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还得靠能化

2013-09-16周励,刘建,刘惠芳

西部大开发 2013年12期
关键词:榆林转型发展

建言篇

转型还得靠能化

榆林经济转型该怎么“转”?毫无疑问,资源依然是榆林得天独厚的优势,煤、气、油、盐“转化”了十年,以煤炭为例,其就地转化率才只有20%。专家们认为,做好能源深度转化,仍是榆林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12月15日,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与本刊共同主办了“聚焦榆林研判未来”座谈会,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专家们议榆林转型、谈榆林改革、提对策建议——

“以煤为主”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郭卫东( 陕西省决咨委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

煤依然是榆林的最大优势,对这个优势依然要发挥好。作为以煤为主的资源型大市,转型发展的方向,应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严控制商品煤产能建设。煤炭产能建设,应以深度转化企业和项目配煤为主。第二,进一步提升煤炭、洗选、兰炭和附产物综合利用的产业集中度,扶大扶强扶优,支持洁净煤和煤的清洁转化利用。第三,支持兰炭企业集成利用中国华陆、天元化工、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焦油收率最大化为前提,开发的粉煤连续干馏、粉焦连续气化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兰炭企业,最大限度使用粉煤、减少兰炭产出。第四,利用合成气和焦炉气,大力发展甲醇、天然气(甲烷)、成品油、乙二醇、石蜡等产品。第五,利用甲醇发展MTO、MTP、MTA、MTE、MTG、聚甲氧基二甲醚(DMM3-8)等下游产业;利用甲醇、甲苯发展PX、PTA、聚酯、聚氨酯;利用甲醇、CO2和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尿素)生产碳酸二甲酯,再进一步生产聚碳酸酯、聚酯、聚氨酯;利用合成气和乙烯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积极关注国外用CO2加氢合成甲醇技术。第六,最大限度分离焦油,分离粗苯生产甲苯,再与甲醇生产对二甲苯,分离工业萘、间甲酚、轻油、蒽蓖、偏三甲苯、均四甲苯、菲、茚、葱、喹啉、吡啶、咔唑、噻吩、二甲基萘等化学品,利用焦油渣生产针状沥清、进而发展高压石墨电极材料。第七,利用粉焦发展型煤取代无烟煤作化肥厂原料煤,利用粉焦作冶金喷吹焦,利用粉焦取代烟煤作大型电厂锅炉、热电联产锅炉、采暖锅炉、工业窑炉的燃料,利用粉焦生产高端活性炭,利用粉焦生产炭黑用作橡胶轮胎增强材料,用粉焦生产纳米材料;第八,新建电厂一律通过粉煤干馏、粉焦连续气化技术,用脱硫脱硝脱汞之后的焦炉气和合成气发电,以10%以上的焦油收率全面提升电厂的经济效益。

“聚焦榆林 研判未来”座谈会会场

进一步加强主动转型发展的自身领导

曹钢(陕西省决咨委委员,陕西省政府参事):

主动转型发展是对榆林市干部作风和工作执行力的重大考验。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改正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执行力,贯穿于转型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及认识提升,分别组建由市、县两级主要领导挂帅的“主动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办公室作为工作推进机构。

全方位强化政策促进体系。依据主动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在全面疏理国家、省、市原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按类别分任务进行政策贯彻落实再研究,做好政策应用的进一步创新。重点做好民营经济主体创新发展、能源类产业升级换代、非能源类产业突破发展、加快南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促进机制,形成推进主动转型发展的全方位政策体系。同时,统筹做好主动转型财力支持配套计划,实现政策贯彻与政策财力支持的有机统一。

制定工作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按照战略要求,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分阶段、按年度、逐一分解各项建设目标,落实项目规划及工作计划,并且细化到承办单位。加快做好调整期先行试验项目细化方案的提出和审定,并经批准后逐一付诸实施。相应制定任务完成的考核指标和测评体系,建立规范的考核办法,形成主动转型整体推进与年度工作任务相衔接的工作运行系统和制度保证体系。

关键在创新驱动能化产业转型升级

高新民(陕西省煤炭协会理事长、陕西省煤炭局原巡视员) :

