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进口棉使用几点体会

2013-08-29杨洪玲

山东纺织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原棉成纱纺纱

曹 舰,杨洪玲

(济南华丰纺织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31)

我公司是专纺纯棉针织用纱生产企业,近几年随纯棉针织纱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客户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为达到客户对成纱质量的要求控制减少纱线所含异纤,逐步将原棉由进口棉替代国产棉,但在进口棉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同一批原棉中包间质量差异大,有的批次个别包中也有化学纤维、油棉、塑料膜、染色线等。下面就将进口棉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浅析。

1 同批原棉包间质量差异问题

同批原棉包间质量差主要是指色泽及质量指标的差异,国产棉一般同一批次是由一个籽棉垛加工而成,包间质量差异小,一致性好;美棉、澳棉同一批次中有的由一种条码卡包组成,这种批次包间差小质量指标一致性较好,可做为一个批次投入使用;而一般同一批美棉、澳棉中由几种、多的由十几种条码卡包组成,每种条码卡的原棉之间多数有色泽、长度、马克隆值、成熟度、含杂、含糖等指标的不同,如按批次进行配棉使用,会因同批次中各种不同条码卡原棉不成比例混用,造成成纱黄、白纱或针织布染色过程中出现色差或纱线质量指标的差异。为解决以上问题,在使用同一批次中不同条码卡多的进口棉时,首先逐个不同条码卡棉包取样,在同一条码卡3~5包(根据同一条码卡的包数多少确定)中取样,对不同条码卡所取棉样分别检测:色泽、马克隆值、主体长度、含杂、含糖,因原棉的色泽与成纱色泽、针织布毛坯色泽有直接关系,马克隆值与针织布染色过程中着色度有关,主体长度、含杂直接影响成纱的条干、强力水平,将同批次不同指标根据原棉使用方法取长补短合理搭配、成比例使用,对保证纱线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疵布率至关重要。

下面就近期使用的12~57批美棉和12~59批澳棉检测配棉使用举例如下:

1.1 12~57批美棉检测分类情况(见表1)

表1 12~57批美棉检测情况条码卡选1~4位

根据表1检测指标结果,色泽、马克隆值、含杂、含糖四项指标有所差异,主体长度差异不大,将此批原棉不同条码卡色泽、指标相近的进行合并为三个种类投入使用,甲类为2818、3614,乙类为2821、2822、3617、3884,丙类为,9877、9887、9882、9890。

1.2 12~59批澳棉检测分类情况(见表2)

表2 12~59批澳棉检测条码卡选1~4位

根据表2检测指标结果,色泽、主体长度、马克隆值、含杂四项指标有所差异,含糖量差异不大,将此批原棉不同条码卡色泽、指标相近的进行合并为四个种类投入使用,甲类为2588、2589,乙类为2594、2595、2587、2842,丙类为3401、3399、3273、3333、3332、9066,丁类为8065、8064。同时也将其它批次的原棉按条码卡同号包取样检测分类,再根据指标相近的进行接批,虽然这样配棉使用原棉较为繁锁,但可以减少、避免成纱质量差异及针织布面色差的出现,达到针织纱使用要求。

2 异纤问题

纯棉针织用纱一般对异纤含量要求较高,如异纤含量过高,会造成针织疵品布的增加,影响针织产品合格率。开始使用进口棉时美棉、澳棉、巴西机采棉中异纤含量较少,但随着进口棉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发现美棉中油棉、连号包中的相同类型的化学纤维、染色线,澳棉个别包中的化学纤维、染色线等均有出现,为减少异纤,达到客户对成纱质量的要求(我们所供给的客户一般要求每2kg针织物中异纤含量不能超过1 处),对发现有异纤的原棉批次,按条码卡对相邻流水包号棉包进行重点挑拣,对相同批次的其它棉包,清花挡车工加强挑拣;所以在使用进口机采棉时,也要注意对个别包中所含异纤的把关。

