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穴位贴敷与三伏针刺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对比研究

2013-09-25苏秀贞聂坤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大椎性味次数

苏秀贞,聂坤

(潍坊市中医医院,潍坊 261041)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哮病”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由多种炎性细胞、介质、细胞因子参与的呼吸道非特异性炎症。在三伏天用穴位贴敷和针灸防治呼吸系统等疾病的疗效肯定[1-5]。但对三伏穴位贴敷与三伏针刺的疗效对比研究未见报道。我们近两年进行了三伏穴位贴敷与三伏针刺对比,以分析两种治疗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病例为2010年至2011年潍坊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贴敷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7~62岁,平均(51±12)岁;病程4~21年,平均(11.54±6.13)年;病情轻度18例,中度12例。针刺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4~63岁,平均(51±14)岁;病程6~22年,平均(12.12±5.83)年;病情轻度19例,中度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6]临床缓解期诊断标准,即经过治疗或者未经治疗,症状和体征消失,肺功能达到急性发作以前的水平,并且维持3个月以上。

1.3 纳入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纳入标准,符合哮喘缓解期诊断标准,病情分级属轻、中度者,年龄在18~65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两组均在初伏选用定喘、风门、肺俞;中伏选用大椎、厥阴俞、脾俞;末伏选用大杼、肾俞、膏肓。除大椎外,皆双侧取穴。

2.2 贴敷组

中药用甘遂、细辛各50 g,延胡索、白芥子各100 g,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加姜汁调成药膏状备用。做成1 cm×1 cm方块状药饼,在其中央挖一小孔加入0.1 g麝香,然后用3 cm×3 cm胶布固定贴敷于所选穴位上,儿童所用药膏及所选穴位均与成人相同,成人贴敷3~4 h,儿童贴敷 1~2 h。分别在初伏、中伏、末伏各进行贴药治疗1次,贴完3次为1个疗程。

2.3 针刺组

用0.30 mm×40 mm毫针在初伏开始针刺定喘、风门、肺俞;中伏针刺大椎、厥阴俞、脾俞;末伏针刺大杼、肾俞、膏肓。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隔日1次,30 d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治疗结束后1年内急性发作时,临床症状轻重,包括喘息、咳嗽、咯痰、胸闷对比;治疗结束后1年的感冒次数、急性发作次数对比(均以每发生1次加3分累计)。

3.2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治疗前后差值作为变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感冒次数、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两组1年内感冒次数、急性发作次数比治疗前均减少,贴敷组尤为明显,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感冒次数、急性发作次数比较(x±s,次)

3.3.2 两组治疗前后急性发作时症状轻重比较

两组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贴敷组更明显,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急性发作时症状轻重比较 (x ±s,分)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哮喘病位在肺,但与脾肾密切相关。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呼吸之根,主津液,如肾不能纳气,或不能主津液化气,水气上逆,皆可出现喘息。腧穴-经络-脏腑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穴位的治疗作用在于通过适宜的刺激,“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节经络之气以使“阴阳平复”。本研究选用的3组穴位,风门、肺俞、定喘宣肺平喘;大椎、厥阴俞、脾俞健脾化痰;大杼、膏肓、肾俞补肾纳气。3组穴位表里同治,由浅及深,肺、脾、肾三脏共调。同时三伏天为全年气候最炎热时候,根据“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理论,此时人体“人血淖液,卫气浮于外,故血易泻,气易行”,故在此时治疗疾病,能达到激发经气、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明显疗效。

研究中发现贴敷组在降低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和感冒次数,减轻急性发作时的症状方面更具优势,这可能与贴敷方中所选用药物共同发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有关。本贴敷方中白芥子性味辛热,入手太阴肺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细辛性味辛温,归肺、脾、肾三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的作用;延胡索性味辛苦,归心、肝、肾经,秉辛散温通之性,具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甘遂性味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善泻水逐饮、消肿散结而加强肺的通调作用。辅型剂中麝香性味辛温,归心、脾经,为引经药,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的作用,可促进腠理开泄,使药物更易渗透到体内。提示三伏天穴位贴敷在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过程中起到了扶正治本的作用,并对哮喘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1] 李丽萍.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2):96-98.

[2] 沈丽华.何氏经方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社区推广模式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6):397-398.

[3] Qi CJ.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hottest summer days for asthmatic disease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0,8(3):189-190.

[4] 诸丽华,沈林兴,凌惠菊.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护理对策[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256-257.

[5] 周开斌,凌云,李雁.子午流注纳子针法对哮喘患者PEF及IL-4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6):395-396.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1-62.

猜你喜欢

大椎性味次数
艾灸大椎、百劳、涌泉穴缩短静脉输液反应病程的疗效观察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地震云
依据“次数”求概率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大椎穴适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
大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