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与个性特征的相关分析

2013-09-20谢文娇肖勃丘春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2期
关键词:个性特征来访者养育

谢文娇 肖勃 丘春柳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其内部心理发育与外部社会需求和需要之间会产生许多矛盾和不相适应, 因而,这一时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同时, 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 其人格发展未趋稳定, 因此有着较大的可塑性[1]。国内外许多研究均表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征及行为方式等都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是造成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人格缺陷甚至人格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2]。鉴于前人研究多采用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来考察父母养育方式与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 本文则以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来访者为调查对象来分析父母养育方式与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改善其父母养育方式及进行家庭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作者所在单位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来访者共116例。其中男52例, 女64例, 年龄16~23岁, 平均(19.7±3.25)岁, 均自幼大部分时间与父母共同生活。父母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31例, 高中以下85例。

1. 2 调查工具

1. 2. 1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3]是 1980 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 岳东梅等人翻译修订成中文版的自评问卷,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共l1个分量表, 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含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6个主因素,共58个条目;母亲教养方式含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等5个主因素, 共57个条目。此量表为4级评分, 从不1分, 偶尔2分, 经常3分, 总是4分。

1. 2. 2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4]是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J.Eysenck)教授编制的个性问卷, 由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教授修订 , 共四个分量表 , 其中P(精神质 ), E(内外向 ),N(神经质)分别表示艾森克人格理论中的三个维度:P量表分高的个性特点是孤僻, 敌意, 表现为适应环境不良;E量表分高表示个性外倾, E量表分低表示个性内倾;N量表分高代表情绪不稳, N量表分低代表情绪稳定;L量表是测定被试的掩饰性或社会幼稚水平, 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3]。

1. 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在解释并取得知情同意后, 于来访者首次晤谈后即在安装含有相关测评问卷的心理测评软件系统的计算机上填写问卷, 或发放纸质问卷并指导填写。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2. 1 青少年来访者EMBU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5]比较(表1)表1显示, 除父母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余因子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 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偏爱等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

2. 2 青少年来访者EPQ各量表得分与龚氏全国常模[6]比较(表2)

由表2可见, 男性青少年来访者艾森克个性问卷中L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和N 2个量表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E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青少年来访者则是E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N和L量表得分则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3 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与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3)

表1 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各因子分(±s)与全国常模比较

表1 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各因子分(±s)与全国常模比较

因子 求询者(n=116) 全国常模(n=390) t P父亲 F1(情感温暖、理解) 46.45±10.59 51.54±8.89 -5.17 <0.01 F2(惩罚、严厉) 21.35±9.17 15.84±3.98 9.29 <0.01 F3(过分干涉) 21.65±5.10 20.92±3.66 1.71 >0.05 F4(偏爱被试) 10.79±3.40 9.82±3.83 2.45 <0.05 F5(拒绝、否认) 11.05±4.38 8.27±2.40 8.84 <0.01 F6(过度保护) 12.81±3.09 12.43±3.12 1.15 >0.05母亲 M1(情感温暖、理解) 48.25±10.06 55.71±9.31 -7.43 <0.01 M2(过分干涉、保护) 37.69±8.18 36.42±6.02 1.82 >0.05 M3(拒绝、否认) 15.20±6.05 11.47±3.26 8.66 <0.01 M4(惩罚、严厉) 15.59±7.25 11.13±2.84 9.87 <0.01 M5(偏爱被试) 10.85±3.73 9.99±3.81 2.14 <0.05

表2 青少年来访者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各量表得分(x-±s)与龚氏全国常模比较

表3 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与艾森克个性问卷各因子间的相关分析(r)

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 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 与内外向和掩饰性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与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惩罚、严厉还与掩饰性显著负相关。

3 讨论

3. 1 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现状分析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 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7]。本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 而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偏爱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 说明来访者父母在养育方式上对子女要求较严厉, 态度较粗暴, 常使用关心少而管束多的消极养育方式, 较少使用理解、肯定、信任和鼓励的赏识教育。

3. 2 青少年来访者个性特征分析 个性是一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它对个体的行为、情感、意志、适应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影响[1]。本调查中艾森克个性问卷结果显示, 女性来访者的E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男性来访者的E量表得分则是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男性来访者的个性多为内倾性。男性来访者的L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男性来访者基本没有掩饰、隐瞒等倾向, 较真实地反映了其个性的状况;女性来访者的L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显示女性来访者有较高的掩饰、隐瞒倾向, 这可能与女性特有的敏感、谨慎等性别特征有关。男、女来访者的P和N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说明到心理咨询门诊求助的青少年来访者在就诊前大多数已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状态, 个性特征多为孤僻少语, 多愁善感, 对人冷淡有敌意, 易激动, 喜怒无常 , 常表现为适应环境不良, 这些均与临床表现较为一致并与常氏研究相符[8]。

3. 3 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与个性特征的关系 父母的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子女通过与父母的接触, 内化父母的态度, 形成对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感知[9]。国内外研究表明人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中最重要的影响来自于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 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子女不良人格特征和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10,11], 而积极的养育方式有利于子女建立稳定人格和健康心理水平[12]。本调查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艾森克个性问卷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 与内外向和掩饰性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与内外向呈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惩罚、严厉还与掩饰性显著负相关。说明父母采用理解, 给予情感温暖可促使子女向乐观、活泼开朗、善与人交往的外向型个性发展;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越少, 惩罚、严厉越多, 子女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越高, 使他们孤僻、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 易出现情绪不稳、焦虑、紧张、抑郁等个性特征,同时, 子女越可能掩饰和封闭自己, 难以适应社会环境[10]。

综上所述, 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子女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而本调查显示心理咨询门诊青少年来访者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个性特征都有不尽人意的方面。因此, 作为心理卫生工作者,应指导父母多给来访者理解、信任、鼓励、肯定和表扬, 少些埋怨、惩罚和责备, 为子女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使子女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全的个性。

[1] 李慧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 .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2, 10(6):417-419.

[2] 朱跃华, 丁仁峰. 父母养育方式与子女个性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 2003, 6(11):920-921.

[3]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编.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1999, 12(增 ):161-167 ;411-412.

[4] 龚耀先. 艾森克人格问卷手册. 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社,1986.

[5] 袁静, 余毅震. 父母养育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医学与社会 , 2007, 20(3):32-33.

[6] 潘桂兰, 厚华刚, 石瑞丽. 医学生艾森克个性特征测查分析.包头医学院学报 , 1996, 12(1):9-12.

[7] 杜宇锋, 李永超, 伍毅, 等. 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人格的相关分析 . 精神医学杂志 , 2008, 21(6):445-446.

[8] 常向东, 施翠芳, 马丹英. 心理咨询门诊来访者EPQ结果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2, 20(5):731-734.

[9] 李强 , 张朝辉 , 宁景贵 , 等 . 儿童时期父母教养方式对躯体化障碍人格特征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14(1):4-6.

[10] 王冬梅 , 贾春梅 , 楚文英 , 等 .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及其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3):252-254.

[11] Brewin CR, Andrews B. Intergenerational links and positive selfcognitions :Parental correlate of optimism, learned resourcefulness and self-evaluation. Cogn Ther Res, 1996, 29(3):247-263.

[12] J Ming-Kung Yang, Gwo-shing Wang. The effects of al emotional management p rogram on the work emotional sta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al school students. Global J of Eng Educ,2001, 5(2):175.

猜你喜欢

个性特征来访者养育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学堂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