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IO:争分夺秒不为过

2013-09-01张贝贝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13年11期
关键词:渤海活塞信息化

文 本刊记者 张贝贝

从购买商品化软件到量身订制,从最初的财务甩账表、设计甩图板到管理标准化、工作流程化,再到全面数字化、考核自动化、精益研发虚拟制造……走过20几个年头,对于信息化,从认识它、理解它到得心应手,CIO争分夺秒不敢怠慢。

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裁王洪波:“国际化的视野让我们不断跳出自己看问题,而信息技术的手段帮助我们到达一个又一个行业的新高度。”

对于信息化,他总是感叹技术发展速度快,一直都在追赶,只要有相关技术出来,就要思考是否能为公司所应用。问起多年来公司信息化的发展,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裁王洪波脱口而出:“太快了,太快了。”

虽然北京与山东滨州隔着近千里的距离,通过电话,记者依旧能感受到王洪波对公司信息化的那种热忱。他的语速很快,争分夺秒的声波似乎也在表达他对IT技术的感受。他不仅快言快语,谈起技术应用还有理有据,谈话中不经意间流露的山东口音和叙事口吻,也展现了他实干、热情、自信的行事风格,而印证这些的正是他讲述的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活塞)信息化发展的一个个故事。

跳出活塞看活塞

汽车活塞好比汽车发动机的心脏,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发动机的转速、平均有效压力、能耗等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因此发动机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都增加了,所以在设计和制造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从而满足现实社会高要求的排放标准和动力需求。

对此,渤海活塞在技术研发、制造工艺等方面都积极投入,据了解,渤海活塞1963年就定点生产活塞,能够全面生产各种汽车、船舶、工程、军工等动力机械用活塞,综合实力全球排名第4位,目前达到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35%,商用车用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60%。

行业领先,IT支撑,渤海活塞的行业地位与信息化发展密不可分。追溯到1989年,渤海活塞正处于财务、车间“电算化”的起步阶段。王洪波回忆,当时全国各行各业学深圳,公司团队参观了深圳大学的校园网建设,计算机、网络的吸引力在领导层的大脑中挥之不去,回到公司后就立即买了两台IBM PC-XT做开发研究,自己编制了车间工资、奖金核算程序,拉开了微机辅助企业管理的序幕。从现在看,那只是算盘和计算器的升级品,但当时这小小的一步,却奏响了产业升级的前奏。

跳出活塞看活塞,一直是王洪波所秉承的原则,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能站在新的高度看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渤海活塞有了走出国门的机会,也是这次机会让公司在1990年实现了“甩图板”工程。王洪波说:“当时我们的总工程师王宪武到德国同行业参观,看到对方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模拟仿真,默默记下软件名字(现在的Magma Soft),可回国后找不到,人家又不卖。于是公司决定走合作开发、版权共有之路,投入300万元与深圳万通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活塞CAD系统。”

据介绍,渤海活塞随后又建立起拥有30台HP700系列工作站的CAD室,在全国机械制造业率先实现了甩图板工程,并奠基了信息化嫁接改造传统产业、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基础。对此,王洪波强调道:“活塞产品的设计、加工工艺工装的设计、模具的设计与辅助加工、活塞专用机床的设计都在该系统上进行,比国家提出的‘双甩’(甩图版、甩账表)工程整整早了16个年头。”

该出手时就出手

信息化的应用就是一把无形的剑,它的锐利只有应用到实际中才能显现。王洪波认为,渤海活塞如此重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领导层都是从公司早期的IT项目中走出来的,对其应用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另一方面,每个项目的成功都会给下一个项目的上马增强信心,如此良性循环,IT发挥的作用就越来越大。除了这两点,把握时机也至关重要。

时间转眼到了2006年,这一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很平凡,但是却令王洪波记忆犹新,他说:“新年伊始,渤海活塞的领导层开始嗅到了几分冬天的气息: 原材料涨价、员工工资提高、客户要求降价声一片……公司面临将利润提高一倍的两种选择: 一种是把销售额增加100%,市场扩大一倍;另一种是把成本降低5%。于是,一场以ERP升级为依托,以精益生产为主线的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富裕的‘三要’战役打响。”

触手可及的金矿就在日常工作的一念之间,渤海活塞合作开发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先后集成了十大管理系统,包括ERP系统、OA系统、PDM系统(产品数据管理)、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在十大系统的共同发力下,我们建立了基于ISO/TS16949管理体系的ERP管理系统,将主要的管理制度、标准业务流程全部固化在ERP程序中,实际工作中,一旦出现执行不到位、工作遗漏等情况,ERP系统会自动提示报警、达不到要求时不能进入下一工作流程,起到了良好的防错功能,在日常工作中保证了强有力的执行;同时通过程序设置进行了自动考核和早期绩效预警,实现了控制前移,在异常情况发生初期及时启动反应措施,首次把生产技术准备、服务保障和每一个订单‘联姻’,把工作质量推向前沿,保证顾客订单100%交付和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往前看还要停下看

时间快速的向前推移,追赶信息化的步伐就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虽然步履匆匆,但王洪波认为依然要停下来自省,发现不足。他意识到,公司信息化系统总的现状是:起步早、更新慢,理念新、集成差,几个重点环节迫切需要升级整合。例如,公司缺少以订单与生产衔接的MES制造执行系统,因此企业计划层与过程控制层之间容易出现信息“断层”。由于ERP系统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管理的上层,一般对车间分厂层的管理流程不提供直接和详细的支持,所以订单排产没有基层数据作支撑。而现场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主要在于现场设备和工艺参数的监控,它可以向管理人员提供现场检测和统计数据,但是本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系统,因此,生产力对订单交付的支持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出现用户产品投诉等质量问题的时候,也不能根据产品信息追溯这批产品的所有生产过程数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渤海活塞在所有生产车间全面推广MES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产品可追溯性管理。一期试点工程首先进行试运行,待系统完善、稳定后全部展开。

近期,渤海活塞与北京慧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一体化闭环协同管理平台”成功上线运行。据王洪波介绍,此项目以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目标,历时一年,实现了管控信息化的落地。“一体化闭环协同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日常管理流程以及资金费用、产、供、销、质量、产品研发等核心业务的一系列管控,简便了工作计划的实施及上一级任务的下发、接收、执行、反馈等全过程管理,同时还搭建了门户系统,邮件系统等,让业务操作简便,效率提升。此外,还实现了与ERP等系统的部分集成,保证了让整体系统与管理系统的贯通,达到由业务信息化到管理信息化深入实施的目的。

对于王洪波来说,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说:“打造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集成平台,实现公司管控一体化应用,建设智慧工厂,实现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里面哪一步都停不下来。但是要走得又快又稳,其中的艰难只有经历的人才了解。”这大约是王洪波感叹信息化发展太快的原因,也道出了不少信息主管们的心声。

猜你喜欢

渤海活塞信息化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渤海国文化浅析
轿车柴油机铝活塞与钢活塞的系统比较
KS Kolbenschmidt公司的新型钢活塞
低噪声活塞——降低活塞销的拍击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