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激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政治的原动力

2013-09-26莫武文

学习与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原动力师爱思想政治

莫武文

摘要 我区普通高中2012年秋学期正式拉开新课程的改革,作为直接参与这一活动的一线教师该如何面对?尤其是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依然是值得探讨的课题。而原动力是指人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内在动力,包括人潜在的兴趣、动机和激情。心理学家弗络伊德认为:“内在原动力的存在、巩固,既是个体的也与群体的激发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对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政治原动力的激发途径的探讨,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悟世界政治文明,洞悉政治的发展。同时,切实提高我校高中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等的能力,真正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原动力;思想政治;师爱;教育;培养与激发;兴趣;质量

在新课改中,思想政治课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使其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我校在校高中学生有5000多人,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大多学生属于二类学生,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缺乏完整性,认识上趋向于感性认识和学习上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政治的兴趣、动机、激情。故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原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我校学生学习现状,挖掘本质原因,从学生心理需求人手,以学生为本位,从课堂、从学生、从教师多方位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需求,让学生学习的源头真正活跃起来,使之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在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诸多心理因素中,学习动机处于核心地位,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的前提。在新课改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是指能促使学生引起、维持和推动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因,即学生之所以能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发起和完成各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活动的根本性的心理原因。”它是由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需要、目标和相关心理驱动力构成的。针对我校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问题是诱因,是刺激学生学习的动力。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义是问号。”“问题驱动”环节的任务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定学习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原动力,它是龙头。这一环节能否产生“驱动”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因为问题的主题是教师。为此,我认为教师必须注意两点:

1、政治问题提出时要注意信号的强弱。问题是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触动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激发和激活学生的思维。那么教师的提问时的神态,对问题的语言组织、切入问题的角度等对学生的刺激程度是不同的。

2、政治问题要有激趣性、开放性、挑战性,如“当前日本一味考虑让本国货币贬值将给亚洲乃至世界各国带来什么影响?”、“2013年美军重返亚太地区,中国怎么办?朝核试验与美韩军演现象背后的隐藏什么?”有这样精心设计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第二、师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师爱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让学生亲近教师、愿意听教师的课,才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学校随便抽取一部分学生,对这些学生做了一番煞有其事的“发展预测”,然后用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潜力”的学生名单通知校方,并要求保密。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学习进步,性格开朗,求知欲强,与老师感情融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心理学家的暗示,使教师对学生产生了好感,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开和学生流露信任、爱抚的感情,由于教师的期待和爱产生了一种效应,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这种效应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稳定的学习动机具有良好的推动力。

第三、利用学生动机的转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当我们发现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积极性和强烈的动机时,我们教师不能一味地训斥,而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转移,是指发现和利用原有的兴趣爱好,从中进行转移,以达到形成良好学习动机的目的。”例如,有位教师担任高一年级的体育特长班的班主任时,这个班高考是不考政治科的,平时纪律松散,连课都很难上成,考试成绩大部分不及格。但有一点是这个班的学生爱运动,在学校的运动会上表现很好,老师就利用这一优点,让学生参与组织、参加一系列体育活动,在学校和年级上受到表扬,形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再转移到开展学习竞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使人人从关心班集体荣誉而增强学习责任感,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再从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四、重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持久动力。

作为教师,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浓厚、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与学的双丰收。正如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所说的:“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高中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政治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不同的教学手段的方法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在内容上大为更新,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要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应运于教学过程之中。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音乐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也可以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景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我在多次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多媒体网络教学易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容易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五、让学生不断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的动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心理满足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机”。学生的成就感又称“成就动机”。是推动学生努力取得成就的原动力,正如苏霍姆斯林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人好好学习的愿望。我们在教学中,要热爱和尊重学生,要把学生的成长看成若干阶段组成的整个过程,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进步,鼓励、表扬学习成绩好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要只表扬结果,要表扬为全过程而努力的情况。为此,要及时进行正确有效的练习、测试。根据“跳骚实验”的启示和高中学生成就感的欲望,要针对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每一次练习或测试的难度,让学生在每一次练习或测试中都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就感,从而产生对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总之,“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原动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政治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真正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电芝等,《高师学生入学学习动机、迫切需要及抱负水平的初步调查》,《西南教育论丛》

[3]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编著,《教师实用心理学》,开明出版社

[4]工素真,《爱在沟通》,广西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原动力师爱思想政治
写给青年班主任:师爱,需要表达
师爱是一泓清泉
第二个喉咙
充电盆栽
大黄蜂当上“背包客”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什么是真正的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