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反教育”,我们不能等待

2013-09-20湖南郴州菁华园学校熊振鸿

中国西部 2013年3期
关键词:科目分数校园

文/湖南郴州菁华园学校 熊振鸿

美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说:“我不让体制迫使我教孩子谎言。”然而,事实上,反教育确实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占着大分量的比重,说着教育的谎言。

走进校园,我们看到的“反教育”无处不是“春风得意”。比如:幼儿园为了办出所谓的特色,开始小学化,本是天真活泼玩的年龄,却开始陷入数字游戏当中,陷入背诵艰涩的古文当中;中小学生作业超负荷,有时竟不得不动员家长帮忙,他们被逼上奥数、英语特训班、舞蹈班、美术班……老师们为了绩效为了职称为了优秀,奉行“水多泡倒墙”的方式,拚命地布置,拼命地批阅,眼睛紧紧地盯着学生的分数是升还是降;考试划重点,作文“新八股”……种种“反教育”的行为把“真教育”挤到了一边。于是,我们在“反教育”中培养一批又一批毫无创新思维的“高才生”,也造就了一位又一位“名师”。同时,“反教育”也把一部分孩子逼向跳楼、喝药、割腕等自杀的绝路上。

曾参加了一次高考质量检测分析会,会上领导对那些通过大量挤占学生自习时间、满堂灌出来成绩的老师大加表扬,对“死脑筋”、教学成绩一般的则大加批评:“学生的时间有的是,就看你有没有负责任地利用时间,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只要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只要学生‘学不死’,不管你采取什么办法都行,我们看的就是结果:你任教的科目学生成绩提升没有。‘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没有提高成绩,什么素质教育,一切都是废话。家长送学生来学校读书,他不考好大学的送来干什么?有的科目成绩上不了,好好反思一下,你究竟给学生做了多少题目?学生在你的科目上究竟花了多少时间?……”老师听得头似琢米,佩服得五体投地,领导水平就是高:成绩决定一切。试看一下学校每年评的“优秀教师”,哪一个不是“分数”里出来的?“反教育”为什么这么堂而皇之?我想,从这位领导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端倪。当成绩成了考评学校、考评老师杠杆的时候,“反教育”也就有了超越真教育的立足之地。结果是“学生的童年和心声充满了失败,没有美好的梦想,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媚,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成功的情怀和感恩之心。”

前不久,有一个学生家长来到我的办公室:“老师,我想把我的孩子转一个班。”“为什么呢?”“我孩子回家说,他的班主任常带他们玩游戏,还看电影,上课时间带到他们到阅览室自己看书,每个月还搞什么生日宴会。反正,每个月好像有很多很多的活动。还有,他的班主任好像与学生没大没小的,……”我问他:“你孩子自己感觉到在这个班上怎么样?”“他倒是觉得这个班主任很好,说跟他们关系很铁。我只是担心,这样下去,孩子的成绩提高不了怎么办?”

听了他的一番话,我想,这是多么优秀的一位老师呀!他把一份爱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把一颗童心交与孩子共享,蹲下身去,当“孩子王”,与孩子成为了朋友;他把孩子的潜能充分挖掘调动了起来,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和成功……这才是教育——真教育。我对那家长说:“你的孩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接着我谈了我的看法,家长最后表示了认可。其实,分数与教育绝不矛盾。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杜朗口中学推出的高效课堂……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让我们见证了教育的实质。

当未成年的孩子一批接一批地走出校园、辍学走向社会的时候;当孩子们把校园当成监狱的时候;当孩子们把书撕毁点火焚烧大声欢呼的时候,当有孩子过早地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是否还在等待或思考教育向何处走?

教育应该是幸福的,而不是痛苦的。李镇西先生说:“‘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发展的教育。”这是把学生当“人”的真教育。

走出“反教育”,我们不能再等待。

猜你喜欢

科目分数校园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分数的脚步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可怕的分数
高考“新科目”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重、难点讲解(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