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5大政策基调

2013-09-16张晓赫

西部大开发 2013年12期
关键词:民生城镇化中央

□文/张晓赫

2014年5大政策基调

□文/张晓赫

中国已经进入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2014年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经济政策将会怎样布施?12月10日-1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下分别简称“经济会议”、“城镇化会议”)传递出许多重要的新信息。

【宏观调控】:GDP目标与货币、财政政策

内部改革全面深化,中国经济主动换挡;外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市场的宏观调控预期需要中央一锤定音。

经济会议在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具体来看,会议强调“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明确“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突出了中央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核心。所谓“稳”就是保持经济增速和就业基本稳定,防止出现大的风险;所谓“进”,就是改革要有突破、结构调整要取得进展、民生要有改善。“稳中有进”“改革创新”的表述,意味着明年的经济增长仍会是当前的中高速水平,货币财政政策也会保持稳定。

这与当前的深化改革并不矛盾。深化改革不能以压制增长低于合理区间下限为代价,仍要保证较为充分的就业;同时,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需要稳定的经济增速作保障。在今年三季度经济形势的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强调,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间、在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

【地方债务】:关注两个首次

中国经济要实现稳中有进,必须消除运行中的风险和隐患,近年来快速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就是其一。审计署的一份区域性地方债务抽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债务率超过100%的地区已经有16个。

经济会议指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

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债务问题列入来年经济任务,也是首次将控风险落脚到地方债务上。中央正将防控债务风险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严格政府举债程序”与 “明确责任落实”。国际上的国家债务危机并不少见,欧债危机一直折腾到现在,美国的财政悬崖和债务上限问题也还没有真正解决,这些都为我国未雨绸缪、着力化解潜在风险提供了警示。

在全口径预算管理之下,意味着阳光融资的制度建设力度将会加大,用阳光债务置换和替代隐形负债;加强源头规范与责任落实,则意味着在明年地方政府职能、地方政府的支出规模都会出现一些重大调整,对明年固定资产投资产生影响。

【保障民生】:经济发展的托底

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民生将发挥更多、更强大的托底作用。中央经济会议指出,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多次被提及。在最近一年里,从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到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央的一系列改革无不指向就业难、看病贵、上学难、分配不公等民生难题,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党和政府为民排忧解难的决心和责任。

对于民生重点关注的住房问题、就业问题,也做了重点突出。会议指出,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

改革红利正在更多地向普通人倾斜,公平正义的导向作用越发明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向社会作出的承诺。2014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重要一年,更多更公平的民生保障将成为托举中国经济前进的重要力量。

【环境保护】 解决三个主要难题

当雾霾肆虐,口罩、净化器脱销,人们盼望寒冷的冬天再多来几场寒风时,整治经济快速发展遗留的雾霾、污水、固废污染也正被中央放到突出位置。经济会议指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

三个力度的表述,直接指向了当前环境治理中人员、资金、政策短缺的主要难题。这将对新一届政府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形成重要支撑与保障。

从关停钢厂到支持水泥生产线协同处理城市垃圾,从与欧洲加强绿色低碳城市合作到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列入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家近一年来正在用行动表示对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的空前决心。

此次经济会议已经明确指出经济发展的合理速度应该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2年指出, “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累计投入要超过5万亿元。明年是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随着三个难题在明年的逐步、重点解决,国内的环保整治也将进入发力阶段。

【新型城镇化】: 哪些共识将率先推进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为中国未来十几年的城镇化发展明确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以及六项重点任务,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可谓意义重大。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波澜壮阔的城镇化发展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哪些才是明年率先推进的共识?

六大重点任务之外,城镇化会议也指出,新型城镇化要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注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

“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这些着力点可以看做是对民生诉求以及过去城镇化后遗症的回应。这意味着,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农村迁移人口的素质能力培训,中西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引导,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都有望在新型城镇化的开局之年,得到率先关注与推进。

这些后遗症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老大难”与“硬骨头”。户籍政策方面,大城市资源遭哄抢,小城市缺乏产业、资源无人问津;中西部地区财政、融资渠道往往匮乏,城市二元化结构改造同样离不开资金,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智慧与勇气。

无论是从民生角度,还是国家战略安全角度,这些着力点的改革已经不推不行。相信明年中央亦将加强对前述方面的资金、政策倾斜。比如专项支持的发债、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培育等。

(据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民生城镇化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镇化与报纸双赢——二论赢在守护这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