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教育观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3-08-15廖秋梅陈冬林阳锡洲

关键词:人本主义政治思想

廖秋梅,陈冬林,阳锡洲

(1.湖南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 学工部,湖南 长沙 410128)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从根本上说就是以人为本。如何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人本主义教育观的理论概述

人本主义教育观是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思想上的集中体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60~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其主要观点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健康人”而非“病态人”的经验,经验本身及其对个体的意义居于首位;成长与发展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其中,自我的充分发挥和实现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人并不是被动地受到遗传、风俗习惯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具有整体性、完整性、独特性、创造性、主动性以及可以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能动的选择;人的本性由经验、潜意识和情感所蕴育,但不为这些因素所限定,人具有追求自我选择、自我实现和健康人格的人生目标。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潜能、价值、经验、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1]。

脱胎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教育理论,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它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一)主张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反对无目的教育。人本主义教育观最为关注的不是建立一套成型的技术,而是成长的目标,倡导如何做人、成人的教育。正如马斯洛所言“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个性能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程度的发展”[2]。

(二)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提倡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

(三)反对传统的学问中心课程只重视认知的发展与智力的优异,提倡人性中心课程,即肯定人的情感、情绪和感情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坚持课程要从培养完整的学生这一立场出发,主张统一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感情和理智、情绪和行为,强调开发人的内在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四)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倡导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重视人、尊重人,树立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尊重每一位学习者,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

二、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以人为本,让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重视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新世纪、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做到以人为本,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一)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思想状况更加复杂化

首先,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及大众化,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有所下滑。扩招使得生源范围大大拓宽,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社会角色、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生活环境对个体的性格特性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的总体思想状况更加复杂和缺乏规律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问题随之出现很多变数。这既加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也增大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其次,随着社会多元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发展,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商业化、社会化、多元化的开放性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传统的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核心、高度集中统一且相对封闭单一的校园文化环境变得复杂化,作为社会文化环境重要参与者之一的高校学生,他们的价值取向也随之受到冲击,部分学生追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网络快餐文化、流行音乐、暴力影视文化等各种现代时尚元素对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另外,长期的家庭教育导向扭曲,也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部分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分数,而忽略了孩子思想品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发生扭曲,个人价值不能正确定位,功利化倾向严重。

第三,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高校中的独生子女群体相对庞大,大部分独生子女都存在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窄,自理自立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等缺点。他们进入高校后难以适应学校生活,遭遇挫折,容易一蹶不振,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由于受其自身素质或所学专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求职过程中一直处于劣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协调解决不同教育个体所面临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任。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注意一般学生的共性,也要兼顾部分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体现管理的个性化,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性化[3]。

(二)从高校及其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硬件设施不能及时更新扩充,经费投入不足,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舒适的学习生活施设和环境,导致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较大,从而对学校产生不满情绪,形成比较偏激的思想观念,抵触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扩招也给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部分学校由于每年的招生人数较多,专门从事学生辅导工作的教师匮乏,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些学校的辅导教师的工作边界不清,日常事务性工作任务繁重,根本无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高校的引入,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受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冲击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他们开始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工作中表现出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倾向,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及灵活性。这些消极现象虽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主流,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困惑,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利。

三、以人为本,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基于上述问题与矛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需求

1.以人为本,建立高校文化长廊。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对尊重的需要是人的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求的一部分,是人对自我评价和自我尊重及社会评价和社会尊重的渴望[4]。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精神需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文化背景差异。高校在组织和开展各种传统的专业性强的竞技竞赛活动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参加的社团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本人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活动,达到即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又能提高本人能力的目的。开展各种学术研讨会,激励学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培养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行动,让每位学生都能在社会实践中收获知识,锻炼自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尊重个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导向。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个性发展以及意识形态形成和定位的重要时期,也是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形成民族精神支柱的关键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鼓励学生突出个性、全面发展,努力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同时要开展不同活动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通过教育熏陶来明确和提高对民族传统的认同感。

3.激发学生潜能,发挥高校党团组织的作用。高校学生相比中小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课余时间,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潜能,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党员和团员是学生群体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群体,他们是党的重要成员和得力助手,应注重吸收优秀学生加入党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自我教育的潜能和率先垂范的作用;加强学生社团的自我建设,发挥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4.创造条件,构建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和谐校园建设既要加大对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投入,也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更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整顿治理,全方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周边环境的好坏对学校师生的正常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学校要联合相关部门依法取缔不合法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联合周边社区、街道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共同构建和谐有序的学校教学环境。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

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高校要从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高度认识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了,相应的学生素质才能提升。

其次,加强理论培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水平。要通过在职培训、鼓励攻读更高学历等方式,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尤其要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的学习和培训,引导他们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定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教育教学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第三,健全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既要抓精神文明建设,也要采取适当的物质利益和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定期进行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评定,在职称、职务、住房、奖金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等。鼓励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论文撰写和课题研究,并给予适当奖励[5]。让教师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433-470.

[2]马斯洛.人性能达到的境界[M].林方,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8):193.

[3]仲崇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8):57.

[4]庄灵灵.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59.

[5]刘新英,杨坤,邓雪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8):97.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