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农民生活现状看如何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于聊城市农民的调查

2013-08-15赵明娜

关键词:家庭农民农村

赵明娜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山东 聊城 252000)

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始于农村的改革是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强劲推动力。20多年来,农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收人的大幅增加,物质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但是社会的变迁也影响着农村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又一个起点,也是加快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为此,在2011年底笔者组织人员对聊城市1000多名农民进行了关于农民生活现状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活动,以完善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期为新农村建设问题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围绕农民经济生活的现状和需求设计,其中部分问题可选择多项并按要求排序,以探究在农民经济生活现状对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需求偏好。该项研究采用标准化访问调查法,调查员进行入户访问并填答问卷。考虑到被调查对象和被调查问题必须能够准确反映当前农民经济生活现状,调查覆盖了聊城市8个县(市区),按照经济状况选出好、中、差三个层次乡镇,又随机确定出好、中、差三个层次村庄,共涉及1000多名农民。被调查对象无论是在区域分布、经济收入,还是在性别构成、年龄层次和文化程度方面都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较充分地反映了当前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9%。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为男性418名,女性582名,男女比例为1:1.39;从文化水平来看,以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为主,占62%,其次是高中(包括中专和职高)文化程度,占29.6%,大专文化水平的有4.9%,本科及本科以上程度的占3.5%。

二、从农民经济生活现状看新农村建设

(一)农民经济生活的现状

1.农民对家庭经济状况的评价。从农民的自我评定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民(62.4%)认为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但是相当一部分农民(25.6%)认为处于中等偏下、贫困水平,12%的农民认为自己处于中等偏上、上等水平;从对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来看,调查结果显示,48.4%的农民表示一般,说明农民对目前的经济状况还不是很满意,希望能过得更好一些。但是对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满意、很满意农民占到39.1%,有12.5%的农民对家庭经济状况不满意。

2.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集中在种植业和打工两个方面,但是从事商业经营也成为一些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种植业收入的占39.5%,外出打工收入的占37.9%,15.7%的家庭是靠做买卖,4.6%的家庭有养殖业及其他副业的收入,除此之外,有其他来源的家庭比例为2.3%。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转向其他非农行业发展,非农收入逐渐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显示出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向多样化发展。调查发现,打工和经商的家庭收入较高,可见非农收入对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农民家庭的支出状况。大部分农民的家庭支出主要涉及四个部分,即日常生活开支(59.5%)、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47.5%)、子女教育(43.9%)、看病就医(33.2%)及房屋改建(32.2%)。从每个家庭各个方面花费的比重看,排在第一位是日常生活开支(29.8%),紧随其后的是子女教育(20.7%)、房屋改建(14.1%),化肥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看病就医分别占到了13.5%和13.3%。以上数据可见,日常生活开支是农民的主要花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给农民带来了很大压力,教育支出仍然是当前农民负担的重头戏,另外,医疗费用也是农民不小的负担之一。

4.农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大多数农民家庭中家用电器基本齐全,电视、电话、手机、洗衣机、冰箱都走进了农民的家庭。农用交通工具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农用车的拥有比例达到了45.7%。而与过去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相比,摩托车、电瓶车拥有比例达到了50.9%。电脑的拥有比例也达到了24.7%,目前,汽车还只是个别富裕户的奢侈品。可见,农村家用电器的拥有量大幅上升,相信农民家庭的家用电器会越来越齐全。

(二)农民在经济生活方面的需求

1.农民预期的增收方式。调查发现,46.8%的农民家庭收支平衡,没有结余,对家庭经济状况不很满意,绝大多数农民都强烈表达出他们对增加收入的迫切要求。随着农民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民更愿意通过做买卖来增加收入,这也是带动农村市场逐步活跃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农民希望进一步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扩大规模,通过产业经营和特色经营来增加收入。

2.生产经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缺乏资金。大部分农民的家庭收支平衡,节余很少,生产经营中急需资金现象突出。虽然现在农村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大部分农村也都实现了“大联保体”,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贷款难问题,但是还没有形成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的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资金的缺乏还是大多数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2)缺乏技术。农民对知识技术的缺乏分为两类。一是农业实用技术。农民主要是通过收看电视和农户间交流等渠道了解生产技术,部分农民很少与农技服务部门接触,遇到技术问题,只有通过自己克服和邻里间交流这两种渠道解决,农民对生产型技术信息强烈渴望。二是就业培训技术。打工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打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增长了见识。但是农民工文化层次偏低他们渴望参加一些技能辅导班,接受培训,拓宽其就业门路;(3)缺乏信息。农民对信息的缺乏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市场信息、致富信息。农民的市场信息滞后、农产品销售渠道少。二是缺乏支农政策信息。希望能及时获得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

3.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在反映农民急需政府解决的问题方面,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到的次数最多,占57.4%,其他依次是:孩子的学费负担(43.9%)、养老问题(38.9%)、就业问题(24.8%)、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1.7%)等。

(1)医疗问题。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目前,农民群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以上,农民对农村合作医疗也很满意。但是乡村医疗诊所一般条件比较简陋,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相对来说并不高。在本地,农民看小病的问题基本可以解决,到城市“看大病难、看大病贵”的问题普遍存在。

(2)教育问题。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是目前家庭的主要支出。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一些孩子没有上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孩子厌学。对于一个普通农户来说,如果要支付一个孩子上大学,支出水平会更高,是他们的收入所不能支撑的。所以,教育支出可能成为一些农户尤其是有子女读高中和上大学的家庭“返贫”的主要原因。

(3)养老问题。现在农村家庭观念比以前有很大转变,许多家庭的“养儿防老”观念发生变化,农村家庭子女少了,一般是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农民对自己的养老问题普遍重视起来。

(4)就业问题。打工是很多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外出打工不仅要背井离乡,而且受到很多不公平待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宁愿少挣点钱也愿意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工作、就业。他们急切希望当地政府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5)农村建设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问题。农民希望政府从其受益最直接的地方入手,加快农村水、路、厕所圈栏和环境卫生的改造,切实解决农民“行路难”、“饮水难”、环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加大财政支持积极推广生物气化炉、沼气等清洁能源技术,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结语

(一)以农民增收为契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就是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民的富裕,必须使农民的收入来源多元化。一要坚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如发展特色农业,在有条件的地区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其他副业;二是地方政府要千方百计为农民打工提供便利,鼓励农民外出打工。有关部门不仅要为农民提供及时便利的就业信息,还要为农民解决后顾之忧。

(二)把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着力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如对农民种粮给予直接补贴,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大多数农民对农业农村政策给予很高的期望和评价,并希望党和政府继续保持和改善,能够在政策和财力上继续帮助他们。希望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涵盖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供需矛盾突出。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将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着力点,在宏观上确立建设农村社会事业的战略目标及其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三)动员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但也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农村地区的财政收入有限,农民的经济条件差。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众人拾柴火焰高。要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人才、物资和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开创各方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局面。

[1]赵萌.从农民需求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于对河南省荥阳市桃李村和东史村的调查[J].农业纵横,2008,(9):59-60.

[2]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新农村建设:来自浙江农民们的看法[J].农业经济问题,2006,(10):49-52.

猜你喜欢

家庭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