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基贤:不带半根草去

2013-09-20通讯员陈红梅由受访者学校提供

中国西部 2013年3期
关键词:蒲江县大塘学校

文/通讯员 陈红梅 本刊记者 张 筠 图/由受访者学校提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做爱岗敬业的楷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表率”是他的座右铭,同时成为了他工作二十二载的真实写照。

他就是四川省蒲江县大塘九年制学校教师周基贤。多年来,周老师怀揣教育梦想,修品立德,热爱、关心每一位学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执著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周老师殚精竭虑,用奉献、爱心、责任筑起了一座闪亮的师魂,照亮着每一个懵懂孩子前行的路。

—— 明 师 档 案 ——

周基贤,四川省蒲江县大塘九年制学校教师,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他几十年如一日,用奉献、爱心、责任筑起了一座闪亮的师魂,照亮着每一个懵懂孩子前行的路。

爱学生等于爱自己

“我们面对每一位学生时,就应首先想到他们是一个个有个性,有人格尊严的人,要教育好他们,唯有师生互相尊重,以心换心,以情感人……”采访中,记者无意中读到了周老师的教学札记。

每一篇教学札记就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记录着周老师在教育教学的征程中跋涉的印迹。

“当我们班主任时,周老师坚持骑自行车家访。当时班里有50个学生,他的自行车就要骑到50个学生家里。只要是看到周老师一来,大家就高兴得很,都争着跟老师亲密交谈,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学生家长周明如是说。

“亲其师,信其道。”周老师用自己甘醇的话语,满腔诚挚的爱心滋润着每一颗稚嫩的心……

同学们回忆起周老师关爱他们的事迹都滔滔不绝:“我班有个同学是雅安的,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与继父关系一直不好,他离家出走了。得知有人在蒲江县城的网吧看到过这位同学的消息后,周老师二话没说,就直奔县城,挨家网吧寻找。那年蒲江县城有很多网吧,但最后还是在一家网吧里看到了那个同学。周老师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妈妈很着急,你走了,他们多么担心你呀!最后,周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劳累,又亲自把学生送到了雅安名山县的家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爱学生就是爱自己。”周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随时洞悉学生的思想情感大门,开展爱心教育,总是给学生教授一些有较强思想教育力、艺术感染力、情感穿透力的文艺作品时,总是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声情并茂地向学生倾述说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他利用班会、自习、郊游、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同忧同喜,同悲同歌,全身心、全方位地去感受他们的生活。

周老师用引导、探讨、活动、民主等教育手段,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他和学生们讨论赵薇、谢庭峰、齐达内……正确引导他们不要盲目追星;他放手发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民主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大写的人。

周基贤组织开展课题研修会

让教学承担引领人生的使命

在教学中,周老师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始终把学生的“学”和个性体验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向往,重点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常说:“语文和文学没有多大差异,只是语文有一定的工具性,但语文绝不能工具化!它要承担启迪思想、激发情感、引领人生的使命。”周老师这样认识语文。在他教学中有力印证了“平庸的老师在说教,好的老师在解惑,卓越的老师在启迪”这句话。

课堂教学中,周老师认真体会和呈现新课程教学理念,讲究教学艺术,联系生活,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

“他教得自然,学生学得轻松。在教一些文字优美的课文时,周基贤讲得非常动感情,他不会让学生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他要让每一个学生根据个人体验说出打动内心的那一句话,从细节入手、整体阅读。”学校教导主任这样评价周老师的课堂。

语文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生命流动的在场,“记得他在讲解朱自清的《背影》时,其中有个父亲在站台上买桔子弓着腰很吃力的画面,他让学生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用真情讲一讲自己的外婆、外公、母亲等等接送自己上放学的图景”。听过周老师上课的语文老师称赞道。

潜心科研增加生命的厚度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立教以立研为导。”这是周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他深知,作为一名教师,时刻都必须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必须使学习成为一种常态,将教育科研作为一种常态。

周老师始终把教育科研放在自己教育生涯的重要位置,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把握课程改革的趋势和发展方向,与老师们一道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粒粒皆辛苦,付出皆有获。大胆的实践和创新,周老师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数荣誉接踵而至。

