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三亚风景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的资源现状研究

2013-10-13佟文天王海艳张素萍徐凤山

海洋科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潮间带底质贝类

佟文天 , 李 捷 , 王海艳 , 张 涛 , 张素萍 , 徐凤山

(1.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33; 2. 中国科学院 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266071)

三亚市海岸线长209.1 km, 所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 500 km, 沿岸滩涂25.1 km。三亚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2007年三亚水产品产量为71 192 t[1],软体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关于海南岛的软体动物屡见报道, 早在 1959年 O.A.斯卡拉脱就报道了海南的斧蛤属动物[2]。马绣同[3]在1963年报道了海南软体动物在不同栖息底质的种类, 林光宇等[4]在1965年报道了海南潮间带的后鳃类软体动物, 周祖光等[5]在2007年研究了海南澄迈湾的生物多样性。然而关于三亚地区,特别是三亚地区软体动物的相关报道却不多。谢雨坎等[6]在1981年报道了三亚鹿回头地区的贝类, 吴国文在2005年报道了三亚六道湾的生态现状[7], 其他报道三亚地区的文章多与三亚的珊瑚礁相关[8-11]。最近几年的潮间带软体动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作者在2012年分 2次对三亚几个典型风景区潮间带进行了贝类的采样及海区调查, 对几个海区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了研究, 以期为三亚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1 研究地点和采样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亚天涯海角、鹿回头、小东海、大东海 4个断面进行采样(表 1)。采样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 6部分: 海洋生物调查(GB/T 12763.6-2007)[12], 样品取回后立即用75%的酒精保存, 带至实验室分析鉴定, 在实验室内进行鉴定和计数, 并进行数据分析。

2 调查结果

2012年5月和2012年10月共采集标本1702号,鉴定结果如下: 多板纲1科1种, 占1.47%; 腹足纲18科 46种, 占 67.65%; 双壳纲 8科 21种, 占30.88%。共计 27科68种(表2~表4)。

表1 海南三亚潮间带采样断面Tab. 1 The intertidal sample station in Sanya, Hainan

3 讨论和建议

3.1 软体动物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

天涯海角、鹿回头、大东海、小东海为三亚的典型风景区, 我们选择这几个断面进行调查, 以期了解三亚风景区潮间带软体动物资源现状。天涯海角高潮为沙滩、泥滩混合底质, 鸡爪拟帽贝、波纹拟滨螺、塔结节滨螺、斗嫁 等种类丰富。中潮和低潮带为岩礁类型, 节蝾螺、粒结螺、平轴螺、疣荔枝螺、变化短齿蛤、咬齿牡蛎等种类丰富; 鹿回头高、中潮底质为沙滩, 棘刺牡蛎、楔形斧蛤、豆斧蛤较多;低潮为沙滩、泥滩混合底质, 小楯桑葚螺、特氏楯桑葚螺、加夫蛤等种类丰富。小东海潮间带底质类型为沙滩和礁石混合型, 软体动物资源不丰富, 豆斧蛤、节蝾螺、马蹄螺、项链螺量相对多一些。大东海潮间带底质类型为沙滩, 节 蝾螺、渔舟 蜑 螺、克氏楯桑葚螺、珠母爱尔螺、扁平钳蛤等分布较多。此次调查软体动物种类组成上以常见种为主, 一些少见种如宝贝科、芋螺科、凤螺科种类已很少见到, 只采到零星几个个体。

表2 海南三亚潮间带多板纲贝类的种类和分布Tab. 2 Th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Polyplacophora in Sanya, Hainan

表3 海南三亚潮间带腹足纲贝类的种类和分布Tab. 3 Th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Gastropoda in Sanya, Hainan

