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晓波:书画艺术家要关注自我修养

2013-09-10

中国商论 2013年31期
关键词:中国书画书画作品书画艺术

苏晓波,男,1964年出生,中国美术名家联合会理事。现为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玖琚艺术馆馆长。自幼酷爱书画,少年得缘拜国画大师大千传人杨铭仪先生为师学画。青年时期遍历名山大川,经过多年探索历练,将自然、人文的精粹汇入笔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2013年的秋拍市场异常火爆,张大千《丹山春晓》以3450万港元揭开中国艺术品秋拍序幕,曾梵志《最后的晚餐》以1.8044亿港元成为首件过亿的亚洲当代艺术品,刷新任何当代亚洲艺术品拍卖纪录以及在世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

借着秋拍的强劲势头,香港苏富比在10月5日到6日两天内接连打破了包括“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最高拍卖成交额”、“东南亚艺术历来拍卖最高成交额”在内的12项艺术家作品的拍卖纪录;保利香港2013秋拍成交9.89亿港元……中国艺术品近日频创天价,而综观各拍场表现,中国书画部分仍然是成交主力。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近日发布的报告亦显示,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1784亿元,同比下降15%。然而10月伊始,秋拍季临近,投资客蜂拥,使艺术品行情“复苏”。

书画艺术家的自我修养

根据法国艺术市场专业统计机构Artprice公司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当代艺术市场。

与书画价格节节上升相呼应的是,当今书法界以及收藏界对如何界定书法的优劣的标准也愈来愈多地为人们所关注,“这当然是好的现象。”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玖琚艺术馆馆长苏晓波认为:“这说明我们开始意识到外来文化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侵略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受到关注,说明我们已经开始审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艺术价值体现。受到关注,也是唤起强烈民族文化意识的新的良好的开端。”

艺术创作是一种充实于内而成像于外的美的创造活动。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艺术。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能构建出情景交融的笔情墨趣,可触发欣赏者高层次的心灵沟通,引起艺术思考的不断深化。

苏晓波分析说,乱——是当今书画界以及收藏界最突出的问题。但“乱不是坏事。任何事情都要有个过程,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个过程、如何理解这个过程、如何从中汲取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怎样正确引导它向好的方向发展。”

评定书画作品的优与劣是有标准的。思想内容及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以及表现技法、笔墨语言、构图造型、色彩、画法笔法等,都是评定书画作品优劣的标准。

在苏晓波看来,界定书画作品的优劣“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能够制定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如何界定这个标准要由市场和历史去检验。“我个人认为真正好的书画作品是要有血脉传承的,任何书画艺术要想臻于理想的境界,不仅要靠技术和技巧,更要体现境界。要对书画艺术的认知上保持清醒的独立思索、脚踏实地的修为、并按照艺术的规律去努力。用自己的艺术语境,把自己心灵深处的感受表现出来,真正对社会有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艺术家就是好的艺术家。所以有了好的艺术家就有好的作品,有了好的作品就自然会有欣赏价值,有了欣赏价值就产生物质价值,有了物质价值就自然界定优劣。” 苏晓波说。

中国艺术的妙处大多在一个“度”字,无论用笔、用书、构图等都要合“度”,这个“度”潜在于艺术家长期的修养中。“所以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书画艺术家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艺术修养。” 苏晓波如是说。

书画家的历史使命

中国书画的传统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变化着的开放性的活的艺术体系,中国书画市场正在一片生机中蓬勃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也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针。关于中国书画市场的前景,苏晓波表示:“正视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着手解决好,书画市场的前景就会是一片繁荣景象。”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齐白石先生的名言。一直以来,学术界都在对怎样继承、如何创新的问题上进行探讨和争论。苏晓波也就这一问题讲述了自己的看法:“文化传统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无法选择,生存在不同文化当中会产生不同认识,无论在什么样的文化传统当中我们都要心存感激,因为这是艺术创作和生存的土壤和根基。

“我们正处在多元共生、多元并存的艺术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当中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当一统的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一种多元的艺术生态环境。”在苏晓波看来,传统不是照搬、创新也不是天马行空。“在这样一个宽松的文化创作中,每个人都有寻求自己创作艺术空间和艺术生存的权利,发扬与改善、传统与变革并不矛盾。”苏晓波解释说。

从传统中国书画艺术中汲取精华,贯通于新的表现形式同样独具魅力。“传统就是让我们能够把前人和历史留下来的优秀文化继承和运用,传统是客观存在的,应该让传统为我们的创新服务,而不应该成为书画艺术发展历史的障碍,我们应该研究的是怎么样把传统表现手法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协调起来,创作出自己的新的艺术语境。”苏晓波说:“有些人认为传统就是老,就妨碍创新,把学习传统和创新就对立起来。要知道:仅凭前人留下的创作手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崇拜古人,认为十全十美不可逾越,要敢于自我否定、敢于自我超越、不计成败得失、永不固步自封、热爱生活、热爱书画艺术。“

继承和创新不是矛盾和对立的,继承传统,学习古人,取其精髓,摒弃糟粕,是必要的。“笔墨当随时代”是画家们历来主张的,艺术要有时代精神,从传统中发展,就要有创新。

“面对我们祖国的大美山川,你有什么理由不去创新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书画艺术,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其发挥到极致,这是我们每位书画家的历史使命。”苏晓波如是说。

猜你喜欢

中国书画书画作品书画艺术
郭彤:中国书画拍卖将更加精品化
《中国书画》征订
减量提质:2019年春拍中国书画精品导览
中国书画大赛
2018-2019中国书画艺术市场年度回顾与前瞻
唐寅书画艺术问题浅说(之四)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少儿书画作品8幅
书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