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段九宇:得“善”,方能静听花开

2013-09-20通讯员由受访者学校提供

中国西部 2013年3期
关键词:红光教研员校长

文/通讯员 杨 柳 周 平 图/由受访者学校提供

活波可爱的“善娃”

这是一个周五的下午,本来想着学校放学较早,校长会有更多空闲时间,可是在成都市红光小学校长段九宇的办公室里,我们却看见了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在伏案学习。于是,我们整个的采访都有一个头也不抬的小姑娘伴随我们左右。

1987年,段九宇师范毕业后走进了成都锦城小学,担任一名数学教师,那时的整个教学之风倾向于一板一眼,而她却“擅作主张”改编教材,让学生很快学完教材开始了幸福地玩耍学习。因为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擅作主张”,她受到校长严肃批评;因为这一念想着快乐数学的“擅作主张”,她所教班级居然获得全区统考第一;也因为这股敢创新的韧劲,她从一名简单的数学老师走向一名“简单”的学校校长。如今,当还被老师们问起当年是如何改编教材时,她说,守得住“善”,方能静听花开。

—— 明 师 档 案 ——

段九宇: 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省级骨干教师、成都市红光小学校长,她修德践行,以“从容四式”成就师者“善心”,以“灵动课堂”培育开心“善娃”,引领教师真正成为一名传递正能量的教师和导师,成就“善校”。

“从容四式”铸就师者“善心”

经历过25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段九宇从数学教师、班主任到教导副主任,再从教导主任、副校长到今天的校长。

“多年的教育生涯,使我更懂得了因为教育的润物无声和潜育无痕,而这一切其实都只为‘善’的品质。”段九宇对教师的“善”心理解相当深刻。

在段九宇看来,“善”包含了态度、方法和价值观念。例如,《论语》就有言:“择其善作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一种内心的召唤,是内倾的善良,面对纷纷扰扰的物欲横流,需要教师们的自守、修炼、进取、境界,这就是“从容四式”。

讲到“修炼”,段九宇便给我们谈起了当年“惨目忍睹”的“磨课”,被她称为“坐监”生活的两个月的磨砺尤其让她记忆犹新。

1988年9月,青羊区数学教研员董守培老师没打招呼就走进她的课堂,听完课后和蔼地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上,她滔滔不绝她讲了思路,当时的校长却狠狠批评她极其缺乏谦虚的态度。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教室里又多了两位教研员,第三天、第四天……连续两个月从未间断。

当时,每天上完课后,教研员都与段九宇交流本节课的得失,还要求她写出上课反思。当时的她晚上坐在台灯下写着反思,泪水刷刷地流下来,心里还埋怨着校长:“为什么要这样收拾她?这样的监狱生活何时才能结束?”年轻气盛的她把教研员的这番苦心当成了校长派来收拾她的。因为有这样的“收拾”,刚满19岁的她才能有机会试讲17次、有毅力手改教案17遍,从而代表青羊西城区在全市的小学数学赛课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当拿到奖励证书的那个夜晚,她在星空下哭的泪眼模糊。

教育是一种修行,是对教育者心理的启迪与回望,是一种涉及生命命题的深度叩问、冷暖自知的自我修行的过程,是安得日出见浮云的坦然、一遇风云便化龙的豁达。只有这样一个为师者才能读懂生命的智慧、独到的见解和个性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关乎爱的个性教育。

讲到这些,这个具有柔美嗓音的女人,开怀的笑了,那样的笑声能感染每一个人,笑中有坚持、有苦涩,更多的是感恩。

“灵动课堂”培育开心“善娃”

在红光小学这所雅致的校园里,学校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善娃”,学校还有自己的特色课堂——“灵动课堂”。

“书香校园、风云书虫”系列活动中,学生诵读古诗、摘抄美文、倾吐心得,与经典携手,与大师对话;在“数学大联盟”“笔尖文学社”“牙牙学语”“红光少年报”等社团活动的开展中,学生们勤于思考、体验探究、收获创造……红光灵动课堂的探索在全市和区内享有盛誉,学校致力于于朴实厚实的课堂,竭力创建有灵气、动态的富生命力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种下扎实的根基。

段九宇别出心载经常邀请她昔日的学生回到小学校园,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他们归来时没有鲜花、没有座谈、没有表演,只有一个坐的满满的阶梯教室。在这里,清华学子张阳、郭恬妮,北大学子谭庆琳,英国诺丁汉大学夏予,墨尔本大学经佛羽,东京大学陈良福等等优秀的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平等与弟弟妹妹们交流,告诉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更重要的是告诉弟弟妹妹们小学时代如果自己更能把握哪些,会让自己更优秀。

