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2013-08-15

关键词:素养职业改革

张 君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规模日益壮大,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和教育部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要点,并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这种方针政策指引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课程改革也日见成效,尤其是近几年盛行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和工学结合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方面效果显著。但与专业课相比较而言,公共课程的改革程度和力度都相对不足,改革效果也不明显,严重影响了它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应有作用的发挥。这种现象甚至导致部分教育工作者误认为公共课程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可有可无。最典型的事例就是我国南方的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取消了与专业课程没有直接联系的公共基础课程。可以说,公共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处境已显尴尬。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高职公共英语虽然也一直在不断探索、改革,但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事实上,并非高职教育不需要公共课程教育,而是公共课程的教育模式没有跟上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毋庸置疑,专业技能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的突出特点。但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唯一目标,因为专业技能不等同于职业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正是职业院校与单纯的技能培训机构的重要区别所在。而职业技能的培养不仅包括显性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学习,也包括隐性的职业素养养成。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决定高职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要素。研究证明,把专业技能转化成职业技能的关键点正是隐性职业素养。公共基础课程正是培养高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课程自身的特点,在这方面的作用更是非同小可。那么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如何改革才能与不断改革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相配合,更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呢?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呢?我们结合英语本身的课程特点和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教学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改革尝试:

一、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知识特点、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潜能为主要目的,试图让学生走出单纯学习语言知识的圈子,把能力和素质的锻炼作为更重要的学习目标。所以学习内容的设置必须摆脱传统教材的模式,要利于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英语学科对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功能性。我们以《走出牛津》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学林出版社)中的内容为基础,进行增删,编排出适合自己院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把来自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的各种话题作为不同的学习模块。每个学期按照实际教学周数,安排一定数量的学习模块。话题内容比较轻松有趣,语料比较时尚新鲜,很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例如:网络购物、宠物天地、美景游览、茶与咖啡、吉庆佳节、数码产品、应聘现场等等。

课堂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语言学习的主体性和动态性,怎样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就怎样编排,把教师单向讲解的部分压缩到最低限度。如果把教材比作剧本,那么老师充当的是编剧、导演、观众的角色,而演员则是学生,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角。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侧重训练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减少单一讲解语法、词汇的学习环节。课文内容宽泛、实用,各个模块都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进行演练。模块话题尽可能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含量大,外延内容丰富,使之比传统的教材更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拓展和文化知识的习得。

这样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显区别于以应试题型为主要学习内容的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内容难度大的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更加有利于培养高职生的各种职业素养。

二、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就是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从单纯的学科教学或知识性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着眼于整个高职教育体系,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大平台上进行重新定位。我们认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应该开辟特色化教学的新途径,使其区别于中学教学模式和普通本科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我们从所在院校的实际出发,研究、借鉴全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多元智能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为理念,实行“通关式”教学模式。“通关式”教学模式是在分层次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三大模块、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通过“课堂集中学习、媒体自主学习、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达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三个模块主要包括课堂语言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堂语言实践训练和课外自主学习。三个层次主要是按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划分的。分层次教学从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开始实行。学生可以按照个人意愿,结合第一学期的学习体验和检测成绩,自愿报名,参加不同层次的分班学习。低层次班的学生通过测试合格后,可以“过关晋级”,升入到高一层次的班级进行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学习任务的设置比较切合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和本地高校资源,系统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使英语学习更加开放化、多元化、立体化、自主化。这种模式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优势潜能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目标比较明确。在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自信、自立、合作、创新、灵活、主动、品格绩效等重要职业素质,都会得到有效的强化,而这种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无疑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因为要在未来的职场取得成功,除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外,这些隐性职业素养的具备将起着关键作用。

三、教学活动改革

教学活动的改革紧紧围绕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目标开展。所有教学手段、教学手法的运用都是为了更好地为这一目标服务。把培养学生正直守信、踏实肯干、团结合作精神、自主创新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养贯穿在不同章节的教学活动设计中。例如:

(一)利用英美原声电影材料组织教学活动

在进行听说训练时,教师使用精选的优秀英语原声电影片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让学生合作完成对电影片段的模拟表演,让学生合作完成对电影画面的配音练习,能非常有效地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人际合作协调能力。让学生讲述影片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地理风貌、宗教信仰、政治事件、风俗习惯等,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活跃思维。

(二)利用多元的评估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传统的英语课程评估体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书面考试,取得规定学分。改革后的评估方法,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高为根本目的,以面试为主要方法,学科成绩的检测评定方式是开放的,多元的,立体的。考试时间更灵活,考试内容更丰富。基础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考评方式,只要用心,都可以凭自己的实力通过考试。评估方式的改革,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而且在考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务实、自尊、自信的良好品质。

我们把自主学习内容纳入评估范围,自主选择的学习项目占总评成绩的50%。自主学习内容除了演英语短剧、唱英语歌曲、说英语绕口令等才艺项目外,还包括创建校内英语学习网站、参加校内英语广播电台、组织英语学习比赛活动等项目。英语篇章背诵、东西方文化对比话题讲述等也在选择范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基础、专业特点、性格特点等进行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内容由教师提供选项范围,学生选定内容后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按要求完成任务后参加测试。对于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教师主要负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并进行定期检测,不占用平日课堂学习时间。由于自主学习活动内容丰富,而且实践性强,学生不仅可以“按需”学习,有效发挥个人的优势智能,而且通过学习活动,从多方面培养、锻炼了自己的基本职业素质。

四、教学资源配置改革

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中技或其它类型的中等学校升格后改建成的。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还处于原来的状态,所以师资质量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升格高职院校后招生规模扩大,而新增教师的数量有限,师资在量上也存在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尝试,以缓解师资质与量两个方面的需求矛盾。

(一)教师分模块教学

根据不同教师的教学特长,分派不同的教学模块任务。一些教风严谨,学科基础知识扎实的教师分管英语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工作。一些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教师分管第二课堂语言实践部分的教学工作。这样可以发挥教师自身优势,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

(二)教师分时间段教学

由于改革后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这样就能按照教师的实际情况,更加灵活地安排上课时间。自主学习集中辅导课和过关成绩检测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在线答疑和实践活动项目可以安排在晚自习时间进行。这样利于一些教师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有效利用现有教师资源。

(三)教师集体备课教学

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间的互相学习,也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全体教师先商讨拟定整体教学思路,然后每人分管制作不同话题的教课课件,最后集中所有课件材料作为基础版本,各位教师在此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以备使用。这种模式发挥了教师的各人专长,也提高了备课质量。

(四)有效利用当地高校资源

通过学校有关部门协商,充分利用当地高校的优势教学资源,促进自身的英语教学。听取讲座、使用自主学习媒体系统以及聘请客座教师等措施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们的教学资源。

总的来看,与原有的教学模式比较,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把英语学科学习作为一个平台,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英语方面的知识,而且有效促进了各种隐性职业素养的提高,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未来成功就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开辟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新途径。

当然,在进行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有来自教师本身的,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各种传统做法和观念的。但我们相信,高职公共英语只有不断改革,才会有出路,也才会不断发展。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立足发展的根本所在。

[1]陈晓端.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3,(1).

[2]魏景荣.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猜你喜欢

素养职业改革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改革之路
职业写作
改革备忘
我爱的职业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