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优良成果宣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

2013-08-28

中国记者 2013年3期
关键词:文风学风作风

本刊特约评论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目前在北京市就如何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进行调研时说,我们党开了一个好的会,有了好的纲领,定了好的目标,重要的是以好的作风、好的学风、好的文风,使大会精神入耳入脑、深入人心,变成精神力量、变成实际行动,真正落到实处。对此,主流媒体该如何做到、做好、做出亮点?

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是增强主流媒体履职能力的需要。

作风、学风、文风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工作方法、思想方法、精神状态的具体体现。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对媒体而言,和百姓关系怎样?和基层关系怎样?能否捕捉到人民群众的心声?能否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能否为百姓解疑释惑?这些考验的都是作风;学风建设,重要的是真学、会学。对媒体而言,能否原原本本、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好十八大报告,全面深入领会精神实质,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些考验的都是学风;文风是作风和学风的反映,能否新短快活实地写文章做节目,考验的都是文风。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不仅关乎主流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更关乎主流媒体的地位与影响力。在当今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新传播格局下,如果不能及时转变作风,密切同基层百姓的联系,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和剖析问题的能力;如果不能及时端正学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全面准确领会中央精神实质,又能敏锐捕捉舆情动向;如果不能及时改变文风,改进创新新闻报道方式方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主流媒体有效引导舆论必将成为空谈。近日,某地方媒体发布消息,提示市民因两会召开某处封路。结果网民纷纷发表评论,提出此举违反了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家媒体陷于被动。类似事件说明,在当前复杂舆论格局下,各种传播渠道“同场竞技”,不调查研究、不学习思考,提起笔来“硬写”,必然失信于民。

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关键在于“常”“长”二字。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谈反腐倡廉问题时用到的这两个字,同样适用于新闻界的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从“三项学习教育”到“新春走基层”,再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应该说新闻界一直注重队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应该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要避免“一抓就灵,不抓不灵”,避免形式主义“花架子”,制度保障很重要。

在这方面,中央和地方各媒体都做了各种尝试和探索。一是建立基层联系点制度,在采编业务部门中规范基层调研时长及发稿量,先通过倒逼机制使采编人员深入基层“动”起来,再逐步让发现“富矿”、尝到“甜头”的采编人员变被动为主动。二是对精品佳作留足版面、给足时长,让鲜活的基层调研稿件作“主打”。三是日常和年度好稿评选等激励机制向体现“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作品倾斜,起到良好导向作用。四是搭建和丰富采编人员学习中央政策精神、加强热点问题研究的平台,进行定期培训等,使从业者知识储备适应形势发展,确保舆论引导的针对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股股改革新风扑面而来,主流媒体的种种创新也赢得了受众称赞。“判断十八大精神落实得好不好,标准就是现实生活中老百姓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解决得越多,说明落实得越好。”刘云山同志的这句话,亦可成为媒体人努力的方向和自我检验的标准。

猜你喜欢

文风学风作风
河下:文风厚重的“进士之乡”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对电视新闻节目“改文风”的几点思考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学先进 转作风 抓落实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