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化窑的发现和研究

2013-09-03郭济桥王新会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匣钵磁州窑器物

郭济桥 王新会

1.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石家庄 050061

2.石家庄市盛世长安小学 石家庄 050011

《兴州公用》盘

隆化窑是燕山地区一处民间制瓷窑场,烧制年代在金元时期,其部分产品为官府定烧,在仿烧磁州窑及钧窑产品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产品除供应本地外,还销往邻近州县及以远地区。目前发现2处窑区,均位于隆化盆地。鲍家营窑区位于河北省隆化县隆化镇,南北1000米,东西600米。该窑址50年代发现,曾进行过4次调查(1)和6次试掘(2),所获遗迹、遗物颇丰。笔者近年又后续发掘3次,收获良多。

花釉碗

一、技术

隆化窑窑炉有的体量较大,结构复杂。窑炉一般是为以柴草为燃料的平面马蹄形半倒焰式馒头窑。总体由窑门、火膛、窑床、烟囱和护窑墙五部分组成。窑门左右由耐火砖砌成,外有短翼墙。火膛平面呈半圆形或梯形,与窑床用高挡火墙隔开。窑床呈长方形,水平或略向后倾,上铺耐火砂,耐火砂上摆放支圈或支顶钵。窑室后侧2个烟囱平面作半圆形,底部一般低于窑床,窑室与烟

囱间隔墙上均匀分布6—8个烟道。部分瓷窑火膛下有灰室,火膛与灰室间用炉条搭成炉栅,储灰室联通窑门下长通风道。

窑具有匣钵、支顶钵、支圈、垫圈、垫条、间隔球、支柱(“工”字形支具)、火照等。支圈发现众多,其中“L”形支圈占出土物的95%以上。有标本“L”形支圈叠成筒形匣钵。窑床上曾发现未移位的支圈、支顶钵、支座。有标本“工”字形支具隔开并固定支顶钵或匣钵。从出土器物微痕以及和窑具烧结标本分析,隆化窑装烧分支圈覆烧、匣钵单烧、仰口叠烧、套烧、砂

绞釉盆

《内 府》款梅瓶

堆叠烧等方式,以支圈覆烧为主。标本多见芒口盆、碗和“L”形支圈烧结,小型盘状支顶钵与盖缸覆烧烧结、带涩圈碗叠置烧结、外刷釉支圈叠垒烧结。个别碗盆有砂堆叠烧痕迹。碗盆类圆器大多芒口,为支圈覆烧。少量内带涩圈,为仰口叠烧。部分琢器为匣钵单烧。器物施釉不及底,内底带涩圈、不施釉,肩部或口部刮釉1周,均有利于叠烧。这些方面共同构成隆化窑技术方面的特质。

二、产品

隆化窑产品特色鲜明,烧造器物多为日常用品,少量文玩摆件,大到大口缸、罐,小至玩具、棋子。生活用品中碗、盘、盆约占出土瓷器60%,其次是梅瓶、盖缸。出土瓷器标本,器类、造型、烧造技术为典型的金末到元末特征。绞釉盆、点褐彩山水四系瓶、黑绘花题文字大口缸为典型器物。从胎、釉、装饰分为仿磁州窑和仿钧窑两种。磁州窑风格器物多黑绘花及题字,白地为主,黑绘为辅,寥寥几笔。钧窑风格器主要有碗、盖缸、鼓腹罐、三足炉,釉层凝厚,釉层内有乳絮状斑状物,个别器物上有窑变特征。除此外,釉上绘褐彩、连续点彩、亚光黑釉为其主要风格。

文字盆

均釉盖碗

器物种类繁多,制作时多快轮成型。较高梅瓶、蒜口壶等壁身下部旋痕明显。部分配件如耳、流、器纽为模制,小件玩具、玩具为捏塑。琢器如酒杯等需要上下各自旋成,再行拼接。圈足、直口、小口常见。圆器器底多向外凸出,形成脐底。圈足器一般圈足较高,大小适中,圆器多挖足过肩,琢器足壁较厚,略向外撇。圈足器多壁部两次蘸釉,内部荡釉。多施釉不及底,并刮釉做出芒口、涩圈。部分梅瓶肩部刮掉一圈深色釉。

观察隆化窑产品,胎体分红褐、白中偏黄(白)、灰黑几种,一般颗粒较粗,含红、白、紫、黑小点。釉色有白釉、酱釉、黑釉、钧釉、茶叶末釉。浅色器物外壁施化妆土,再罩以透明釉,透明釉本身略闪青色,深色釉直接施挂。装饰多见单色釉、两釉、釉下黑绘花、釉下题字、点彩、搅釉,也有少量划花、油滴、兔毫、青花等。单色釉主要为酱釉和黑釉,应用于梅瓶和盖缸。两釉装饰常见,常见内外、上下、正反不同釉色搭配,深浅相衬。

