降低感染率,减少换药次数、促进切口的愈合,并能有效节省医用材料,减轻患者精神及经济压力,对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带去福音,是目前最简单经济的术后切口护理方法[5]。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加强无菌操作的能力,尽量避免患者术后二次感染的几率。腹部术后切口的愈合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负压引流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预防效果,且该方法操作方便,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1]陆雪明,王树钦.负压引流在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1):218-219.

[2]贾永新,张玉海.封闭负压引流预防腹部污染切口感染20例报道[J].中华现代医生,2008,46(6):160-161.

[3]段涛.持续高负压引流治疗腹部切口感染56例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09,17(4):279-280.

[4]李宇,赵玉洲,王宝婷.闭式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106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38-39.

[5]杨桂元,钱祝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2):149-151.

猜你喜欢

渗出物拆线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IHBMO-RF 的眼底硬性渗出物检测①
美容整形术后护理手册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以“生肌三法”为代表的方药对糖尿病足伴慢性疮面作用机制的探讨
拆线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拆线
癌症发现札记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