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途径及启示

2013-09-25刘国成

学理论·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大众化利益

刘国成

摘 要:延安时期,我们党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并在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同时,延安时期,我党也不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采取了学校教育、学习运动、设立专门机构、大众媒介、创作文艺作品等途径,这些途径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推进具有坚持正确思想导向、注重传播方法和解决人民实际问题等重要启示。

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利益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05-02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时期。要使马克思主义得到群众的认可、接受,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机统一的。它的传播需要开拓更多的渠道。

1.开展学校教育传播

延安时期,学校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阵地。从学校教育的内容看,大多都开设马克思主义的课程,如中央党校共设五门课程中就有列宁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要求学员必须掌握马列主义,克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要求他们为工农服务;陕北公学的高级班开设《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吴亮平讲《列宁主义问题》和《联共(布)党史》;艾思奇讲《哲学》等;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将高深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革命真理,学员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人才。此外,毛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的课程有马列主义、哲学、政治学等;鲁艺课程的必修课有列宁主义、辩证法等;中国女子大学也开设马列主义等课程;从学校教育的效果看,通过33所干部学校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革命干部,并把理论与根据地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结合起来,为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思想保障。

2.通过学习运动传播

毛泽东曾说,我们“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延安时期党中央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而且情形瞬息万变,因此,以毛泽东为首中央领导人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来抓。红军长征初到陕北,就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对马列主义进行学习;1940年党中央决定“五月五日马克思生日为学习节”。 1941年党中央作出《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要求各地都应建立党校,“以加强党的干部的马列主义教育。”洛甫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特别号召我们的学习要“拿实际问题说明马列主义的原则”。通过整风,使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3.建立专门机构传播

延安时期,毛泽东不仅带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研究,他还积极倡导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有组织、有系统的研究。

4.创作文艺作品传播

延安时期,党中央还积极发挥文艺作品的宣传作用,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直接渗透到戏剧、文学、绘画等各种艺术中去。比如说,小说《战斗的人民》、《李有才板话》,诗歌《诗三首》、《我两次到南泥湾》等,戏剧《兄妹开荒》、《逼上梁山》、《白毛女》、《兰花花》等,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这些作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也使知识文化素质低下的边区群众逐渐对毛泽东思想的文艺方针有了简单的认识。

5.利用大众媒介传播

延安时期,党中央特别重视利用大众媒介向人民群众宣传毛泽东思想。首先,党中央出版了大量报纸杂志介绍马克思主义。创刊于1941年的《解放日报》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直接宣传方式。该报纸上张如心撰文提出“毛泽东同志的理论”概念;刘少奇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王稼祥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布尔什维主义、共产主义”[1]。再如《解放》,它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阵地。党中央的重要领导都直接发表论著,先后有毛泽东的20篇论著和谈话;周恩来的10篇论著;朱德的9篇论著,此外还有张闻天、陈云、王稼祥、刘少奇、任弼时等人也发表过文章。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至1948年延安出版的刊物有《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解放》、《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工人》、《中国青年》、《中国文化》、《分区报纸》等百余种,这些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到了普及作用。其次,人民广播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传播介质。尤其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诞生,虽然经历了停播、复播和四次转移的艰难曲折,但它坚定地站在同敌人进行宣传站的最前列,自觉地担负起了宣传马列主义、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等艰巨任务。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途径的启示

1.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任何一种理论的传播都应该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来促进其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始终是紧密相连的,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与中国革命的现实和需要联系起来,与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联系起来;延安时期,毛泽东明确强调,“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的群众知道。” “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2]1318 。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满足民众理论需求,才能有效动员民众参与抗战,取得抗战最后胜利。而具体来说,要坚持毛泽东思想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无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还是具体内容,无论其宣传手段还是接受方式,都体现了为大众服务,用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向群众推广马克思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很好地被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也保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向,不至于偏离其正确轨道。

2.采取易于接受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其大众化,方法至关重要。如何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被大众所理解、运用?这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采取了一系列人民群众的方式。比方说,在语言上首先要求简洁。在《反对党八股》中,毛泽东把反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列为首条。他认为,“应当禁绝一切空话。”“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3] 。其次是通俗。就是语言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群众喜欢听,乐意听,而不是让人厌烦,影响理论大众化效果。毛泽东借用季米特洛夫在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上的话说“如果我们没有学会说群众懂得的话,那么广大群众是不能领会我们的决议的。”“应当学会不用书本上的公式而用为群众事业而奋斗的战士们的语言来和群众讲话。”[3]再如在内容上要求概括。除此之外,还采取了贴近群众的文艺作品,适应研究者的国民教育和专门机构以及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动,这些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3.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61马克思主义如果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后没有运用于实践,那么它就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因此,毛泽东一再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5]323。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他批评“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强调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3]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又表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3]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3]正是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中国生活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学习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应该是为了用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各种实际问题。”[3]学习马克思主义,使之变为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和尖锐武器,在延安时期成为全党共识。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的过程。

因此,随着国情、党情、世情的变化,我们更应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认识,并不断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N].解放日报,1943-07-08.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大众化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I Love You, Dear China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