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研究

2013-09-21朱柏桂陈中张梅

当代医学 2013年21期
关键词:兰索拉溃疡面托拉

朱柏桂 陈中 张梅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奥美拉唑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属于抑制胃酸分泌药,能特异性的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2012年入住我院消化科的60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奥美拉唑组和潘托拉唑组3组,各20例,均无心肝肾等功能障碍。兰索拉唑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2~60岁,平均(40.9±7.5)岁;奥美拉唑组,男 15 例,女 5 例,年龄 25~68 岁,平均(39.9±10.9)岁;潘托拉唑组,男 14例,女 6例,年龄 23~70岁,平均(44±10.1)岁。比较3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1)兰索拉唑组:将30mg兰索拉唑用5mL注射液进行溶解后再用100mL生理盐水进一步稀释,置于输液装置中静滴半小时,1次/d,疗程7d。

(2)奥美拉唑组:将35mg奥美拉唑用10mL注射液进行溶解后再用100mL生理盐水进一步稀释,置于输液装置中静滴半小时,1次/d,疗程7d。

(3)潘托拉唑组:将40mg潘托拉唑用15mg注射液进行溶解后再用100mL生理盐水进一步稀释,置于输液装置中静滴半小时,1次/d,疗程7d。

1.3 疗效判定[2]临床上根据症状将其分为四个等级:痊愈、显效、好转、无效。(1)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溃疡面愈合良好,出血症状消失,大便正常;(2)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溃疡面愈合较好,基本消失,大便转黄,趋于正常;(3)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溃疡面愈合较差,面积缩小,大便干结,略带血色;(4)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溃疡面愈合差,面积未见缩小,大便多有血色甚至病情加重。

1.4 观察指标 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大便情况、溃疡愈合状态、恶心呕吐现象持续时间等诸多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应该密切关注病人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治疗前后实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同时将患者的临床症状记录备份以便待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用χ2进行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症状的临床疗效见表1。由附表可以得出,兰索拉唑组总有效率为88.9%;奥美拉唑组痊愈12例,显效6例,好转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5.7%;潘托拉唑组痊愈11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0.9%。

表1 三种药物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

2.2 治疗效果 比较三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见表2。止血时间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 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症状的临床疗效

表3 三组患者止血时间比较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三组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兰索拉唑组出现恶心腹痛1例(5.6%),奥美拉唑组出现皮疹1例(4.8%),潘托拉唑组出现头痛和大便微有血色各1例(9.5%),均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停药后一周左右症状消失。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3.1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主要是因为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相关而得名,是消化科常见的临床急症。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来治疗消化道性溃疡,而奥美拉唑是临床上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药,特异性的抑制胃壁细胞质子泵,有效的抑制胃酸分泌。潘托拉唑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抑胃酸药。

3.2 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 胃酸存在一定的pH,当pH<4时胃蛋白酶才有活性,pH较高时,胃蛋白酶活性受到抑制,胃粘膜受到保护,出血时间缩短,在pH>6.5时出血时间显著缩短,症状趋于消失,溃疡面愈合较好,在治疗过程中,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都有利于患者溃疡面的愈合,缩短出血时间,在临床效果上,兰索拉唑有效率高于奥美拉唑,适合推广使用[3]。

3.3 作用机制 H+-K+-ATP酶位于壁细胞的管状囊泡和微管膜上,奥美拉唑能选择性的浓集与壁细胞分泌小管系统,与壁细胞分泌小管膜H+-K+-ATP酶不可逆性结合并灭活该酶,进而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强而持久,口服易于吸收,但生物利用度低,约为35%,在胃酸环境下不稳定,常重复给药[4]。临床上常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手术后溃疡、反复性食管炎、应激性溃疡、及急性胃黏膜出血[5]。

兰索拉唑为第二代质子泵抑制药,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抑制胃酸作用强度强于奥美拉唑[6-7]。

3.4 不良反应 临床上不良反应少,发生率约为1.1%~2.8%(广泛使用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昏、嗜睡、乏力、失眠。偶有皮疹、外周神经炎、男性乳腺发育和溶血性贫血。

长期使用,由于持续胃酸分泌,致使胃内低酸甚至无酸状态,诱发胃内细菌滋长过度,亚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浓度升高;加之促胃液素分泌增多刺激肠嗜铬细胞增生,有引起胃类癌形成的潜在性。为慎重起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长期使用者,应定期做胃镜检查,以确定胃粘膜有无肿瘤样增生。慢性肝病有肝功能减退者,用量应酌情减量[1]。

3.5 药物相互作用 奥美拉唑为肝药酶抑制剂,与地西泮、华法林、苯妥英钠等合用时,可使上述药物代谢减慢,作用时间延长,有利于这些药物作用时间延长,但不利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

根据本组数据得出,兰索拉唑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比潘托拉唑以及奥美拉唑作用效果更好,在临床工作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李晓昕,张宜山,张方信.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1):107-108.

[2]杨惠.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8):84-85.

[3]陈燕华.拉唑类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35-37.

[4]林学壬,徐立.雷贝拉唑与兰索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对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1):1054-1056.

[5]罗金花.加替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2):115.

[6]李晓昕,张宜山,张方信.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0,2(1):90-91.

[7]王晨曦.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2(1):21-22.

猜你喜欢

兰索拉溃疡面托拉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兰索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胃苏颗粒治疗慢性胃炎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究
口腔溃疡患者试试这两招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维生素C片治疗口腔溃疡
兰索拉唑对Hp引起糜烂性胃炎患者Th1/Th2漂移的影响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泮托拉唑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