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有效教学的有效性与伦理性

2013-09-27李小红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3年2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伦理有效性

李小红

(1.广西大学 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2.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 400715)

时下的有效教学研究和实践,过度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导致了教学中不符合伦理道德现象的出现,这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也引发了他们关于教学伦理的探讨。有学者认为,教学中的伦理性一度被有效性所遮盖,致使我们的教学,缺乏伦理之光。也有学者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和伦理性存在着必然的冲突,“教学的有效性和伦理性正如钱币的正反面”,仅仅合乎伦理的教学,便冒了“伦理上使人振奋”“事实上一事无成”的危险。如果仅仅注重有效,而无视教学的伦理本性,便可能沦为“失却灵魂的行动”。[1]我们有必要对教学的有效性和伦理性关系进行一定的辨析,二者是二律背反的、还是价值统一的?二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二者是否可以兼顾,如何兼顾?

一、有效教学中教学伦理性的冷遇

(一)有效教学研究中教学伦理性研究受轻视

英国教育哲学家彼得斯(Peters,R.S.)在其 《伦理与教育》(Ethics and Education)中提出了教育的两个标准:一是传授有价值的东西;二是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他认为,只有同时达到这两个标准,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我们尝试用上述思想提出有效教学的两个标准:一是教学中传授有价值的东西,二是教学以合乎伦理道德的方式进行。审视当下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面对知识“爆炸时代”如何快速接受知识的焦虑,以及改变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诉求,我国的有效教学研究,从涵义解析、特征分析、标准研制到策略技术更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有效教学研究体系,[2]成果丰硕。另一方面,我国对教学伦理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分别以“有效教学”、“教学效率”和“教学伦理”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发现,从1979至2012年12月,研究成果统计如下:

表1 1979-2012中国知网“有效教学”研究成果(单位:篇)

由表可知,同为有效教学的价值维度,教学效率得到了学者们极大的关注,教学伦理却遭到了轻视。这种状况一方面与有效教学追求效率的价值偏向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隐含着这样的论断:达到有效性要求就必然地达到了伦理性要求,因而教学的有效性就意味着教学的伦理性;或者只要达到了有效性,其中的方式方法偏差及可能的不良影响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观照现实,存在问题的有效教学是否具有伦理性?

(二)有效教学实践中教学伦理性遭忽视

教学实践,本身具有伦理性。但是当下的有效教学实践,存在着如下问题:教学目的上,因片面追求效率而扼杀了学生情感,阻碍了其人性的成长和精神升华;教学内容上,因过分注重知识和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师生感受智慧、卓越和美善等丰富精神和灵魂的价值;教学过程中,因不顾学生尊严、缺乏公平、压制、灌输而造成了学生的习惯性服从。这样的“有效”教学所导致的,可能是师生并没有因教学而拥有理智和智慧,也没有因教学而获得正确的自我定位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反而是因长期习惯了教师权威和书本权威而形成的盲信和盲从。长此以往,其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都会逐渐弱化甚至退化。在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丧失肩负时代使命的勇气和魄力。

通过实践和研究的审视,我们对有效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伦理性这个命题产生了困惑:既然教学的有效性不等于教学的伦理性,难道教学的有效性和伦理性是二律背反的?我们在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时,是不是必然会背离或者削弱教学的伦理性?

二、互动与共生:有效性和伦理性的本质关系

“有效性”意味着“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3]伦理性意味符合人和人之间达成共识的规范和准则。

(一)伦理性蕴含着有效性

其一,伦理道德本身就是一种效率,在本质上是追求效率的。伦理道德是人们出于生存与生活而对规则的“共识”,并在这种共识下协作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伦理道德也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人们因为利益冲突所产生的不必要损失,从而以较少的成本换取人们之间较高的利益。其二,符合伦理道德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伦理道德作为劳动者个体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柱,‘非制度化’[4]地约束劳动者这一生产力要素以何种态度投入生产过程,并调节生产力要素之间的连结。”[5]这就意味着:一方面伦理道德通过影响劳动者的行为而影响生产效率,较高的道德境界可以增强劳动者的责任心,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伦理道德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可以优化劳动关系,使劳动者之间关系和谐一致,有效地减少人际间的“内耗”,从而提高劳动效率。[5]其三,如果效益指活动符合人们的预期,产生好的结果,[6]那么伦理道德具有效益价值。例如,个体富有勇气、耐心、智慧、爱心等包含于伦理道德的成分,不仅有助于其适应社会,也有益于他人乃至社会的发展;社会充满公平、正义、仁爱等伦理道德所倡导的原则,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助于人们之间利他行为的产生。[7]由此可见,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精神资源,非但不会因为人们过分强调它而阻碍有效性的达成;反而,人们之间符合伦理道德的仁爱心、义务感等行为准则,因伦理道德调节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促进有效性的达成。