釉上褐绘山水

白釉装饰器物多配合釉下绘弦纹、花草或题字,釉上连续点彩,少量绞釉、青花。釉下绘弦纹常见于矮器碗、盘、盆等沿下或内心部位,或在高器罐、瓶等外壁口、肩、下腹处。黑绘弦纹一周或数周,线条匀称,流畅自如。黑绘花草一般和弦纹配合,以弦纹勾勒天地。绘画部分在显眼处,浓墨似漆,题材有花、鸟、鱼、虫,见有折枝牡丹、串枝大朵花卉、单朵菊花、卷枝芍药、梅花、兰花、竹叶、草叶、蕉叶、莲瓣、变形大雁、菊雁、鱼戏水草、蝶恋花(菊花)、蜻蜓等。运笔自然,充溢乡土气息。

题字大部分和弦纹结合。罐、盆、碗、盘壁上多为短句,旋读或竖书;内心多为单字,往往为窑工姓氏。题字多为草书,次或行或楷。有诗文、窑人款、数目字型号款、年号、室名、吉言赞颂款等。“春前有雨花常在”等短句以及“□家造”、“酒”等和磁州窑相同,统计约50种。内容多百姓喜闻乐见,措辞遣句随意。文字运笔线条流畅、随意洒脱。

点彩和白釉褐彩装饰彩面略有凸出,手感涩逆,应为釉上彩绘。彩绘多晕染,施釉未干即点彩或彩绘。点彩多见于瓶、壶等小口器,如四系瓶、玉壶春瓶、胆式壶等外壁,多以酱、褐彩断续点绘连缀成山水、花卉、树木、几何纹

样,多有洇晕渲染,层次富于变化。清新自然的意境,极富感染力。画面浓淡相宜,远近相映,透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意味。绞釉仅见于碗、盆底心及内壁,酱釉在透明釉中自然流淌,相互浸润,呈现黑、酱、红几种层次,更显色泽鲜艳。

隆化窑装饰的基本手法是运用两种主题,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颜色相互映衬,凸显深色,突出层次。以两釉、点彩、绞釉最为明显。单色釉施釉不及底,也造成了相互映衬的效果,露胎处和施釉处对比,运用视觉误差,主观上增加了釉面光洁度。

三、官府定制瓷器

历年征集、发掘瓷器,有八九种年款,均在元代时段期间。从出土瓷器分析,窑炉、作坊及灰坑分属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早段在金末和元代前期,后段可到元末及明初。

元代匠户制度,工匠身份世袭。瓷窑及作坊组合多分成不同单元,姓氏、产品、烧造销路各各不同,或为官府定烧,或为民用。窑址出土黑釉梅瓶肩部白彩直书“内府”,题“兴州公用”瓷盘、题“□顺官”酱釉梅瓶等,附近多出土盖缸及瓷碗,基本无两釉,器形规整,釉色纯正、多亚光器,胎体白细,釉色不张扬、大方稳重,多出“王”字款。说明该单元产品供应官府。

烧造技术不似从中原直接传入,不排除政府从金国俘获的辽阳、赤峰、北京地区的工匠编为匠户,分给条件适宜各州。土城子西10公里少府河北岸石佛口有造像题记,有“天□□□年……” 、“至正二年四月十五日……宝(保)定路石(五)匠五人”、“至顺二年六月十五日……真定路石匠四人到”等,可佐证工匠的来源不止一处,为官府调拨。

四、兴起和衰落原因

黑绘芍药

丰厚的自然条件,提供了能源和资源,造就了鲍家营窑场的空前繁荣景象。隆化盆地四周山地植被茂密,燃料能源充足,西部伊逊河水力资源丰富。制造瓷器的基本原材料当地盛产,浅山丘陵地带瓦窑沟盛产矸子土,正是瓷器原料。底蕴深厚的人文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也是一个必要因素。窑址范围内北部为战汉时期小城子遗址,南面为辽、金、元州城兴州城,西一公里处有伊逊河流过,陆路交通四通八达,辽代既已成为沟通三京及东部沿海的中心。便利的交通,有利于技术的交流、产品的外销。金末元初,由于战乱和统一因素,磁州窑生产受到战乱冲击,南方瓷器骤然涌入,导致磁州窑衰落。瓷器烧造中心南移,许多规模较小民窑利用当地资源,在官府匠户制度的刺激下,一度繁荣。它们的兴起及结束,全部和政治息息相关。隆化窑和赤峰缸瓦窑时代相继,产品特征比较接近,不排除从属于一个大的窑系。

[1] 李知宴:《从隆化窑的调查看河北陶瓷的发展》,《河北陶瓷》1985年4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隆化皇姑屯辽北安州及其附近遗迹调查简报》,《文物春秋》1991年2期。冯先铭等:《中国古代窑址标本·河北卷》,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2] 姜振利等:《河北隆化金元时期隆化窑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95年。隆化县文物管理所:《河北省隆化县土城子2005年试掘简报》,《北方文物》200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匣钵磁州窑器物
后司岙匣钵工艺特征及其对青瓷釉面呈色的影响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废匣钵粉加入量对堇青石-莫来石质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关于陶瓷色料生产中匣钵选用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