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达:IT支撑企业发展和创新

2013-09-05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3年17期
关键词:王健林广场电商

作为横跨房地产、百货、旅游、电影等领域的传统实体经济大亨,万达集团插手信息化领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信息化是万达核心竞争力之一”,称信息系统是万达强大执行力的“秘密武器”。在2013财富全球论坛上,在议题为“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讨论时,王健林作为出席嘉宾谈到企业的国际化机遇时称,企业进入国外的市场,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分别为信任感、人才本土化和信息化管理。

“2014年,万达可能从部分业态开始,启动BIM系统选型与实施。”万达信息中心总经理朱战备说。

涉足电商

做为地产界的大佬万达集团,联手电商推出“O2O模式的智能广场”,又一次吸引了业界眼球。

在万达集团看来,电商不只是网购,抓住线下的大数据才是最重要的。万达的算盘是电商平台上线后先试点,在万达广场线下做起,充分依托万达广场的线下客流,首先实现用户线上化,重点借助移动应用App和相关现场终端,为万达现有用户提供增值服务,除打通优惠和活动等信息外,同时尝试为广场内实体店开通网上预购,另外一个重点是针对用户来万达广场是本着吃喝、逛街、唱歌看电影的一条龙需求,通过商家的不断组合为消费者提供实惠的网上预订,另外,通过在广场提供免费上网环境,在广场提供聚会社交娱乐平台,包括提供很多便民支付服务,建立会员体系,鼓励用户在万达现场和平台增加消费,为万达广场提供新的竞争力,从而领先于周边购物中心,这就是万达提出的”智能广场”模式。

早在3年前开始,万达就开始了对电商的关注。就如同移动、联通、电信一夜之间蓦然发现微信已经独霸天下,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被认为是突然被阿里的生态链建设成型“惊住”,基于此,万达集团就开始了由各业务当家人集体参加的密集的电商策划会议。2013后,在经历了一系列招兵买马和运作后,由各路电商精英搭建的万达电商的模式雏形显现。

“网购只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做电商不是只有交易平台一条路。”万达信息中心总经理朱战备说,“电商理应成为传统企业强化优势的帮手。”

王健林此前表示,万达电商将整合万达集团的线上与线下资源,借电商将万达旗下商业地产、酒店、电影院线、连锁百货、旅游度假五大主营业务一起打包上线,开设虚拟的线上商业综合体。

显然,万达的最终目的是将传统商业、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在移动端找到机会,实现传统经营模式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以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在业内看来,这将意味着此前实体线下商业受制于区域割裂、信息化程度不集中的短板将被规避,或意味着实体商业的一场信息革命。

搭建信息化平台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很早就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早在2004年就开始研究地产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并建立专业信息化部门。

由于集团跨区域发展,在2004年初,审计部提出,由于集团与信息部不对称,在一个城市出现过的问题,在其他城市重复上演,错误的重复出现给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加强信息库的建设,发挥信息真正的价值,成为董事长王健林考虑的重要事情。

“房企涉足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规模化扩张、跨区域发展时,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和优化现有经营管理模式”,朱战备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对信息化的认识,促成了万达集团与用友公司的合作。”

万达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基础设施、信息门户和管理平台。首先万达集团建立了自己的专网,全国各地的万达商场、楼盘、影院可以通过各城市节点共同接入万达集团的核心网络,由核心网络共同接入全国网络。万达系统由ERP系统、VOIP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组成。ERP系统,是万达集团房地产的经营系统与技术系统完全的结合;VOIP系统实现了万达全国各地项目的实时沟通;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察看所有万达集团建设的小区动态及情况。

朱战备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发展和投入,目前万达信息化基本完成基于横向核心业务管理的9大板块和基于职能管理的12大板块系统,纵向实现基于集团总部、区域和地方公司的分级管控,万达信息化正在规模期上加速推进,名符其实成为万达企业快速发展高效执行力的平台。

万达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有三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统一规划,包括建设领域,软件、硬件设施,建设范围为全集团子公司全业务领域,统一实施。其次是高度集成,单点登录,数据共享,严格按照三个“一”的原则,即一个概念,一个数据,一个入口。最后是国内房地产信息化的唯一。目前万达集团的管理系统在全国房地产行业是全业务流、一体化,在中国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发展中居领导者地位,制定了行业信息化的标准。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跨区域、精细化管理的有力工具,帮助高管人员实时监控,如同亲临现场督战,形成较好的监管。在万达集团提出全面信息化构想的时候,很多厂商和公司认为不可能实现。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对此思考得很清楚:“我们以开拓者的身份,为其他企业树立一个信息化的行业榜样,做出一套标准,供全行业使用,我们有这样的责任”。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朱战备表示,“IT支撑企业发展和创新”是信息化在万达快速发展扩张中的主要作用。主要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化集团管控,即通过信息化平台将把所有的管理要点、业务流程、工作指引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大部分固化,信息化平台成为强化集团管控的有效载体与平台,支撑了万达跨区域、多项目、多业态、数量庞大的员工的精细化管理,最终能够快速、高效的将董事长和集团总部好的想法自上而下的执行贯彻下去;二是确保执行力,通过信息系统使各项工作和按照标准化开展,实现管理和业务的提速提效;三是收集处理经营数据,建设万达大数据平台。

王健林董事长现阶段对万达信息化的要求是“跟上万达创新的步伐”。

万达集团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目标后,建设的要点是业界所关注的。

朱战备说,万达整个信息化建设,遵循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大原则,在启动信息化全面建设之前,邀约国际专业IT咨询公司,梳理属于万达自身的信息化整体规划蓝图,构建出适合万达业务发展和管控需要的信息化平台体系。

而在具体信息化系统实施策略上,万达推行基于“点突破、线延伸,面拓展”的实施策略,成功推行了万达各个信息系统的建设。

“自主研发”是万达特有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截止目前,万达自主研发近百个软件系统,累计获得36项国家软件著作权证书。万达自主研发的模式到底给万达集团经营与发展带来了什么价值?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点,首先是研发的自主性,主导型有效的深度贴近、匹配了万达商业的管理模式;其次是高效快捷精准的万达信息化平台有效满足了万达快速发展的管理需要;最后,自主研发有效的培养了万达IT团队的核心能力,为万达甚至为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化管理与研发精英。

万达实施信息化战略后,信息化为集团带来的好处正在显现。综合体项目的招商、租赁业务是万达商业管理的核心,关系到未来万达广场的持续经营能力。随着集团业务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万达广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如何能在拥有庞大体量的情况下,还能够做到精细化管理?以信息化系统为工具,对商管系统的招商、租赁的核心业务点“品牌与租金”进行集中管控,推动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的定制化与规范化,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2011年开始,万达集团信息管理中心和商管公司着手筹备商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迅速组建招商租赁业务研发项目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建设目标和研发计划。经过近一年的项目研发,目前,一期项目已在上海五角场、上海江桥、宁波鄞州以及合肥包河四个试点广场成功上线试运行,发挥重要的业务支持和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王健林广场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布鲁塞尔大广场
在广场上玩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广场
吹牛
吹牛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王健林 亚洲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