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社团建设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3-09-16王烨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王烨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研究生无论从招生人数还是招生规模上都不断扩大,并且社会发展对于不同人才的需要,也使得研究生培养改变了固有模式。以研究生课外活动社团为研究对象,力图使研究生社团这种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科学研究以及课外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为培养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研究生社团;培养模式;天津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29-02

近几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连续以较大幅度的增长。由本科升入研究生(分为硕士、博士)阶段,基本上有很多同学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因此,除了进行研究生专业教育,还应该加强教育管理,更应该进行人才培养,但是,由于研究生教育本身专业性强,研究生群体较小,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研究生群体较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等平均一个年级在二百人左右,较小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影视与音乐学院一个年级不到一百人,因此,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如何将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到一起已经成为一个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其中,研究生社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社团文化也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内容。研究生社团是大学生社团中一个较高层次的组织群体,其重要性和作用也同大学生社团一样明显。因此,探索研究生社团建设的办法途径,加强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同时,新时期对研究生的培养要做到“学生本位”,就是要把学生的合理需要满足,把学生的合理诉求作为工作指导,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组织学生社团正是满足了学生本位的服务内容。让学生社团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在活动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遵循了“学生本位”的理念。

一、当今高校研究生社团的特点

当今高校研究生社团有很多特点,主要有社团规模扩大,组织基础牢固,参与积极性提高,社团干部能力提高和社团内容呈多元化发展,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等。

1.社团规模扩大,组织基础牢固

研究生群体的不断扩大,使得研究生社团工作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首先,加入研究生社团的学生基数大幅度提高,学生基数的提高使得研究生社团根据自身特点从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成为了可能;其次,为研究生社团工作建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研究生社团活动可以吸引到更多的研究生参与,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除此之外,由于社团组织每个成员都是由各个成员本着同一个目标形成的,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各个学院都有自己的社团,比如外国语学院就有口语社、舞蹈社、青年志愿者协会、心理协会、科技协会、音乐社、影画社等等,因此,足够多的社团成为成熟的社团,成熟的研究生社团需要具备足够的完备组织框架,因此,需要规章制度的建立,教师、社团的社长(或者协会主席)和社团成员(协会的会员)这三项成为社团组织的三个支点,在社团章程的框架中运行。

2.参与积极性提高,社团干部能力提高

近年,校内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导致研究生参与社团组织的人数上升,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从外部环境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研究生在求职市场上不再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就需要研究生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组织中提高自身协调能力、合作能力,是研究生自我展示、自我锻炼的重要手段;从内部环境看,研究生社团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很多社团都形成了自身特点的品牌。这些活动得到了校内大部分同学的认可,而且活动质量的提高又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加入社团组织或参与社团活动。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环境竞争日益激烈,更多的在专业学习、课外特长和活动管理等方面均较为突出的“全能型”研究生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其中大部分同学在本科期间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具有丰富的学生活动组织和策划经验,并且大多具有一定的课外文艺特长。在社团组织中,他们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工作处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工作中摸索,在活动中提高,较之以往的研究生社团,加入了更多的积极活跃因素,使研究生社团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3.社团内容呈多元化发展,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机制的逐步完善,作为社会个体的高素质人才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理念向多元化趋势转变。作为社会的个体,在环境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不断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使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关系更加明晰;同时在自身发展目标的选择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这种社会变化也影响了在校园中生活的研究生群体。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也发生了跟随社会趋势变化的改变。例如:更加多元切易变。但在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磨合,研究生群体就会建立,随着科研工作的进行,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就会让研究生逐渐转向思考就业,社团会逐渐成为工作的过渡组织,成为学生就业和人际交往的手段。

二、研究生社团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新时期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融合在其专业研究和课外社团活动之中的,二者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学生社团在其中充当着纽带的关键作用,通过社团活动既可增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这一第二课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加强组织校园文化,积极活跃校园气愤;推进校园的学术交流,增强学术创新;活跃第二课堂,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加强集体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等。

1.组织校园文化,积极活跃校园氛围

研究生社团所组织的各类活动,随着逐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创新,不仅成为校园独特的风景,因此,组织社团活动,丰富研究生的多彩生活,组织构建研究生校园精神建设的载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研究生校园文化,积极活动校园文化氛围。

研究生社团开阔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使研究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有益于完善学生的人格。研究生社团的存在增进了校园文化的纵深发展,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质量。

2.推进学术交流,增强学术创新

学术交流是研究生社团的载体,组织学术创新社团是必要手段,比如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组织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活动,就是在环境保护协会倡议下进行的,因此,推进学术创新活动,自发引导学生进行社团活动是必要的手段。

3.活跃第二课堂,培养创新性人才

活跃第二课堂是研究生社团必须要进行自发引导内容,导师通过社团活动进行科学研究,是创新科研方式的手段,进行第二课堂教育,还应该把把学术创新手段进行推进,比如,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最近进行了马基雅维利与现代政治暨纪念《君主论》成书五百周年,就是很好的活跃第二课堂的手段。

4.加强集体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专业划分较细,同一专业的人数较少,同一导师门下的学生人数更少。这样就容易导致在研究生群体中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接触较少,形成以专业或以师门为界限的小团体。研究生社团属于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内部成员通过分工合作来举办各类社团活动。因此,为确保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社团成员必须加强交流协作。明确的分工和有默契的协作是现代社团成员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科层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社团往往按照分工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各个成员都有各自的部门。无论是何种性质的社团组织,社团管理以及举办各类活动,都需要所有社团成员和各个部门的分工协作,这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有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和团队精神。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研究生无论从招生人数还是招生规模上都不断扩大,并且社会发展对于不同人才的需要,也使得研究生培养改变了固有模式。本文以研究生课外活动社团为研究对象,力图使研究生社团这种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研究生的专业学习、科学研究以及课外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为培养出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研究生社团的特点,在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社团作用就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把以学生为主题的社团作为纽带,衔接第一课堂专业学习和第二课堂活动。研究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高校应该在发挥研究生社团作用的大方向下,引导研究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将学术科研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有效对接,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斌.王琦.孙志强.江贝.高校研究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温文.马强.新时期研究生社团建设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6,(4).

[3]戴雪飞.组织文化视野下研究生社团管理和人才培养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

[4]魏九花.大学生社团活动与人才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5]孙勇.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4).

[6]余勇.薛艳.高校研究生社团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研究生,2010,(11).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