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孩子的心灵—— 读《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

2013-09-2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碧桂花城学校罗日荣

中国西部 2013年3期
关键词:北大清华诺特海姆

文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碧桂花城学校 罗日荣

元旦假期,走进图书馆想找一本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一是因为自己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个学校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能通过阅读,破解孩子的心灵密码,伴随孩子成长进步。图书馆书架上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琳琅满目,摆在显眼位置都是一些育儿速成书,诸如《如何让您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如何让您的孩子成为第一》《哈佛学子是怎样教出来的》等等。对于这类书籍,看到这样的书名我就被吓退了,因为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也就那么多人,如果这类书真有价值,恐怕北大清华就如同地摊,全国各地都有摆了。再说,进入北大清华也不见得就是培养出一个杰出的孩子。我也曾不想让孩子考什么北大清华、哈佛牛津,更没有考虑过让孩子成为第一,我只希望能走进孩子的内心,能和孩子一起快快乐乐成长。在书橱间来回转了几圈,一本在角落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的书名就很符合我的口味,就是由美国人海姆、G吉诺特著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我坐在书桌前,认真的阅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案例,我都认真地读,有的甚至翻来覆去的品味,并认真的做了一些笔记。这本书从如何听懂孩子的语言,到如何与孩子相处;从如何面对哈子的错误,到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从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到如何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从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到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都做了细致的论述。书中用大量的案例阐述了这些,每一个案例都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读这本书,让我们找到了走进孩子心灵的密码。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才会把他们的手给我们,才会真正实现心与心的对话、灵魂与灵魂的沟通。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这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困惑的,无论是家长和老师,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自己很难明白孩子的心思,很难听懂孩子的语言。

中国有句俗话说:“听话要听音。” 如何“听懂”孩子的语言?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这需要家长、教师清楚与孩子交流的语言密码。《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告诉我们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律的独特艺术,孩子的语言有它自己的含义,孩子的语言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孩子的问题往往隐藏着他们真实的内心,烦恼、愤怒、失望或者伤心。比如,当孩子回到家后,他们抱怨学校老师要求太过苛刻,抱怨同学的种种不是。很多的家长面对这样的局面,往往习惯用说教的方式去批评自己的孩子,其实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父母婆婆妈妈,孩子需要的只是希望父母能够和他(她)交流。如果家长一味的说教,只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抗拒心理,对于孩子的说教与批评只会让孩子对家长或者教师产生距离和怨恨,当以后有什么心事时,他们也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海姆、G吉诺特告诉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技巧就是要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与孩子沟通的原则就是要换位思考。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觉到深深的安慰,而传达这种安慰的最好方法就是理解他们,只有理解孩子才能产生共鸣,只有说出孩子的感觉才能有助于孩子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

如何赞美孩子?如何纠正孩子的错误?往往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很多家长、老师都不能完全的把握这个度,如何评价孩子,这需要技能,因为这是一项艺术。

面对孩子取得的成绩或者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总是毫不吝啬地赞美孩子。而面对孩子的错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总是显得非常不安,要么是无节制的宽容,以为宽容可以化解一切;要么是暴力解决问题,轻则批评,重则惩罚。而海姆、G吉诺特在书中给了我们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告诉我们,表扬孩子不能没有原则性,这样会导致“如果孩子被称赞聪明,那么他就可能不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这种情况并不反常,因为他们不想冒险失去高分。相反,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可能对于艰难的任务会更加坚持不懈。”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宽容,过分的宽容就是一种纵容;也不能用挖苦、辱骂、发怒、殴打等方式对孩子进行所谓的教育。因为这种方法对孩子没有益处,它只能导致气愤和憎恨。而更糟糕的是,如果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方式的“教育”,他们就学会了谴责自己和别人。因此,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应该更多地给予孩子以指导,而不是批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有一句教育名言,那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是教育手段,而“做真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无论是表扬还是给予学生指导都是用“真手段”促使学生“做真人”。

作为家长或者教师,我们该如何与孩子相处?恐怕是很多家长和老师最为苦恼的事情之一,如何激励孩子学习?如何面对孩子的撒谎?如何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等等。家长与老师们都明白,与孩子相处的过程其实就是教育的过程。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一书告诉我们:“自取其害的方法包括恐吓、贿赂、许诺、挖苦、激烈的言辞、关于撒谎和偷窃的说教、关于礼貌的粗鲁教训。”海姆、G吉诺特说的这些自取其害的方法就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有的家长承诺孩子考入班级前几名就带孩子去旅游,给孩子买玩具,带孩子吃大餐,满足孩子以为不能满足的需求等等去贿赂;比如,某孩子在解同题时犯同样一个错误,有的老师习惯性的用“你怎么这么蠢”这样的挖苦;比如,有的孩子没有跟亲戚朋友打招呼,有的父母随即就在一边粗鲁的教育孩子。其实,这种“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海姆、G吉诺特告诉我们,与孩子相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清楚的表达出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对待孩子,要尊重他们,就像我们希望他们尊重我们那样,这种处理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既充满关爱,又不失权威,并且能够加深家长、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一书还详谈了孩子的心理教育、性教育等诸多很多家长和教师棘手的话题。阅读这本书,就是让我们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对于孩子而言,需要我们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时间。然而,这一切没有教育技能,所有的爱与关注对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种负担。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就是告诉广大教师、家长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教育孩子,这本书,值得广大教师和家长阅读。

猜你喜欢

北大清华诺特海姆
北京英诺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艾米·诺特曾面对性别歧视和纳粹主义——100年后她对环论的贡献仍影响着现代数学
为数学而生——埃米·诺特
北大清华开放课程学分互认
放弃北大清华是在回归教育
“海姆立克急救法”发明者病逝
“急救之父”海姆立克辞世,世上救人最多的医生走了
“正当红”的德国赛道霍根海姆
USNews2015全球大学排名:北大清华跻身前百
标榜状元多 荣幸之外可有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