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开展现状及对策

2013-09-04刘志民

体育科研 2013年4期
关键词:出游参与者教练员

吴 迪,刘志民

自行车旅游是当今国际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深度体验旅游的追求,自行车旅游凭借其成本低廉、方式灵活、节省空间、自然环保、体验度高,并可健身强体、磨练意志、挑战自我等诸多有别于传统观光、度假旅游的时尚功能,得到了各阶层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青睐。大力发展自行车旅游,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培育旅游新的增长点、推进上海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从国内相关网站、中国期刊网、上海市图书馆等查阅了有关自行车旅游建设、发展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最终筛选出38篇相关资料为论文的撰写、问卷的编写提供理论依据。

1.2 实地调查法

走访了上海乐途骑游俱乐部、上海乐骑骑游俱乐部、上海骑迹单车俱乐部、上海起点单车俱乐部、上海南上海骑游俱乐部等,先后10次参与自行车旅游相关活动,赴佘山、滴水湖、青浦及市区相关骑游目的地进行实地考察。

1.3 专家访谈法

针对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向上海市部分骑游俱乐部专家、教练员、管理人员进行咨询和探讨,并结合访谈结果进行问卷设计,以确保本课题的可行性、科学性、严谨性。

1.4 问卷调查法

根据社会学有关问卷设计的要求,结合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在访谈了有关专家和多名自行车旅游参与者、自行车旅游俱乐部负责人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参与者、组织者(骑游俱乐部负责人)2种问卷。为了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和回收的有效性,所有问卷均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发放和回收情况见表1。

表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TableⅠ Statistics of the Questionnaire Distribution and Recovery

自行车旅游参与者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92份,剔除无效问卷6份,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为93%;骑游俱乐部负责人(组织者)问卷发放22份,回收22份,有效问卷2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5 数理统计法

首先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删除无效问卷。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对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获得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作为最后分析性描述的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行车旅游概述

2.1.1 自行车旅游的定义

自行车旅游,是指以自行车或自行车比赛为体验对象开展健身、休闲、游玩、观赛等功能的特殊旅游方式。

2.1.2 自行车旅游的分类

(1)根据时间长短,可以分为单日游和多日游

单日游是指单日往返的自行车旅游形式。单日游对出游的条件要求较低,费用也较少,因其简便、经济而受到喜欢在闲暇时间经常出游的自行车爱好者的欢迎,成为最普遍的一种自行车旅游方式。在欧洲,骑自行车“一日游”是最为时髦的时尚运动方式之一。多日游,是指两日及以上的自行车旅游形式。因为要在外过夜和长时间连续骑行,对骑行者时间、体能及装备的要求较高。

(2)根据旅程远近,可以分为周边游和长途游

周边游是指在旅游者居住地附近地区的骑游,一般是指行程在200 km以内的出游。由于许多地区景点对本地居民的优惠政策以及旅游者对周边免费景点的掌握,这种骑行旅游的费用较低,符合经常出游的骑行爱好者的要求,参与者众多。长途游,指骑行路程在200 km以上或借助其他交通工具到远离居住地的地点骑游。长途游途中可游览多个景点,要求作出较为详尽的骑行计划,对骑行线路、日程安排、游览景点做出周密的安排。对旅游者时间的充裕程度、身体条件和骑行装备有较高的要求,其参与者往往需要有丰富的骑行经验。长途游尽管对条件要求较高,但由于其富有挑战性和刺激性,受到自行车旅游爱好者的追捧,发展迅速。

(3)根据人数多少,可分为单人游和团体游

单人游,一个人单独骑行,自由随意,机动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体力、资金情况来安排或更改行程。但是,由于单人外出缺乏相互照应,因此,要求旅游者能独自处理车辆故障或简单的意外受伤。团体游,由多人共同参与的集体出游。团体游为参与者提供了交友交流的机会,且因活动丰富受到欢迎。为了保证旅行的顺利和安全,团体游必须有精心的组织、严格的纪律,而且由于参与者体质差异,往往强度不能过大。

(4)从出游方式看,有单纯骑行和混合骑行

单纯骑游是指出游的往返全程一直以自行车为唯一交通工具的出游,近距离的出游一般采取此种方式。混合骑行,是指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某些路段骑行而剩余路段使用其他交通工具的出游方式。因为自行车速度较慢,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到远离常住地的地点骑行,就要借助其他交通工具来完成大部分的旅途。