(二)有效性符合伦理性原则

首先,追求效率是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效率反映了生产单元在既定产出下使投入成本最小化的能力。这种投入最小化的目标,以不浪费人的精力、财力和时间,增进人的生活轻松感和愉悦感为标准,符合人的需求,因而它是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其次,效率是伦理道德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有没有效率是衡量伦理道德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人最有效率的行为或对策,就是遵从道德的行为或对策。”[8]人们采取合作态度,替他人着想,有自律精神,不仅符合道德要求,而且可以提高效率。如果要讲伦理道德,就必须讲究效率。如果无效或者低效,则是浪费生命,是不道德的。再次,效用使人快乐,促进人的幸福感。“凡是促进他人的幸福就是善,凡是加重他人的苦难的东西就是恶”。[9]由此可见,无论是个人还是物品,之所以使他人感到快乐,或者是个人对公众和社会作出了贡献,或者是物品符合人们的需求和利益,给人带来正向、积极、愉悦和幸福的感受,因而,显示出其价值,从而符合社会的德性,进而符合伦理道德的原则。

(三)伦理性与有效性的契合点

伦理性与有效性对人而言,本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有本质契合点的。首先,只有当伦理道德能够促进效率的提高时,才能够被人们内化为行为准则;只有当工作效率提高,符合人的需要时,才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其次,伦理性和有效性都是人的本质需要,都为人的幸福生活服务。伦理道德,其本质的目的在于抚慰人类情感和心灵,增加当事者的满足感,减少旁观者的焦灼感,从而实现人类对爱与幸福的追求。效率和效果,其本质的目的在于解放人的压迫感,满足人的需求和自由感,从而实现人的幸福感和愉悦感。

(四)有效性与伦理性的非线性对应关系

其一,伦理性与有效性是互动共生的,并非指二者并无任何矛盾,其中任何一方的提高必然带来另一方的提高,也不意味着二者中一方的失范必然带来另一方的失则。而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过分强调一方的时候,可能无意识忽视了另一方,从而导致整体效果的发挥。因而,我们在注重一方的时候,一定要兼顾另一方,做到二者的统筹。其二,伦理道德具有正向的有效性价值,但并不意味着忽视或者否认伦理道德有效性价值的合理性限度问题。相反,我们一定要清楚,何种伦理道德在何种前提下具备有效性价值。伦理道德只有内化为行为主体的自觉行为意识并融于具体实践活动之中,才能发挥精神生产力和价值增值的作用。

三、有效教学有效性与伦理性关系内涵

(一)有效性与伦理性的互动与共生

用上述思想分析教学,我们也会发现:强调教学的有效性,隐含的逻辑是教学中所传授的东西应对个体有价值;强调教学的伦理性,隐含的逻辑是教学应促进个体人性的成长和幸福感。因而,教学的有效性和伦理性,就培养人、发展人性而言,不是此消彼长的,而是价值统一的。教学的有效性和伦理性,不是孰先孰后、此消彼长的格局,而是正向、互动与共生的关系。换言之,我们要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得不重视教学的伦理性,要使师生在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升华精神的同时,感受到尊重、自由、平等和愉悦,使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高与人性的成长同步进行。我们要加强教学的伦理性,就一定要注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用正确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不浪费学习者的时间和精力,体现对生命真正的关怀。真正有效的教学,应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将有效性与伦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个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到幸福和快乐,进而促进人的发展。

(二)有效性与伦理性的现实内涵

教学的有效性与伦理性之间的关系并非二元对立,而是互动与共生的、相辅相成,但并非意味着,有效的教学就一定完全符合伦理规范,低效的教学就绝然不符合伦理规范。具体分析,其关系如下:

