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新觉罗启骧·李味辛伉俪书画展在京成功举办

2013-09-10黄贞

中国商论 2013年31期
关键词:狂草怀素书画展

黄贞/文

清雍正帝第九代孙爱新觉罗·启骧与夫人李味辛书画展于2013年9月17日至10月7日在北京饭店人民艺术展览馆举行。此次共展出了启骧的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作品及其夫人李味辛的写意花鸟作品,共计96幅。

本展览集书、画、印、诗为一体,是启骧、李味辛伉俪的艺术精华。学者阎崇年出席了此次展览,称赞夫妇书画作品是绝妙的“天作之合”:一南一北,一书一画,一阴一阳,一刚一柔——合掌和谐。

据悉,2011年时启骧曾与夫人李味辛在首都博物馆举办过一次联展,此次展出的是一些尚未展出过的作品,但也不乏很多近两年的新作。

在书画展现场,启骧先生耐心谦和地为参观群众逐幅介绍他的作品。本次展览中,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平安帖》、黄庭坚的《苦笋帖》、赵孟 的《胆巴碑》、怀素的《自叙帖》等六幅尺寸较小的临帖颇引人瞩目。其中,怀素的《自叙帖》是启骧颇为满意的一幅作品。在书画展现场,启骧还赠送大家他所书写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一书,对于找他签名的“粉丝”也是有求必应。

不当“大师”当“大狮子”

启骧老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平易谦和、幽默。书法艺术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展现。如今他已年近七旬,仍每日习字读史、笔耕不辍。启骧先生的为人,不媚上、不凌下、平易近人。从更高的层次上讲,对美的理解反映了他的世界观,字如其人。

2013年元月,2013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摄影家作品展在台北举办,以启骧为团长的十余名大陆著名书画及摄影艺术家同赴宝岛台湾,与著名草书教育家任汉平、著名山水画家于百龄等台湾艺术家齐聚一堂。此次活动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台湾公共关系协会和中国美术名家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商业联华合会对外联络工作委员会等共同协办。

据悉,此次启骧任团长带团参加的两岸书画摄影艺术家交流作品展,有媒体在对交流活动进行报道时称启骧为“大师”。对此,启骧对众人说,我不认同这个称呼,我觉得应该在这个称呼后面再加一个“子”字。正当众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时,启骧适时解释道:“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狮子,动物园里的大狮子。”恍然大悟的众人被启骧的幽默自嘲引得哈哈大笑。

由此不禁令人联想起业内人士评价启骧先生的翰墨人生,认为其平易谦和、规矩做人、注重人格的修养,耐得寂寞与坎坷,经得荣辱与变迁,心态平和字如其人,值得后学者借鉴。从启骧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超然脱俗的艺术美和人品美的统一。

字如其人 人如其字

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位杰出的书画家,最可贵的就是风骨,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学者阎崇年如是评价说:

一是中。《礼记·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中,就是说话做事,要适当、要执中,不偏颇、不极端。

二是正。启骧先生的字,可贵在既雅俗共赏又卓尔不群。而那清刚雅正之气,正是其学问、人品及处世风格的显现。心正则身正,身正则字正。无论哪种字体,篇章布局,笔画结构,都求中正,匀称和美,给人一种健康和谐的秩序感。

三是力。笔健气畅,力胜千钧。力中有气,气中有力,力透纸质,给力如剑,笔路清晰,笔力雄劲,每幅作品都是雄健各异的造型,而且大气磅礴,给人一种精神的力量。

四是美。启骧先生的字,既有传统笔墨的功力,又能表现现代人的审美。人有情,字有趣。艺术名流,生旦净丑,茶香琴韵,怡然天趣,这才有先生艺术的潇洒俊丽,挺拔秀丽,雅俗共赏,书坛嘉禾。

艺术与书法相互融汇

启骧回忆起多年前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建筑师大卫和记者麦克是一对美国夫妇,在一次聚会中对墙上启骧的书法作品跷起大拇指,连连说“good!”“Beautiful”!启骧笑呵呵地问这对外国夫妇:“你们也不懂中国字,不会是因为知道是我写的,而有意恭维我的吧?”

为了便于这对外国夫妇理解,启骧深入浅出地将书法艺术与小提琴艺术做比,通俗地讲解中国书法的奥妙。启骧说:“一幅书法作品,就像一首乐曲,一个字就像其中的一个小节,而笔画就像其中的一个音符。作为整幅书法作品,首先要讲究总体结构,总体的美。用它的节奏,旋律,来表达一种感情。激昂奔放之处,如山洪暴发,电闪雷鸣,悠扬婉转之处,若潺潺流泉,细雨润物。每个字,一个小节,是一个组成部分,也决不可马虎随便,都要禁得起推敲。而笔画又是字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写好每一笔,是基本功。就像小提琴家是弓子摩擦琴弦,能发出优美的乐音,而未经训练的人可能就会发出噪音来。要掌握运用笔墨同样需要刻苦练习。”

此前完全不懂中国传统书法的外国女记者在听完启骧先生讲解之后竟感动得落下泪来。她情不自禁地说:“您一定是从小就练习的吧!”

这一幕也令启骧记忆颇深。他回忆说:“这位女记者,虽然不认识中国字,竟然能被中国的书法艺术所打动。书法艺术沉淀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和精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艺术的魅力,对于美的理解,可以超越地理、民族、人种的界限。”

启骧先生爱好广泛,精力过人,器乐、声乐、京剧,乃至竞技体育无不涉及其中,正是因此他能够将艺术间内在的相通互融与书法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有文人的气韵又有将帅的雄风。

创新不应有悖传统法度

“狂草不是狂了就是狂草,一定是在好的前提下的创新。”启骧认为书法具有它的法则,笔画、结构、章法是书法很重要的三个因素。狂草需要在书法的基本功和结构上需要达到非常纯熟的程度才能够写出狂草。

曲艺相通,从小就非常热爱京剧的启骧说:“京剧中的快板不是唱快了就是快板,要字正腔圆,也要有板有眼。怀素笔笔运用中锋,字可以那么行云流水般地写出来,笔画、结构依然那么漂亮,可见怀素深厚的底蕴,也让我感受到狂草的魅力。”启骧说。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书画沉淀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底蕴和精髓,传承与发展好书法艺术是一种历史的责任。在书画艺术创新潮流的风潮下,如何坚守着传统的底线,这一问题值得思考。启骧谈起一篇《丑书——中国书法的腐败》的文章,这令他感慨颇多,并在报纸上题写了“为了名利忘了祖宗,崇洋媚外忘了祖国”这句话。

启骧表示:“有些人为了创新,根本不按照传统既有法度和严谨的书风去继承,字体缺失了美感和严谨的书法规范。创新要坚持先继承后发展的原则,创新是在把字书写得更好的前提之下,而不是与众不同就是创新。”

猜你喜欢

狂草怀素书画展
怀素芭蕉练字
书僧怀素的籍贯
读林鹏《丹崖书论》有感
谢和平书画展
联谜考徒弟
狂草:笑为花开,花因笑发
怀素芭蕉练字
迎国庆书画展作品选登
狂草
刘伶·贤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