(5)从出游目的看,有休闲游、健身游、赛事游等

休闲游以休闲娱乐为主,骑行距离短、强度小,适合一般自行车旅游爱好者。健身游往往更注重体能的锻炼或挑战,骑行的路线选择侧重骑行的强度,或路途远,或坡度大,强度较大,适合年轻人或体能较好的骑行者。赛事游,又分两类,一类是观看自行车赛事,如每年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期间,都能看到大量自行车运动爱好者骑自行车沿青海湖自助旅游。二是参与比赛,每年我国各地举办的不同等级业余自行车比赛,吸引众多业余选手参赛,很多选手重在参与,娱乐为主。

(6)自行车旅游的分类不断细化,呈现出多维度的特点

自行车旅游按旅游产品类型分为自助型自行车旅游、向导型自行车旅游。自助游是个人或团体借助地图、路标、公共自行车等旅游服务系统自行开展的自行车旅游形式,这种形式的旅游更自主、灵活。向导型自行车旅游是指在向导的统一带领下,一同骑自行车游览、游憩,这类旅游一般是由专门的旅游公司或自行车俱乐部开发、组织的旅游产品,这类旅游形式安全系数高,能够使参与者更快速地得到信息。

2.2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者调查

2.2.1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者基本情况

(1)自行车旅游参与者性别结构

在对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者的调查中,男性成员和女性成员的比例有比较大的差距,男性为122人,占调查总数的65.59%;女性64人,占调查总数的34.41%。可见,自行车旅游参与群体的性别构成中,男女差异大。

(2)自行车旅游参与者的年龄结构

自行车参与人群调研结果表明自行车旅游参与群体的年龄结构不平衡,差异较大。以20~30岁的青壮年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约占被调查者总数的85%。

(3)自行车旅游参与者的学历结构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群体的整体学历高,以本科、研究生为主。主要原因是参与群体中以学生、青壮年、老年知识分子群体为主,素质相对较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

(4)自行车旅游参与者的职业结构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群体的职业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学生、退休职工、公司职员、公务员所占比重较为接近。

(5)自行车旅游参与者的收入结构

受参与年龄、职业、学历的影响,自行车旅游参与者的收入结构差距明显,学生群体收入相对较低,1 000~3 000元以退休老年群体为主,3 000~10 000元群体以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为主,收入相对稳定,10 000元以上的群体主要是外企员工。

2.2.2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者参游情况

调研发现,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者以参加自行车社团组织的骑游活动为主,占87.10%,主要原因是自行车社团在活动组织上保障性强、组织规范、安全系数高。其中,网络集结的形式也占有一定比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没有人参加旅行社组织的骑游活动,主要原因是当前国内旅行社受各方面限制因素,仍没有推出相关的自行车旅游产品,这反映出当前自行车旅游产品的缺口。

从出游形式看,自行车旅游这项运动的参与者更倾向于团体出游的形式,人们不仅愿意通过这项活动与自己的家人、朋友得到健身、游玩的效果,更愿意通过活动增进感情,融入社会。这意味着自行车旅游的出游形式在以团队出游的前提下可以开发出不同群体的旅游产品。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的出游目的地显示,综合型的旅游景区(如崇明岛)更能受到参与者的青睐,这不仅是因为旅游景区的环境好、景点多,更在于这些景区的自行车旅游硬件设施完善,出游便捷。郊区相对于市区环境更为优越,但出游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之所以选择较少市区,主要是因为市区空气差、交通拥堵、配套设施不足等。

如表2所示,自行车参与群体的参与频率以每周1次为主,主要集中在周末。参与时间集中在2~3 h,运动量适中。

表2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者参游情况Table Ⅱ Participation Details of the Participants in Shanghai Bicycle T T o o u u r r s s

2.2.3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者参与动机

参与者的参与动机代表着参与者的内在动力,对了解参与者的参与动机结构、改善参与环境、制定合理的旅游产品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如表3所示,当前自行车旅游参与者的参与动机以健身康体为主,其他价值有待开发。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自行车旅游参与主体的旅行观光并没有占到较高比重,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上海市自行车旅游运动还停留在重骑轻游的局面,旅游配套产品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开发。同时,大众自行车赛事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导致骑游群体的赛事参与热情不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上海市自行车骑游群体的环保意识薄弱,骑游运动中的环保功能有待挖掘、推广。

表3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者参与动机TableⅢ Motiva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in Shanghai Bicycle Tours

2.2.4 上制约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者的因素

当前制约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者热情的相关因素值得关注(见表4)。从重要性看,自行车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是参与群体最为关心的要素。与发达国家相比,上海市的自行车旅游配套设施差距明显,如:自行车旅游线路的设计、安全保障、应急保障、租赁维修、信息支持等方面。其次,上海市的骑游景点相对较少,导致现阶段出现了重骑轻游的现象,如何增设骑游景点、提升骑游景点的吸引力、增强景点与游客的互动性是下一步需要改善的重点;再者,制约参与群体的因素还包括自行车赛事少;此外,出游环境、出游安全也是骑游群体关注的重要因素。

