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的语用功能

2013-08-15

关键词:用语课堂气氛言语

周 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一、引言

所谓教师话语,是指教师为了组织和完成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主要媒介,是教师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Nunan(1991)所说的那样,在外语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至为关键,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要通过教师话语才能得到有效传播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因为教师语言本身起着对目的语的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1]而且,教师话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除了Nunan所说的示范性功能外,教师还使用语言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从而激发师生互动,体现了教师话语的交际功能;此外教师话语中所承载的知识信息、文化信息以及道德理念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这里体现了教师话语的教育功能。

二、关于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在以言行事。言语取效不仅是文字句法的语义问题,而且还涉及到语用问题。Austin认为,说任何一句话时,人们同时要完成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行为本身,言外行为指的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施行的一种行为,言后行为指的是说话带来的进一步后果。[2]1979年Searle继承和发展了Austin的理论,他强调三种言语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三种言语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相反,它们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很好地解决了Austin关于言语行为假设中自我矛盾的地方。他大胆地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的假设,认为每个话语事件(Speech Event)都代表一个言语行为,只不过有时候这个行为表现得较为直接(direct或 explicit),而有时候表现得较为间接(indirect或implicit)罢了。[3]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无论对语言研究还是对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以及语言习得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论框架,尝试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做出描写和解释,同时验证言语行为理论的解释力。

三、教师话语的分类

本文根据教学话语在完成具体一堂课中所起的作用把教师话语分为:课堂组织用语、讲授用语以及反馈用语三种。课堂组织用语是教师话语最基本的一类,因为无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都必须有组织课堂活动的语言输入形式,如:问候寒暄、分小组布置任务,调节课堂气氛等。讲授用语是教学语言的主干,是教学中应用最广的讲授法的语言表现形式,在教学实践中,讲授用语往往贯穿在课堂全局,包括讲解语和提问语。反馈用语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理解性的反应、做出评论或进行纠错等。下面将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下,从这三类教师话语的表现形式,分别分析其语用功能。

四、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的语用功能

(一)课堂组织用语

1.问候语

问候和寒暄是教师每节课开始时都要使用的课堂用语。英语课堂上教师常用“Good morning,class! ”“How are you today? ”等方式来表达问候。这些话语本身并没有太复杂的结构和很深奥的意思,但是,在课堂语言环境中,它可实现言语行为理论的三种言语行为。首先完成了言内行为,即向学生问好,达到交际意图;同时完成了言外行为,即通过与学生问候,建立课堂秩序,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此外还完成了言后行为,即通过与学生问候,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习惯。

如果英语教师只是形式单调,千篇一律每次都只是机械地重复“Good morning,class!”此问候语只是完成了言内行为和言外行为,却不能完成言后行为。因此,教师话语应该多采用一些让学生感到亲切,使他们有进行进一步交流的空间的问候寒暄语。如:How was your weekend?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Were you busy studying? You know what,today is a special!等等。这些问候更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使师生之间更有交流的空间。[4]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使用利用语境和情境进行师生交流的形式进行问候,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欲望与空间,使言后行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指令语

指令语是指教师为了组织和维系课堂流程所采用的语言形式。其在课堂中可以起到管理和过渡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这种语言形式常有“Let’s begin our class”“sit down,please! ”“Let’s go on …”“follow me”“listen it carefully”“pay attention to…”等等。这些指令语的语言结构简单明了但也包含了三种言语行为:其言外行为是教师展示了自己的教学安排和进度;言内行为是学生通过听懂此类指令语能更清楚明了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言后行为是学生们提高了他们的听课效率。为此,教师应合适的使用有效的指令语使课堂秩序井井有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此外,笔者观察到指令语常常以祈使句的形式表达,因为祈使句具有简明扼要,果断有力的特征。所以教师为了让学生去做某事或完成某个任务,往往使用祈使句来达到目的。但是祈使句也同时会引起学生心理紧张,从而影响他们执行指令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言语环境和不同的学生采用“Let’s”句,或采用语气较委婉如“would you…”,“could you…”等的“请求”式疑问句发布指令,以缓解学生执行指令时的心理压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3.课堂气氛调节语