我认为榆林未来发展关键在创新驱动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应立足丰富资源优势,依靠深化改革、科技驱动,实施绿色开发高效利用,这是榆林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深化三个观念转变:一是煤炭由单一燃料观念向原料、燃料并举观念转变,提高煤炭深度转化自觉性。二是煤化工产业由初级化向差异化高端化发展转变,调整煤化工发展思路。三是煤电一体化向煤电化一体转变,提高利用效益。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原则,调整区外企业落户榆林政策措施,改变投资环境,吸引区外有实力大型企业来榆林参与能源化工产业的项目投资。

政府应鼓励成立大型担保公司

冯根福(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首先建议要合理制定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由于多种原因,我国未来几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严峻:一是消化过剩产能的压力仍然很大;二是面临的通胀压力仍然不小;三是劳动力与土地成本居高不下;四是短期内难以迅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榆林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很难独善其身。尤其需要清醒认识的一点是,榆林前些年经济快速增长含有非正常的“泡沫化”,因此,建议榆林地区政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未来几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二是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毫无疑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但与此同时,政府要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同作用。例如,榆林地区的最大资源优势之一是煤炭资源和镁资源,因此,市政府应该建立煤和镁产品的技术创新基金,鼓励延长煤和镁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二者的附加值。再如,榆林地区的国有经济比重目前仍然偏大,因此,政府应积极鼓励国有垄断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引入民营资本,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另外,在目前民营企业发展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为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政府应适度降低民营企业的税负。

三是要积极改善金融环境,充分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了解决榆林地区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政府应鼓励成立大型担保公司。从全国各地担保公司发展情况看,大型担保公司在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另外,榆林地区应未雨绸缪,在榆林地区财政收入较好的情况下,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建立榆林长远发展基金。该基金主要是为未来榆林地区资源枯竭时经济转型提供资金支持。还应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教育,提高全民的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意识。

全面释放改革“红利”

郝维林(榆林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综合各方面信息,我们认为,榆林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到中速的换挡期”,加快转型升级,不仅可以有效破解“资源诅咒”、环境约束加剧、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而且有利于经济总量有质量有效益地增长,率先走出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新路,实现华丽转身。

改革开放是榆林发展的根本动力,要不断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抓住榆林成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研究制定产业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加快方案物化进程。尽快启动省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坚持科学招商、理性招商,通过“以资源换项目”的方式招商引资,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还有,积极创建全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

实施“粮食安全工程”十点建议

史志诚(陕西省农业厅原厅长、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顾问):

1、建议省市政府制定建立榆林市“粮食安全工程”规划。在榆林、横山等无定河流域建立水稻高产基地;在旱地、涧地推广玉米地膜全覆盖技术,从现在起,用五年时间,将旱地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面积由目前的20万亩扩大到150万亩左右。

2、大力扶持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水稻高产基地、玉米高产基地建设中,要积极发展100亩以上家庭农场和粮食大户经营的作用,组建万亩以上规模的粮食专业合作社。同时积极鼓励民间企业加盟,组建现代化的玉米加工和销售企业,延伸玉米产业链条,实现玉米的加工、转化、增值。有条件的地方支持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鼓励民间企业投资基地粮食建设,经营加工转化。

3、划定水稻、玉米主产区为“非转基因玉米种植区”。

4、加大粮食生产的财政补贴。对玉米高产基地每亩每年补贴200元,专项用于地膜、良种和农机的补贴。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种植面积下达,专款专用。并将地膜覆盖技术与选用良种配方施肥、耕作保护、病虫害防控结合起来。

5、农业部门开展高产玉米专项技术培训。组织各级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部门通力合作,对基地乡村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进行玉米地膜全覆盖技术专项培训。培育科技示范户,建立集中连片示范点,带动地膜覆盖技术的快速普及和推广。

6、创新农林牧三者结合的“复式生态农业”模式。提倡有机农业、农牧结合、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理念。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养殖业。

7、研究制定粮食生产保险制度与补贴政策,提高粮食生产的防灾抗灾能力。

8、组建“粮食企社加盟集团”,实施榆林市粮食“品牌”战略。

9、制定农膜回收补贴政策,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10、确定对政府主管部门“粮食安全工程”的考核与奖励政策。