表4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参与者制约因素Table Ⅳ Constraints to the Participants in Shanghai Bicycle Tours

2.3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俱乐部调查

2.3.1 基本情况

(1)经营形式

上海市自行车俱乐部经营多以吸收会员的形式经营(见表5),这部分占俱乐部总数的90.91%,结合调查得知,自行车俱乐部的会员数量大都是数十人至几百人左右,会员的数量比较多,发展得也较快。另外,俱乐部通常会接受非会员爱好者参与自己组织的户外骑行活动,这样可以起到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例如,由于人员流动性较强,不利于形成高度统一的俱乐部文化等。

(2)注册资金

从表5可知,大部分俱乐部的注册资金在11~20万以内,说明俱乐部的规模较小。调研得知,自行车俱乐部的投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个人投资的独资自行车俱乐部,另外一种是具有股份性质的自行车俱乐部。其中,股份性质的俱乐部还出现了两种形式,一是一人投资,另一个人进行管理,然后对收入进行分成;二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进行投资,共同协商管理或者推举代表进行管理。以个人投资的自行车俱乐部为最多,这是因为投资规模不大,厂家也有产品支持,只需要先期的启动资金即可,投资压力相对较小。

表5 自行车旅游俱乐部基本情况TableⅤ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Cycling Clubs

(3)经营年限

从表5可知,经营年限以1~2年为主,表明近几年来上海市自行车俱乐部的发展速度较快,数量不断增加。主要原因在于自行车旅游参与人群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初现。

2.3.2 风险管理形式

自行车旅游运动属于户外运动的一种,其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上海市骑游俱乐部在组织骑行活动的过程中,对俱乐部成员采用投保的方式来防范风险的自行车俱乐部比例占81.82%,靠规章制度的制约性来防范风险占72.73%,同时采取前2种方式的只占63.64%。当前,有一些骑游俱乐部在偶尔的骑行组织活动中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评估措施、评估机制,只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采用一些比较常规的应急手段来处理事件。目前的保险行业对于高危特性的户外运动还没有专门设置险种,普遍是一些意外险种,出现问题容易发生纠纷,导致自行车俱乐部只能购买意外保险来转嫁风险,或者是建立规章制度来严密组织骑行活动。还有部分俱乐部干脆既不投保也不制定或只是简单制定规章制度,在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隐患。

2.3.3 经营、创收

俱乐部的经营、创收是其持续发展的核心工作。调研得知,当前上海市自行车旅游俱乐部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会员会费,占到58%,自行车租赁、培训、竞赛、广告、企业赞助等其他方面所占比例非常少,说明当前自行车俱乐部经费来源单一,结构不合理。这主要是相关俱乐部的经营理念不够灵活,缺乏市场开拓意识。

2.3.4 教练员基本情况

实践表明,教练员群体是推动自行车旅游运动的重要力量,知识、能力、技能出众以及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可以更好地提高骑游俱乐部的运作水平。

调查显示,上海市自行车旅游俱乐部教练员的性别以男性为主,年龄以青壮年为主,有64.8% 的教练员为骑游爱好者,只有35.2%的教练员具有专业背景,可见教练员的整体专业水平较低。同时,只有25.1%的教练员为全职教练,大多数教练员为兼职教练,这种不合理的配置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2.3.5 活动开展

自行车俱乐部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是其不断吸引会员、保证这项运动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如图1所示,现阶段,上海市自行车俱乐部的活动内容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骑游健身、旅游方面,骑游运动推广、竞赛、培训等方面相对较少。

图1 骑游俱乐部活动开展情况Figure1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the Cycling Clubs

2.3.6 制约因素

自行车旅游俱乐部发展的制约因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各俱乐部负责人的调研发现(见表6),俱乐部负责人和骑游参与者的观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共同关心的是自行车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自行车大众赛事的增加。不同的是,自行车俱乐部同时更关注自行车专业人才的培养、补充和俱乐部经营手段的创新。教练员是俱乐部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力量,现阶段缺乏具有专业背景、专注于这项运动的专职教练员已成为每个俱乐部面临的问题。同时,经费问题是俱乐部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更好地多渠道筹集资金是各自行车旅游俱乐部的重要工作。

表6 自行车俱乐部发展制约因素TableⅥ Restraining Facto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ycling Clubs

