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2013-08-15孙兴民杨乃彤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职业

孙兴民,杨乃彤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最新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地区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能劳动者的 4%,而企业需求是14%,相差 10个百分点,缺口达 14.7万人。[1]高技能人才的不足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的瓶颈。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必须面向市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正是一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型办学模式。建立校企间良好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1 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这一概念在权威工具书中还较难找到,相关学术文献中也鲜有界定且表述比较模糊。但类似概念比较多,如“工学结合”、“产教合作”、“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合作教育”、“工学交替”,等等。在实践过程中,对以上概念的使用也未做概念上的严格区分。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2]《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3]可见“工学结合”应是育人层面的概念,是一种育人模式;“校企合作”则是办学层面的概念,是一种办学模式。我们认为校企合作是教育机构(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本着平等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采取学校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岗位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相对于单一的校园环境独立办学模式而言的。一般认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教育形式起源于 19世纪末的德国,最早对校企合作相关概念进行理论描述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提出:“合作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在有关机构中的有计划的、有报酬的和有督导的工作经历相结合;允许学生跨越校园的界限,直接从现实世界获得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并确定职业方向。”[4]

1.2 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

1.2.1 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1.2.1.1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指学生在接受职业培养过程中,由学校和企业轮流完成培养工作。而企业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校起辅助作用。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已经与企业签订了合同的徒工,他们每周在企业实践 3~4 d,在学校学习理论 1~2 d。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立法保障,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性实习、实训条件。职业院校负责实施理论课程的教学。“双元制”是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被誉为二战以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1.2.1.2 英国的“三明治”模式

企业招收中学毕业生做学徒,然后与职业院校合作,采取基本操作训练和职业基础知识交替进行的培训学徒的教育模式。该模式要求学生在两个理论学习学期(两个技能学习学期)之间穿插一个技能学习学期(理论学习学期),这一安排类似于“三明治”,所以被叫作“三明治”教育模式,共包括五种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这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交替进行的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

1.2.2 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

1.2.2.1 北美的 CBE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的意思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它依托社区学院,以教学与劳动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使社区学院与社区、企业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其实施方式大致可以分为 4种:①工读轮换。把相同专业同一年级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习理论知识,另一组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践培训,两组定期轮换;②劳动实习。社区学院的学生每学年一次到社区或企业参加劳动或岗位实习;③半工半读。社区学院的学生每天部分时间在校上课,部分时间参加劳动;④业余学习。学生是企业的全日制员工,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到社区学院完成学业。前三种是主要形式。

1.2.2.2 澳大利亚的“TAFE”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意思是“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学院制是一种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职业教育模式。TAFE学院由各州自行管理,是澳大利亚的公立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同时也是执行政府经济政策的平台。政府倡导使用不同行业的“培训包”作为课程开发的指导性教材。 TAFE既自成体系,又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贯通,高中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可直接进入 TAFE学院就读,在取得职业教育文凭后,还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本科二年级学习,原有学分可以转换。

2 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

10年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率先将“顶岗实习”的育人模式引入工科院校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这一成功经验在后来大连举行的全国水利教育工作会议上引起强烈反响。近年来,我们继续不断创新,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深入开展。

2.1 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职工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经过一系列会议和活动,使全体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明确了目标,理清了思路,为校企合作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各系、部、处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与建设,了解企业的技术进步与人才需求,探索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老师们纷纷走进企业,丰富自己的教师实践经历,提高自己的应用技能。

2.2 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

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的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完善了领导机构,逐步形成了计划、筹划、实施、反馈、总结等一系列科学流程。各系都建立了有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增强了系部的办学活力,拓宽了办学空间,学校的总体办学实力得到提高,管理效能得以增强。

3 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

3.1 成熟的“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在各专业实施了“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学校理论教学+企业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就业”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学校邀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到校兼课,共同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参加生产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推动教学改革;双方共同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定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践,提高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最终由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实现就业。

3.2 健全的基地培养模式

学校按照“追踪技术发展、创设真实环境、营造工程氛围、培养职业能力”的实训基地建设理念,恪守“互相合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先后在桃林口水库、石河水库、沧州市园林处、化工部第一勘察设计院等 150余家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学校建设了“技术先进、环境一流,规模与多样性结合,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育人,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3.3 服务型“产学研”合作模式

我校突破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与省内外数 10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生产、教学、研发、培训四个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先后为沧州市供电公司、供排水集团、各县电力局、各县水务局培训技术人员 2200余人。为沧县、青县完成土地详查任务;为黄骅、中捷完成城区规划图设计任务;完成沧州市排水泵站分布式远程无线监控系统设计与施工任务、沧州市橡胶坝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东光、吴桥电力局完成农村电网规划;与沧州市水务局紧密合作,在水资源利用、保护、节水灌溉等方面完成了“咸水微咸水养殖试验研究”、“冬小麦膜孔灌溉实验研究”、“平原水库饮用水生物净化水质研究”、“节水灌溉技术优化运用研究与推广”等十几项科研项目。其中多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省山区创业奖及其他市厅级科技进步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 融合型文化互动合作模式

为让学生们能尽早接受企业文化教育,自觉培养企业意识,更加深刻的了解现实中的企业。我们和企业合作定期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请企业领导、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宣传企业文化,为重点合作企业开设企业文化选修课,和企业共同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同时合作企业也支持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赞助学校组织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如中国移动公司赞助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职工文艺比赛等,中国联通公司赞助我校举办读书文化月、安全知识竞赛等。

4 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

4.1 推进了教学改革

我校在多年实践和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与水利行业、水利企业对接,实现校企间的深度融合,以培养水利建设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实用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紧依靠水利行业的专家和水利职业教育专家,分析水利行业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归纳提炼出本专业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坚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新创建依托水利行业资源,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改革。

4.2 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新形势下企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我校与企业合作对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以培养工程建设一线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和实用的专业技能为目标,制定了“双段双企、工学交替”、“学训交替,工学结合”等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段双企、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以水利工程专业为例),第一阶段:第一学年两个学期在校内完成地形测量、地籍测量的基本理论的学习,第三学期利用半个学期的时间到企业结合生产任务进行实习;第二阶段:第三学期后半学期和第四、第五学期进行工程测量的相关专业课的学习,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该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学校—企业—学校—企业”的双循环,具有适应专业特点、学习针对性强、校企优势互补等优点。学生通过结合生产实践实现了和工程零距离接触,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职业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学生毕业后适应、胜任和顺利完成工作奠定了基础。双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4.3 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了专业的基本架构,学校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企业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将课程设置成不同的模块,模块之间、模块中的课程及教学环节之间有必要的内在逻辑,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各个环节之间满足整体设计要求。如根据水利行业职业岗位标准,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1]邓桂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137-139.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16).http://www.moe.gov.cn/.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1-09-29).http://www.moe.gov.cn/.

[4]Dale Williams.Learning from working[M].San Diego:Southwest Publishers,1967:29-36.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职业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