最大困难是人力资源的“转型”

白振中(陕西省政府研究室工业交通处处长)

营造良好的城市转型环境是个大课题,不但需要政府完善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实施城市化、生态化改造,同时还要增强对外的沟通能力和辐射能力,为当地资金寻找良好的投资渠道。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城市转型最大困难是人力资源的“转型”,当地政府应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同时弘扬创业文化,完善鼓励创业政策资金环境,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转型”。

对于成熟期资源城市来说,在做大做强原有优势产业基础上,要重点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二是扶持发展高技术产业。三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从实际出发,合理制定未来发展目标

敬玉涛(陕西省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

榆林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要充分发挥资源之“长”,依托资源、不唯资源,通过科技创新,做强与之相关的二产、做活三产,要避免制定过高、不切实际的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能源行业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决定》,能源行业必将在完善能源市场、能源资源产权、能源生态环境、能源安全体制、能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为此,榆林应赶快做好能源经济改革准备。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会使陕西在能源战略确定的对中亚能源合作开放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开创榆林能源发展的新格局。所以,榆林经营能源正当时。

借机整合资源

郑双成(陕西省决咨委委员、省政府研究室综合处原处长):

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坚决关闭资源枯竭矿井或低标准建设的矿井,以及整改矿井停而不改甚至非法违法生产的矿井。缓建停建开采技术条件困难、煤质差、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的煤矿建设项目。继续推进大矿托管小煤矿或兼并重组、整合改造采掘水平落后的煤矿,鼓励和支持以煤为基础的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煤炭经济处于低潮中,地方政府应积极组织矿区对采矿、洗煤等造成的地面塌陷、环境污染问题,集中进行统一规划和治理,大力开展创建美丽矿区、美丽城镇活动。进一步强化水、土地、大气等重点领域的污染治理,加强重点企业和环节的节能减排,争取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列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实验区,探索资源依赖型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之间良性循环的新途径。

建成落实三中全会改革的示范特区

卫思宇(《西部大开发》杂志社执行社长兼总编,北京泛亚智库国际咨询中心执行主席):

当前,中国煤炭市场很可能仍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但态势很不稳定。榆林今后的发展还是以煤炭产业为主,在这种态势下榆林新的增长动力源尚不明朗,榆林的各级政府和企业家要充分考虑明年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努力抓住机遇,从容应对现在的各类风险和挑战。制定一个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观察当前和今后榆林经济形势,榆林必须顺势而为,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型时期,榆林要冷静扎实办好自己的几件、十几件,甚至几十件大事,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把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巨大潜力释放出来,充分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把巨大能量释放出来,要主动转变榆林经济发展方式,不能由市场倒逼转变,主动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主动改革创新,这样才能赢得今后一段时间榆林在经济发展上的主动权。

榆林今后发展的不二选择就是转型。这种转型需要企业家的自救,榆林的企业家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必须守住道德底线,作为市场的主体不偷税漏税、不行贿受贿,不当阻碍榆林经济发展的钉子户,不拖后腿。另一个需要榆林政府简政、减负、放权、服务。如果两者结合共同努力,那么榆林的未来就会有希望。

建议:用全省的力量推动榆林转型发展,将榆林建成落实三中全会60个改革中的试点、示范特区。

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

惠永明(榆林市决咨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转型升级是榆林发展的重中之重,应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由低层次资源开发向高端化资源经济转变、由单一性资源产业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由资源驱动式增长向创新型发展转变。

项目建设是榆林发展的重要抓手,一定要保持重大项目不断落地,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确保重大项目不断推进,形成“策划包装一批、申报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重点项目连续梯次推进格局,吸引更多民资复归实业。支持民间资本与省属国企合作渡过难关,重拾信心参与榆林实体经济项目建设,分类化解民间融资风险,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不断提升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建设

高谋洲(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榆林学院教授):

