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高校教师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之关系

2013-08-15宋晓晨谢国旗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治校师德高校教师

宋晓晨,冯 彦,杨 昊,谢国旗,崔 博

(1.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2.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6;3.沧州市运河区教育文化体育局,河北 沧州 061001)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和高校普及教育法规,充分体现了当前高校“德法兼治”的办学理念,是推动高校教育创新、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1 高校师德建设的现状

在当前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道德水平决定着教师自身的品格,更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高校教师道德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在职业行为上,育人环节稍有减弱。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够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引起学生思想混乱,进而对学风和校风产生不良影响。第二,在理想信念上,集体主义意识有所淡薄。受当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影响,有些教师过多的追求个人利益,因此忽视了自身政治素养的提高,甚至有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损害集体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在工作内容上,教学水平发展稍显缓慢。大多数教师把工作精力放在了科研水平和科研质量的提高上,而对于应该精益求精的教学质量的关注度和用心度却开始下滑,有些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形式缺乏启发性和引导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和人才发展的步伐。第四,在进取精神上,严谨态度略有消失。有些教师在工作上缺乏深入研究、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在做学问时不注重反复推敲、论证,以致缺乏严谨的教学态度,甚至出现学术道德缺失现象,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

1.2 加强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社会发展从新思想新观念中受益,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出现了道德滑坡等现象,这些因素都多多少少的渗透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对高校教师队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基础。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要以言立行,更应该言传身教,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1]不断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带动学生,使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灵上得到全面发展。

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是形成良好精神文明氛围的重要保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根本保证。政府和社会一直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因此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建设,使得广大教师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风气。

2 普及教育法规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制,但由于缺乏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健全的法律体系,教育法规的普及工作也是相当困难的,这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因此,普及高校教育法规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任务。

普及教育法规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有力保障。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手段,约束着教师队伍的言行举止,以一种威信力来告诉教师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说、什么不能说。通过普及教育法规,杜绝不良风气的腐化侵蚀,维护校园的民主法治、清正廉洁和安定和谐。

普及教育法规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体系的社会化、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综合化,高校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法律作为保障和后盾。高校依据法律规定,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线来制定高校发展的目标,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2]

3 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关系

高校师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高校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关系上。高校要建设好和谐校园,必须依靠法律法规来调整和解决高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矛盾,又得借助道德力量去倡导以德服人。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互结合,是促进高校稳定和谐的有力保障。[3]

3.1 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联系

以德治校是依法治校的现实基础。道德规范作为调整社会相互关系的重要规范,通过人的内心活动和理想信念起作用。高校教师的师德状态决定着当前高校建设的现状。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更好的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维护法律的权威。

依法治校是以德治校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的本质是高校要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律精神,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高校的管理、教学、服务工作。师德是高校建设的基础,法律的立意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师德建设。作为规范高校建设最权威的强制手段,法律为以德治校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2 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是高校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的具体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作为我国当前的治国策略,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各个部门。建立一个道德健全、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法治国家是我国长期以来的目标。高校的责任就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守法公民,从而不断推进社会向前发展。

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是我国高校改革的现实要求。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法制不健全、管理手段单一,高校建设中出现了不少矛盾。要解决高校建设中出现的矛盾,既要依靠教师队伍道德素质的自我调节和约束,又要运用法律手段加以管制和保障。也只有教育法规的完善和普及与教师道德建设的提升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维护高校的发展和改革。[4]

4 高校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的主要途径

4.1 树立高校教师队伍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思想认识

高校在管理工作和学生教育工作中,要及时向教师宣传以德治校,是提高教师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大力宣传依法治校,是维护高校权威的必要表现。让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才能保障高校建设平稳、顺利、有序的发展。

4.2 健全社会主义教育法制,培养教师的法律意识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使高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法律为后盾和保障,约束教师们的行为举止。在教师中大力宣传教育法规知识,不断增强教师们的法律意识,促进高校法治建设发展。

4.3 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教师道德水平

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确立明确的职业道德标准。在教师队伍中找典型、树榜样,提倡教师向典范学习,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培养教师们良好的职业素养。让教师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从而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5]

[1]陈旭东.新时期高校教师道德建设探讨 [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2):60-62.

[2]初亚楠.略论我国高等教育法规体系建设 [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108-110.

[3]刘伟钊.并举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 ,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5):53-54.

[4]穆晓霞.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关系 [J].机械职业教育,2007(4):18-19.

[5]李铁林.论高校管理中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的有机结合 [J].理论界,2003(4):89-90.

猜你喜欢

治校师德高校教师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培育法治文化是依法治校的基础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高校教师兼职行为规范化的路径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