3 可纺性

澳棉、美棉、巴西棉相比,澳棉、巴西棉含糖量偏低,测试一般为二级以下,而美棉有的批次达三至五级,因此在美棉选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含糖量的高低对纺纱过程的影响;过去几年没有发现美棉因含糖量高而造成纺纱过程中粘缠严重现象,一般原棉含糖量在三级以下,可纺性较好,含糖量在三级及以上的原棉在纺纱过程中易出现精梳、粗纱、细纱工序缠罗拉、皮辊粘花、络筒工序通道挂花;粘花严重时也会造成成纱条干不匀率、棉结增加,尤其在高温高湿季节此现象尤为凸显,直接影响成纱质量及生产效率,所以选用美棉时,含糖量这项指标的高低较为重要;棉纱棉结增加会造成所生产针织布布面小、棉结多,影响染色。为减少因原棉含糖对纺纱过程及纺纱质量的影响,采取加强各工序纺纱通道清洁,定期清洁皮辊,适当降低车间温湿度,以减少因通道挂花、粘缠对车间生产及成纱质量的影响。

4 成纱质量指标的控制

因美棉、澳棉、巴西棉均为机采棉,加工较细的原棉含杂少、含短绒率偏高,在纺纱工艺不变的前提下,易造成纺纱生产过程中落率增加,用棉量升高;加工较粗的原棉杂质含量偏高,易造成成纱结杂增加;如美棉31.75mm 的长度一般偏短,短绒率偏高,易造成成纱条干CV值升高,毛羽增加,强力降低,在纱线针织织造过程中断头多、针织布面毛羽多。为弥补纤维长度短,提高成纱条干水平,可选马克隆值相对低一点的原棉,以增加同号数纱线截面纤维的根数,提高纤维间的摩擦系数,增加抱和力,提高成纱条干水平、提高纱线强力减少纱线针织织造过程中断头,减少纱线毛羽,减少针织布面毛羽。针对结杂偏多的原棉主要采取措施如下:适度调整清梳、精梳落率,随落率的增加,成纱结杂明显降低,但同时会使用棉量增加,纺纱成本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度减小梳棉条定量,提高梳棉的分梳效果,就我们所纺的纯棉14.6tex普梳针织纱进行调整梳棉定量,结杂减少效果较明显,通过对纱线进行乌斯特条干测试,调整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测试对比结果可以看出,随梳棉定量的加大,分梳效果明显降低,成纱条干CV值、细节、粗节、棉结也随之增加。

表3 条干测试

5 结论

综上所述,针织用纱,一般对纱线异纤含量、毛羽、强力、条干、棉结、色泽的一致性要求较高,为达到减少成纱异纤含量的目的使用进口棉时,同时还要注意其它方面质量指标的保证,所以使用美棉、澳棉细绒棉(因巴西棉使用量较少,到目前尚没有较为明显的问题出现),在货源量较充足有挑选余地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条码卡相同或不同条码卡较少的批次,如选取同批次不同条码卡较多原棉时,要分别取样、检测,根据指标细化分类使用,谨慎接批;对含糖三级以上的美棉尽量不选用;对含异纤原棉要加强挑拣,再根据不同的配棉质量进行适当的纺纱工艺调整以保证纯棉针织用纱质量,达到客户满意。

[1]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S]

[2]翟金华,戴月萍.利用细绒棉纺制特细号纱线的工艺探讨[J].山东纺织科技,2005,46(4):22—25.

猜你喜欢

原棉成纱纺纱
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纺纱装备的开发与实践
不同密度原棉滑动摩擦分析
乌斯特原棉含杂率快速测试系统GT1000分析研究报告
不同循环加载方式下原棉压缩能耗规律分析
新型器材专件提高成纱质量的应用体会
棉卷性能与成纱质量关系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纺纱设备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基于高低阈值迭代优化的原棉图像杂质检测
纺纱器材的技术进步与应用
发热纤维/棉/黏胶多组分喷气纺纱线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