3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发展对策

3.1 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发展自行车旅游的引导、宣传

发展自行车旅游,一靠规划,二靠政府引导。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抓紧制定自行车专项旅游产品的发展规划。政府还要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增加以“绿色旅游”、“健康旅游”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引导大众的参与理念,鼓励发展自行车旅游,对自行车制造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从设施建设、价格调节、场所规划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调控机制,在开发、规划、管理、宣传、促销中发挥优势,积极培育、扶持各类体联、体协和俱乐部,为开展自行车旅游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自行车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3.2 完善自行车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自行车旅游持续、健康的开展依赖于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当前,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上海市自行车旅游仍处在发展初期。自行车专用道路规划与发展、道路安全与事故应急处理系统仍需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规模仍需扩大,自行车旅游服务咨询站、维修站仍需增设,从而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3.3 重视自行车旅游俱乐部的建设、发展

上海市自行车旅游俱乐部是开展自行车旅游运动的主体,相关政府部门要出台政策促进骑游俱乐部的发展,鼓励俱乐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经营模式、管理体制、营销策略等方面积极创新,不断完善;积极引导俱乐部规范化管理,加大监管力度,通过策划举办各种比赛、培训和公益活动,树立企业形象,整合各方资源,拓展沟通和服务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运作。

3.4 增加教练员数量,提高教练员专业水平

优秀的教练员队伍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上海市自行车旅游行业专业教练呈现出人数少、专业水平低的特点。一方面,应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和旅游专业的合作,设置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的自行车旅游人才;另一方面,鼓励体育院校、旅游院校、俱乐部面向社会开展自行车旅游教练员的中、短期培训,提高基层教练员的水平,扩大教练员的选拔范围,规范教练员选拔、考核制度,从培养、培训多角度增加教练员数量、提升教练员专业水平。

3.5 增加大众化的骑游赛事

上海崇明岛国际自行车赛经过10年的不断摸索、努力,已逐步打造成国际知名的自行车赛事。本项赛事对上海的城市发展、自行车运动、自行车旅游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上海市应在继续办好本届比赛的同时,努力打造更多的大众化的骑游赛事,营造民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3.6 加快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

学习借鉴国外对自行车旅游专用旅游骑行道路的设计建造、沿途游憩设施和路标指示系统的布设、骑行途中安全急救的保障、专业导游等人才的培训、专业协会和俱乐部的运作、专业展览会的举办和产品营销渠道的拓宽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上海市道路交通状况,先行开辟部分热点自行车旅游专用观光道,做到自行车旅游基础设施的直接利用、改造和建设相结合,为上海市自行车旅游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并积累经验。

3.7 加快自行车旅游产业体系建设、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当前,上海市应积极开展自行车旅游产品的专业营销,积极参加国际知名的自行车专项旅游展销会;走访各国较大的自行车旅游协会、俱乐部等,广泛开展业务交流,主动参与到自行车旅游的国际大家庭中来。鼓励、支持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点) 开发相应的自行车旅游产品,提供相应的自行车旅游服务,刺激、引导城市中等以上收入群体的自行车健身旅游需求,促进产品加快升级,加快自行车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1] 张健,张超慧. 我国发展自行车旅游的意义[J ] . 现代商业,2008(8) :196.

[2] 刘少才. 德国兴起自行车热[J ] . 道路交通管理,2008(5) :54255.

[3] 刘静. 欧洲的自行车热[J ] . 观察与思考,2007 ,17 (9) :40241.

[4] 陈黎,朱宁嘉. 自行车的演变[J ] . 今日科苑,2006 (10) :31233.

[5] Da Vinci’s sketch. History of the Bicycle [ EB/ OL ] .2007 - 07 -23. http :/ / www. footprintpress. com/ Articles/

[6] 中国奥委会网站. 自行车运动的历史[ EB/ OL ] . 2006- 04 - 29.

[7] 闵杰. 中国自行车的早期历史[J ] . 炎黄春秋,2003(2) :75280.

[8] 徐涛. 自行车普及与近代上海社会[J ] . 史林,2007(1) :1032113.

[9] 王涛.伦敦发展出租自行车业务鼓励绿色出行[N/OL].经济日报,[2010-9-11

[10] 张文.英国人越有钱越爱骑自行车[J].乡镇企业导报,2009,(12):50.

[11] Anthony D May,蒋中铭.欧洲绿色交通发展经验[J].城市交通,2009,(6):17-22.

[12] 南楠.中小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理论研究与实践反思[D].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2009.

[13] 马宁宁.“绿色”是通往世界城市的必经之路[J].留学生,2010,(6):11.

[14] 佚名.各国自行车推广计划[J].公安交通科技窗,2010,(4):48.

[15] 曾宪植.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新视野,2010,(3):25-27.

[16] 蒋琦,朱京海,贺炜.社会多元思潮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以伦敦交通发展战略为例[J].规划师,2008,(3):46-49.

猜你喜欢

出游参与者教练员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与伙伴一同出游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
出游季你都“妆”对了吗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