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3-09-05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赵 磊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导致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有报道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颈动脉的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1]。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该院8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与冠脉造影结合方法,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41.5~78.0岁。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在1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如果冠脉狭窄程度高于50%,则判定为冠心病,本研究中,58例患者诊断为冠心病,被作为冠心病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2.5~77.5岁;另外30例患者没有冠脉狭窄,或者冠脉狭窄程度低于50%,则被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1.5~78.0岁。在年龄、性别等方面,2 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 采用GE 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 MHz。患者采取仰卧位,头后仰,使颈前部充分暴露,从颈根部开始,沿着颈总动脉长轴,进行纵切面扫查,必要时,加用采取颈后侧位,沿着胸锁乳突肌外侧缘,进行纵切面扫描,依次检测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IMT≥1.0 mm,则为异常增厚;IMT≥1.3 mm,则为斑块形成[2]。根据斑块回声特点,将斑块分为稳定型(冠状动脉管壁出现偏心性增厚,呈现均匀的低回声,或者不规则的强回声)和不稳定型(突出于冠状动脉管壁内的不均匀低回声区,或者混合性回声区)。根据 CroUS积分法,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积分[3]。各个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即为斑块总积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IMT、斑块积分及其斑块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IMT明显增高,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2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比较(±s)

表1 2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比较(±s)

组别 n IMT(mm) 斑块积分(分)斑块发生率(%)对照组 30 0.7 ±0.2 1.1 ±0.5 4/30(13.3)冠心病组 58 1.1 ±0.4 2.1 ±0.7 32/58(55.2)T 值/χ2 值 2.37 3.24 14.32 P值 <0.05 <0.05 <0.05

2.2 超声诊断符合率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8例冠心病患者中,超声检查中50例有斑块形成,另外8例没有形成斑块,超声诊断的敏感性为86.2%。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以及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早出现在动脉内膜,导致血管壁内膜的异常增厚。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其数值越高,则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就相应越大。有报道称,颈总动脉IMT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而且与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管硬化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4]。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 IMT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报道称,由于左侧颈总动脉直接源自主动脉,而右侧颈总动脉源自头臂干动脉,左侧颈总动脉的压力相对较大,血管长度也较长,所以,血流相对缓慢,更易于脂质的沉积,所以,左侧颈总动脉内膜增厚的发生率高于右侧。

冠心病的致病因素相对较多,其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以及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质代谢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如果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增加,则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相应增大[5]。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上述理论观点一致。

总之,颈动脉超声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结合,证实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超声检查结果能够较为敏感地反应冠状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可以合理地指导治疗。

[1]闫美云,闫 海.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21-22.

[2]夏 斌,徐江祥,黄小红,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信息,2011,7(3):2 954-2 954.

[3]王金萍,倪焕然,凤武云.老年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6(4):44-44.

[4]范晓红,王 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相关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4(2):174-175.

[5]肖文杰,汤建武,祝中荣.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J].江西医药,2011,46(2):139-140.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