作为课题组的骨干成员,自2003年以来,大塘学校的《农村初中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农村初中缺损家庭学生心理问题辅导的策略研究》两个课题被确定为蒲江县“十五”教育科研课题并相继结题,周老师作为这两个课题的副组长和主研人员,付出了太多的艰辛和汗水,有时他为研究一个问题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天亮。

辛勤的付出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果实,2007年6月,大塘学校《农村初中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策略研究》获得了全市科研成果一等奖,《农村初中缺损家庭学生心理问题辅导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获县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多项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爱学生等于爱自己》在“全国教育学术论坛”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中学类一等奖,并发表于《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第1期,多篇论文获县级以上表彰和奖励。

“研究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奖,作为处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今天的一名教师,要时刻具有知识恐慌感。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我们所教的学生在变,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改良教育教学方法,顺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生命是短暂的,教书育人的时间更短,只有增加知识的密度,才能增加教育生命的厚度,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面对荣誉和成绩,谈话间,周老师透露出少有的从容与淡定。

周基贤在外校学习取“经”

身患重病仍心系学校

“他是一位十分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常常早出晚归,以校为家,无暇顾及家庭,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已献给了所热爱的教育事业。”蒲江县大塘学校校长杨玖这样评价周老师。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2009年4月,周老师感到身体不适,但初三中考在即,他要亲自带队到县城与学生同吃同睡,所以没有及时到医院检查。

中考结束,伴随着大塘学校中考在全县九年制学校学生素质综评价第一名的好消息的同时,却传来了周老师得了鼻咽癌的噩讯,这无疑给蒲江教育是晴天霹雳。

“当时我一下就懵了,感觉天就快塌了”,周老师的妻子满含泪水,“可是他却从没在我和孩子面前叹过一回气,没掉过一滴泪。三个月的治疗硬是让这个平时从不叫累的铁汉子折磨得头发掉光,只剩皮包骨头了。可是每次他的同事们来看他,他仍然强打起精神,乐观地和大家说笑”。

“我们每次去看周老师,他都要向我们反复了解学校的工作,看他坐着都非常吃力还和大家说笑,我们的泪水都在眼眶中打转。”大塘学校的老师动情地说。

“大家都以为他就在家养病了,居然没想到休息了三个月后,他又要来上班了。”2010年2月春季开学,周老师第一次从医院出来,重返学校。

依然的笑容,依然的乐观,他笑着对同事们说:“在学校还是稳当些,上班有事做,时间过得快,免得一个人老是想到不高兴的事,你们都不要把我当病人看待!”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2012年春季开学后,由于身体素质差,周老师经常发觉自己的腰有些痛,有时需要使劲按住腰部才好受些,但是他仍然一直坚持上班。

直到2012年7月,周老师腰痛得连蹲都成了问题,但为了准备7月18日的教导主任论坛,他坚持在酷暑中做PPT,汗水湿透了的衣背,疼痛吞噬着他的躯体。然而,他仍然坚守在一线。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老师在全县举行的教导主任论坛上获得了一等奖。“2012年8月,当他再次到医院复查,却被告知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可是他仍然一边服药一边坚持到北京学习,回到学校后安排下学期的课程,直到开学的第一天才住进医院,他是我们学校的脊梁。”大塘学校副校长曹志富向我们透露。

“身处农村的父母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作为儿子的我却无力赡养他们,深感愧疚!我多希望康复之后还要继续为我深深热爱的学生和教师服务啊!”躺在病床上的周老师充满无限遗憾和深情。

大爱,用行动书写;精神,以师魂浇铸。采访结束,离开病房,我们一行不约而同地流下了眼泪,只为周老师,只为他的“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人生。我们多想为他撑起一把健康的伞,或许,这只是一种奢求。我们只好在心底里默默祝福他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蒲江县大塘学校
蒲江县:深化“党建+”模式 提升医保服务质效
蒲江县提升服务效能 打造“暖心医保”
蒲江县:助力打造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示范县
蒲江县医保局稳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后脱贫时期民族村寨规划发展探索
锦绣“云城”春未央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画卷苗乡——大塘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