课堂气氛调节语是指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所即兴发挥出来的一种教师话语形式。其并不是每节课必有的教师话语形式。但是通过笔者观察发现:如果教师合理地恰当地运用了课堂气氛调节语可以使学生们听课更加积极、主动、认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气氛调节语的内容与形式不定。其常见内容的有:讲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哲理小故事,名人的逸闻趣事,教师的亲身经历等等。其具体的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景来决定。形式上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甚至是肢体的。所以有时候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甚至一声咳嗽也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

虽然课堂气氛调节语内容和形式不定,但是其仍然具有言语行为理论的三种行为。首先,说出课堂气氛调节语时完成了言内行为;同时也完成了言外行为即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暂且放松,或者使沉静的课堂变得活跃(此行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场景来定)。最后这个话语的言后行为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笔者也观察到有些大学英语教师不恰当地运用课堂气氛调节语,导致了言后行为无法实现,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课堂失控。所以在运用课堂气氛调节语时,教师要注意言语行为理论的适用条件,和具体的教学场景,争取达到预期的言后行为。

(二)讲授用语

1.讲解语

讲解语是指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采用的具体的话语形式,也是英语课堂活动中最常见的传授信息言语行为,约占课堂时间的1/3甚至1/2。教师通过讲解来呈现语言现象,解释语言概念及其使用规则,示范语言使用的情景等,达到使学生学会使用语言的目的。[4]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和中心,教学活动多半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呈现的形式完成的,教师经常会因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差而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在课堂上经常放慢语速,或是用最简单的句式,有时甚至用中文进行讲解或示范,而没有加入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结果学生得不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不分语境和场合机械地套用,引起语用失误。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教师通过讲解(言内行为),来呈现语言现象、解释语言概念及其使用规则、示范语言使用的情景等(言外行为),达到使学生学会使用语言(言后行为)的目的。教师的讲解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入形式。因此,外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时应结合语境,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用英语交流的条件和机会,最大限度地提供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他们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来学习语言。

2.提问语

提问语是一种典型的教师话语,是指教师为了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激起学生注意力,诱发其参与课堂的热情而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在教学中起到调查和组织的功能。其按问题形式,可分为特殊疑问句提问、一般疑问句提问、选择疑问句提问和陈述句提问;按回答形式分,可分为限答式提问——封闭的、限定答案的提问,以及非限答式提问——开放的、允许有不同答案的提问。[5]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看,提问本身就是言内行为的实施,言外行为就是提问的组织与调查功能,而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就是提问的言后行为。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多采取开放式的提问形式有助于解放学生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提一些非限答式的问题,更容易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作深层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培养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反馈用语

反馈用语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理解性的反应、作出评论或进行纠错等。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看,反馈用语本身是一种言内行为:对学生回答和表现的赞赏或批评、纠正体现其言外行为;而其言后行为则体现在不同的反馈用语传达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对学生心理引起不同的影响。肯定反馈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否定反馈往往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以沉默来拒绝回答或参与课堂活动。[6]

而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指出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或作业中的不足,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应多采用肯定反馈的形式,如"OK!”“Great! ”“Wonderful! ”等,肯定学生的成果,给予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而在使用否定反馈时应尽量采用委婉的表达方式,如 “Your answer is good;but it can be better like …”“You can improve your answer in this way…”,不直接打击、伤害学生勇于尝试的信心与劲头,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师话语对学生有着示范的作用,因而教师话语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活动在本质上也是一种交流,体现了教师话语的交际功能和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应当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使用更加准确、精炼、合适的语言进行授课,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c,1991.

[2]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亢江瑶.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J].文教资料,2005,(24):98-100.

[4]刘丹丹,陈立平,吴广平.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语教师课堂话语[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6):60-64.

[5]陈蔼琦,曾淡君.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教师语言的语用功能[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1):54-57.

[6]钟珍萍.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变化的语用启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8(10):138-140.

猜你喜欢

用语课堂气氛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浅谈课堂气氛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礼貌用语大家学!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关于冬天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