图1 有效教学有效性和伦理性的关系

上述情况表明:一种好的教学活动应当是有效的,而且是伦理的。但现实情况下,两种价值维度并不总是和谐一致的。那么,当两种价值有冲突时,二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呢?首先,我们要从教学的本质追求这一角度来评判。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人的完善和发展的活动,其最终意义是人。其次,我们还要关照现实。教学伦理问题具有其自身的现实困境。尽管我们强调,教学活动本身是一项道德事业,要充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但置身其中的师生都有一定的利益考虑,都追求一种基于社会价值的有效性。当前,尽管教师们认为牵涉各方利益的考试以及由考试决定的课程和教学存在问题,但他们必须考虑教学对谁负责、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冲突和矛盾,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历的两难处境。此种尴尬,要求我们摒弃唯效独尊的观念,实现有效性与伦理性兼得。

四、有效教学伦理性与有效性的双重实现

(一)加强对有效教学伦理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有效教学实践

前述分析,大多数学者热衷于有效教学的教学效率而非教学伦理的研究。这虽然与学术热点和当前的教育现实有关,却难以掩盖有效教学伦理性研究成果缺乏的事实,因而,我们要加强教学伦理性的研究。要从教学时代伦理、教学理念伦理、教学制度伦理、教学目标伦理、教学内容伦理、教学过程伦理、教学方法伦理、教学手段伦理、教学评价伦理、教学管理伦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使教学伦理的范畴日益体系化。

(二)追求收益,强调伦理——教学有效性与伦理性的实践诉求

伦理性和有效性都是教学的固有属性,二者相互联系,共同促进,对教学的实现都不可或缺。教学越要追求有效性,就越要突显其伦理性。只有建立在伦理规范下的有效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也就是说,我们要的是教学的有效性和伦理性“比翼双飞”。

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时至今日的教学实践表明,至少就追求教学效率而言,有效教学的策略仍然是有效的,因而,我们要提倡教学的效率价值。同时,我们既要注重预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也珍重生成性教学结果的获得。要使教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提高与发展。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幸福感体验的丰富、自身价值实现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教学。

其次,强调教学的伦理性。我们当前的教学,之所以强调教学伦理性,并非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消解或者阻碍了教学伦理性的实现,而是教学在片面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其途径、方法及其组织形式缺乏伦理规范性。基于此,要在教学实践中如下纠偏:一是要在知识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拨乱反正”,在教学目的上综合考虑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在知识、身体、情感、精神和价值观上的协调发展,重视教学目的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使教学重新回归到人的自身,避免让学生成为“可以理解所有关于太阳的知识,所有关于空气的知识和所有关于地球旋转的知识,但却看不到日落的光辉”[10]的书呆子。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师生在自由、民主、平等和尊重的关系中体验快乐与幸福,并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使他们能通过教学活动,在知识、身体、情感和精神等方面都尽可能受益。三是在教学内容上,要将情感教学与理智教学并重,整合知识与情感促成学生生命个体的整体和谐发展。唯有如此的教学,才是对个体长远成长有效的教学,也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符合伦理道德的教学。

再次,当教学的有效性和伦理性发生冲突时,自觉选择有效性让位于伦理性。因为注重了教学的公平、尊重和自由,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同,有效教学才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否则一味追求效率而不顾伦理道德,漠视学生的感受,教学不公平事件频发,学生因尊重需求的缺乏而产生阻抗,教学的效率也难以提高,从长远看,得不偿失。

[1]卢乃桂,王丽佳.西方教学伦理研究的路向与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1,(8):10-14.

[2]卢尚建.我国有效教学研究10年:回顾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113-118.

[3]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13-14.

[4]达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140.

[5]王小锡.论道德的经济价值[J].中国社会科学,2011,(4):55-66,58-59.

[6]S.B Flexner.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New York:Random House Inc,1987:622.

[7]丹尼斯·怀特,彼得佛伦德.Great Traditions in Ethics(第11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32.

[8]盛洪.经济学精神[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227.

[9]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曾小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77.

[11]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12.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伦理有效性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