面对面的交流,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是可以有失误有缺憾的,但是也可以有能力有意识去纠正这些错误,以便让自己成为比哥哥姐姐们更优秀的人。每一次的交流,孩子们都特别激动,因为这些优秀的哥哥姐姐们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身边榜样的力量比冗长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段九宇对此理解相当深刻。

营造书香校园,成就“善校”。

“静听花开”成就美丽“善校”

作为青羊区最早参与全国双语教学实验的基地,红光学子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着异国文化、磨练语言素质。

体育大观、艺术欣赏、国际观察等精彩纷呈的小短课让红光人以开放的心态思考和选择多元知识,丰富精神内涵,厚实书香底蕴。“勤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善思善行的风尚,被细化到了每一个学习、生活环节之中。

当问到,管理学校有什么心得与大家交流时,段九宇浅浅一笑告诉我们:当一名传递正能量的教师和导师。

这种信念的支撑让她的第一步是学习前沿的教学理论,学习如何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心理学、教育学,国外的教材等,所有的书籍她都从教育的角度阅读,每年阅读的书不少于50本,为让孩子们的学习轻松愉快,她重温初、高中教材,每年必做中考和高考数学试卷,每个老师的课堂她总会研讨。她常说,于细节处注入一米阳光就是万丈光华。

谈话间,段九宇给我们谈起了一件小事,这件事发生在2010年,也是她任教数学的第23年,担任校长的第8个年头。一个周五的午管时间,她正在教室与孩子们一块讨论数学题,数学教研员刘老师来电,当时她犹豫了一下是否接,想到是中午时段估计是急事,就走出教室接听电话。原来是培训市级骨干教师的反馈意见,话没说两句,班上的曾添同学哭着跑出来。她一走进教室,班里已乱成一团。当时她的心情一下由沸点到冰点,想到她自己身兼数职,可能有时真的分身乏术。

这就是校长的一个难处,“树欲静,而风不止”,怎样平衡自己的任教和学校的管理,如何才能找到那个最佳的支点,一边不想耽误学生的学业,因为还没来得及分享自己感受到的数学乐趣,因为还没有来得及读懂孩子们对于数学的遐想;可是另一边是几十人都守着的学校,还有很多的教师需要自己的关心和帮助,还有很多的规划需要自己挑灯夜战……那时,段九宇含着滚烫的热泪选择放弃执教5(3)班。

然而,一个声音总在段九宇的内心挥散不去:鱼和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吗?

第一个说客出现了,小家伙拉着段九宇的手:“段老师,请原谅我们处于年少时期,年少时期就会犯错误,大人应该给孩子示范,别人犯错误时应怎样办?”第二个说客、第三个说客……几十个学生都来了。那时,除了第一个孩子说的话语还在脑子里回想以外,她已经完全发懵了,她看着这些表情无助的孩子,觉得这些孩子轻轻的话语刺穿了她本来为心灵穿上的防弹衣,让一个成人感受到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中午时,孩子们还送了一个大信封,里面装满了来信。事情的结局可想而知,可爱的孩子们让段九宇在教育这条路上幸福地累着、走着。

这件事情学校里引起了轰动,老师们都说这结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孩子们的率真超出了预期,段校长的选择超出了预期,后来段校长的表现也超出了预期。因为鱼和熊掌兼得了,只是段九宇成为了全校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人。

段九宇说:其实校长管理学校是需要智慧的,这样的智慧不需要华丽的外表,不需要绞尽脑汁,课堂就是最好的智慧引领阵地。课堂可以把校长与学生和老师、老师与学生、家长和学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管就是为了不管。

交流快要结束了,做作业的小女孩跑了过来:“段老师,我作业做完了,我先出去玩会,一会儿回家的时候你记得叫我哦!”女孩走后,我们嬉笑段九宇,校长不是“校长”了,还兼职学生接送啊。她告诉我们,这个孩子是他们班里学生们选出来的“善娃之星”,“善娃之星”的奖励方式不是奖状、不是奖品,而是去“校长”家住两天。

其实,当老师也好、校长也好,就好比亲手制作一品精良的盆栽,我们要做的是根据不同的植物特性,选择不同的容器、不同的土质,有的盆栽需要浮萍陪衬,有的盆栽需要沙石披衣,在春暖人惬意时,让他们在阳光下自由呼吸成长,在叶满枝繁冗时,为他们在适当的枝丫剪出空间,剪出满盆的精致。

课外读书小组的孩子们认真阅读经典

“善”娃们激情表演

教师发展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

猜你喜欢

红光教研员校长
发红光的蔬菜
尊严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