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3-09-16成梅

学理论·中 2013年7期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

成梅

摘 要: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也出现了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各种有效措施是: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化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12-02

城市化是某一区域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活动和人口数量等方面比重不断上升而乡村地区不断下降的复杂的自然历史转化过程。它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等内容。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1995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0%,低收入国家为28%,而中国城市化率还不到30%。虽然从1949年全国建市67个增长至2005年已600多个,但是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城市人口的比例仍然偏小。此外,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城市生态问题、城市贫困问题、城际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综合实力提高与国家竞争力增强的“巨大瓶颈”。未来几十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中国的城市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又是有效解除中国经济社会约束瓶颈,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速城市化进程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矛盾一直突出,城乡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显著。从社会方面来看,城乡间长期存在不平等的户籍制度。这一制度的特征是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它对农业现代化及农村人口的转移形成了体制性的障碍,加剧了城乡割裂和社会分化,并严重阻碍了城乡统筹及城市化进程。从经济方面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从文化方面来看,农村文化教育卫生设施较少,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不均衡,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且条件相对落后。这些都加大了城乡统筹的压力,阻碍了城乡统筹的发展。

(二)城市生态问题严重

生态环境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多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组成与结构被大幅度地改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的功能也逐渐改变,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城市的后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城市的生态环境不容乐观。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随意扩大城市的规模,而不考虑当地资源环境承载条件,造成了盲目发展,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生态,并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时有发生,城市生态系统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也一直得不到有效保护和治理,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城市贫困差距拉大

城市贫困问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而逐渐显现的。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城市贫困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国城市贫困人群主要由两部分产生:一部分是由城市内部滋生的,是由于我国体制机制的转轨转型导致城市内部出现的大量失业人群和城市传统的“三无”人群;另一部分是由城市外部涌入的,是在工业化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张的时候,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由于固有的农村生活背景、受教育水平、技能等限制,很多人虽然生活有一定的改善,但并没有真正摆脱贫困。这两类城市贫困人员数量的增多扩大了城市的贫富差距,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四)城市化水平低、质量差

中国的城市化一直处于低水平,不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一些发展水平相近的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如此。许多学者都认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增长,滞后于工业发展水平,滞后于非农化水平,与就业结构不协调。

此外,我国城市化的质量也有待提高。在我国,有些城市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城市化速度,而忽视城市经济的需要,对农转非放松限制,以此来累积城镇人口,使得失业增加,城市贫困者增多;还有些地方为了使城市更新,从而进行大规模的拆迁,使得大量居民被迫迁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等等。

(五)区域差异严重

我国城市化区域发展不平衡首先表现在东部、中部、西部之间的差异明显。以2006年城镇人口比重计,东部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4.5%,中部为40.4%,西部为35.7%,东部的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其次,从城市之间的关系看,区域内城际关系不协调。目前,我国大城市总体上处在集聚发展阶段,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强。再次,省际差异也很明显。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看,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边远地区的一些省市,如云南、青海、宁夏、陕西等省区,则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从城市化发展水平看,各省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低相差也很大。

二、促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引导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加强对城市发展空间的管制和资源保护,并将有助于改善城市内部布局,创建经济高效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因此,要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引导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具体来讲,城市规划中应该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强化对道路用地、绿地、水体、市政基础设施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的用地控制。同时,还要引导城市通过完善城市布局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切实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在此基础上,还要研究跨行政区的大都市圈的规划编制办法,推动区域城镇空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城市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协调机制。

(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首先,农业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高效的农业生产效率是实现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并存在一定数量的隐性失业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释放。因而可以通过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此外,还应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充分发挥我国的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等等。

其次,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后续动力,它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城市就业岗位。要深化体制改革,促进资源流向第三产业;要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

(三)充分发挥政府在城市化中的重要作用

1.全面制定城市发展战略

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必须要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且要全面考虑城市和农村以及城市化各项指标的协调发展,协同考虑人口、土地、文化、环境等多项指标。

2.努力消除制度和体制障碍

要想促进城市化的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深化改革,实现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创新。而且,政府要将改革创新和政策调整放在突出位置,推动人口和要素的集聚,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等。

(四)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到不同区域间城乡居民能否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对于我国城市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并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

(五)统筹城乡发展

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它要求我们要尽快打破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赋予农民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确保城乡居民竞争中的起点公平,还需要根据市场主导下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加强再分配力度,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以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相当迫切。在改革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的实质在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逐步取消影响城乡互通的政策障碍,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六)进行综合治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1.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我国许多城市生态问题都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因此,在修建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必须要注重改善城市的环境。主要包括加强城市排水设施建设;调整能源消耗结构;加强城市的道路建设等等。

2.制定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制定有效的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城市环境经济政策与行之有效的经济措施,从城市环境经济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入手,构建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可以使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付晓东.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杨珏.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路径选择[J].重庆市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3).

[3]崔胜辉,等.城市化与可持续城市化的理论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0,(3).

[4]陈甬军,陈爱民.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5]侯学英.中国城市化进程时空差异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6]连玉明.中国城市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7]李善同,许绍元.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08,(4).

[8]刘学敏.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9]夏永祥,鞠春燕.以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7,(4).

猜你喜欢

城市化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