当前的抓手应是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建设,特别是中心城区的新区建设。推进空港新区、横山新区、东沙新区、芹河新区等榆林城市新区建设,实现中心城市组团发展,对于克服单中心城市弊端,完善城市功能,平抑房地产价格,降低生产生活成本,提高中心城市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提升聚集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还有利于充分利用民间资金,促进投资和就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要尽快完善相关规划体系。以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为抓手,尽快完善各城市新区规划体系。在此过程中,需要切实解决好三个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各城市新区的功能定位,实现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做好新的规划体系与原有规划的衔接工作,尤其是新区规划与“园中园”规划的衔接工作;加强执法工作,保障规划的实施。

二是有效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在建设用地指标上对新区建设进行倾斜支持,同时完善土地征收政策,坚决打击土地违法行为,加强土地统征工作。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城乡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权同价,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三是加快推进先导设施建设。利用经营城市的方式,尽快完善城市新区的基础设施;通过迁建、新建等途径,在各城市新区高标准建设一批学校和医院;按照规划,优先发展社区商业。

经济下行,更需提升文化

宋亚朝(陕西省工信厅招标处处长):

榆林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榆林是否做好了转型升级的准备。榆林民营企业老板有“老大”意识没有危机意识,要积极参与有关转型活动。

榆林转型升级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这一点是最根本的,不解决这个问题榆林的发展就是有问题的。榆林无论国企私企,首先要把位置摆正、观念摆正,榆林目前必须进入一个平稳的调整期。

当前,面对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建设文化榆林,提升榆林持续发展的软实力,更加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建议,通过市场运作实现多元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破解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瓶颈。通过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创新投融资方式、促进银企合作、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等措施,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投资领域,提高文化产业综合投入连贯性与稳定性。只要我们增强信心,更新观念,榆林二次辉煌是没有问题的。

统万城遗址

设立转型发展基金

王健康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从全球经济大形势以及榆林的实际情况来看,稳住增速优化结构应该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基调。在危机中寻求转机,把转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开发模式作为寻求转机的主要举措。榆林最大的优势就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继续做好能源的文章,是稳定增长速度的基础和主要着力点。一是要谋划好大项目,做好增量,争取更多世界领先的大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形成大项目带动的格局;二是推动现有企业技改进程,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在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取得进展。积极培育新的优势产业。榆林旅游资源、土地资源都有显著的优势,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旅游,形成煤炭之外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确保榆林持续发展的重点。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建议榆林市争取中省支持,设立转型发展基金,扶持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投资环境,对公务员中存在的吃拿卡要行为一经查实即开除公职;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宽松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榆林、投资榆林。

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

高海清 (榆林学院教授 榆林市决咨委委员):

根据榆林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特点,顺应不同层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采取更加全面、更加广泛的刺激消费政策,进一步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具体讲,一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旅游部门一定要拿出方案,优化旅游消费产品,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将商业、旅游、文化等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有机结合起来,重点针对旅游群体,将古城步行街打造成为特色小吃、特色产品一条街。同时开发各大景点的特色产品,将购物融入旅游开发之中,以旅游促消费。二要培育农村消费热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意义更加重大。要继续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对扩大消费的引导作用,支持农民提高消费能力,要做好支农政策实施的后续服务跟进,在农村建立特色专业批发市场,形成区域品牌,拉动农村消费。

大力建设和宣传“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

李瑞鸿(陕西省工信厅产业转移办公室主任):

榆林工业有两张国家级名片:一个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另一个是今年10月22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这张名片代表着榆林非能源工业的异军崛起,对榆林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羊毛脱磷技术和防蛀技术日臻成熟。在此基础上,羊毛防寒服、防寒被以其良好的保暖和风格特点成为新一代的御寒产品,在国内外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高端防寒服装和家纺产品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榆林市政府应该在建立和完善羊毛防寒服产业链、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和壮大品牌,以及引进人才等方面,为非能源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促进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进而以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带动轻工、食品和医药等非能源工业发展。只有能源工业与非能源工业的全面发展,才能形成合理的、具有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实现富民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本文据“聚焦榆林 研判未来”座谈会专家发言。 整理/ 记者 周励刘建 刘惠芳 摄影/记者 张永军)

猜你喜欢

榆林转型发展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走榆林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榆林抿尖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