续表

需要指出的是, 本次采样仅发现一种多板纲软体动物, 即琉球花棘石鳖。可能的原因如下: 多板纲一般附着于礁石上生存, 沙滩上几乎不可见。而本次采样的天涯海角、鹿回头、小东海、大东海 4个地点中, 鹿回头是沙滩底质, 没有礁石; 小东海存在礁石, 但采样地点被度假酒店环绕, 人工修饰成分巨大, 推测包括沙滩、礁石在内的生境已经受到人工影响: 此处礁石在低潮区规则的排列, 沙滩上完全没有, 且礁石上没有附着的牡蛎, 推测是为防止游客划伤全部去掉; 在此处也没有发现多板纲物种。大东海为沙滩礁石混合底质, 礁石上附着有牡蛎, 但是礁石多, 也确没有发现多板纲软体动物。仅在天涯海角发现多板纲的软体动物。

表4 海南三亚潮间带双壳纲贝类的种类和分布Tab. 4 Th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Bivalvia in Sanya, Hainan

3.2 软体动物资源变化特点及保护建议

通过与历史资料记载的三亚及其他地区潮间带软体动物资源对比可知, 三亚的潮间带软体动物数量处于急剧下降的趋势(表 5)。如 1981年谢玉坎等记录的三亚鹿回头的软体动物种类数为178种(含潮下带浅海), 本次调查中鹿回头只采集到了17种。由于三亚处于高速发展期的旅游型城市, 故三亚潮间带软体动物资源应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因为贝类物种的恢复和自然环境的修复需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故三亚软体动物资源亟待保护。为此,提出以下保护建议:

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潮间带软体动物的意识。通过报纸、网络等新旧媒体的大力宣传及各类形式的海洋保护宣传教育活动, 向社会广泛宣传保护潮间带软体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协调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2. 对保护区某些区域进行定期的调查研究, 在指定区域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以便可以对贝类的动态变化过程做到及时了解。

3. 适当控制风景区开发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活动, 在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

表5 海南三亚潮间带软体动物种数与其他地点的对比Tab. 5 Thecomparison among the species of MolluscainSanya, Hainan and referenced data

[1]赵美霞, 余克服, 张乔民, 等. 应用海洋生态足迹评价三亚珊瑚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 热带海洋学报,2011, 30(2): 74-80.

[2]O A 斯卡拉脱, 齐钟彦. 海南岛双壳类软体动物斧蛤属的生物学[J]. 海洋与湖沼, 1959, 2(3): 180-185.

[3]马绣同. 海南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生态观察[J]. 动物学杂志, 1963, 3: 123-126.

[4]林光宇, 张玺. 海南岛潮间带的后鳃类软体动物[J].海洋与湖沼, 1965, 7(1): 1-20.

[5]周祖光, 吴国文. 海南澄迈湾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30(3): 32-44.

[6]谢玉坎, 林碧萍, 李庆欣. 海南岛鹿回头及其附近的贝类[J]. 动物学报, 1981, 27(4): 384-387.

[7]吴国文. 三亚六道湾海洋生态现状调查与初步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8(1): 66-70.

[8]张乔民, 施棋, 陈刚, 等.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岸礁监测与健康评估[J]. 科学通报, 2006, 51(Ⅱ): 71-77.

[9]赵美霞, 余克服, 张乔民, 等. 近50 a来三亚鹿回头石珊瑚物种多样性的演变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海洋环境科学, 2009, 28(2): 125-130.

[10]赵美霞, 余克服, 张乔民, 等. 三亚鹿回头石珊瑚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J]. 生态学报, 2008, 28(4): 1419-1428.

[11]柯志新, 黄良民, 谭烨辉, 等. 三亚珊瑚礁分布海区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J]. 生物多样性, 2011, 19 (6): 696–701.

[12]国家技术监督局.《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GB/T 12763.6-2007)[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7.

[13]李晓梅, 杜宇, 林炽贤. 海南西瑁洲岛潮间带的底栖贝类组成与数量分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5):2406-2408.

[14]余勉余, 梁超愉, 李茂照. 广东省浅海滩涂增养殖渔业环境及资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0.

猜你喜欢

潮间带底质贝类
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底质的喜好性研究
一种ReliefF和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
用于海底目标识别与底质分类的多波束水体波形预处理
基于海陆融合DEM的大尺度潮间带提取方法
福建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特征
鲜美贝类可能暗藏毒素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文蛤的底质选择性及潜沙能力研究
湛江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及与环境要素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