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崛起——传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2013-08-15薛改辉

关键词:中原地区河南旅游

薛改辉

(平顶山市委党校 哲学教研室,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中原地处中国的心脏腹地、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2011年十一国庆前夕,国务院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国家级经济区的第四个国家级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河南全省、安徽西北部、山东西南部、河北南部和山西东南部,共30个省辖市。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中原地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资源丰富,传统工业基础好,在经过三十来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沿海地区的区位之优势,利用中国经济对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迅速发展崛起,中国政府为了改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严重的地区差距,在上世纪初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处于承东启西地位人口众多的中部地区却显得落后了。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地区的崛起对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再崛起,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从中原地区发展传统文化旅游方面对中原地区的崛起意义来探讨这一产业的发展。

一、旅游经济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传统的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信息极其不发达,人们整日为生计奔波,过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的自然经济的生活。在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就是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以及小商品经济等,当时基本上不存在旅游经济这一部门,虽然有人喜欢游历天下,例如唐朝时的李白,游历当时中国的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许多传之长久的优美的山水诗歌,宋朝时的苏轼喜欢游历,写下了许多的游记性的散文,明朝时的徐霞客是中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写下了重要的游记性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

随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在西方,从18世纪中期,首先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在其后的几个世纪向全世界扩散。由于,工业革命在西方的进行和全世界的扩散,使生产力迅速的提高,这样在原有的传统的经济部门之外,又出现了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新兴的经济部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西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福利国家的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并且由于福利国家的建设,人们已经像以前那样面临着种种的危机。所以人们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就需要提高生活质量,这样旅游业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并且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的经济部门。在传统社会,农牧业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在工业社会,工业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我们中国在近代一直有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就是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在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已不是农牧业和工业等这些生产部门,而是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占重要比重的社会,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其经济比重超过70%。农牧业占经济的比重大的社会一般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工业占主要比重的社会是工业化社会,而第三产业占重要的比重的社会是现代社会。所以,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是一个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现在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大力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改革和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对我国实现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它资源消耗少,产生的废物少,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小;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经济部门,而中原地区人口众多,首先,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的河南就有超过1亿的人口,居全国所有省市区的第一位,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那么大力发展中原地区的旅游业,对提高这一地区的劳动力的就业有重要的意义;发展旅游业,还可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对外发展旅游,大力吸引国外游客,还可赚取外汇,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效应,这样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与旅游紧密相关的,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的发展。许多国家的旅游业十分的发达,不仅是西方发达国家,包括一些东南亚发展中国家,泰国的旅游业就相当的发达,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增加了就业,新加坡的旅游也为新加坡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因此,要实现中原崛起战略,必须大力发展中原地区的旅游产业。

二、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旅游的现状

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在历史上,中原地区长期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国家有八个古都,有四个就在中原地区的核心的河南境内,即被称为九朝古都的洛阳,殷商古都、甲骨文的出土地安阳,七朝古都开封,商朝古都郑州。因此,在中原地区有大量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如洛阳的被称为佛教祖庭的白马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中心的龙门石窟,被称为中国武圣人,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忠义精神的关帝圣君关公的安身之地关林,它是与山东曲阜的孔林并称的两个圣人墓地被称为林之一,传统的洛阳牡丹文化,古人描写牡丹的著名诗句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百姓皆欲狂。”洛阳还有许多古迹遗存等待我们去保护和开发。郑州有中国禅宗的发源地、中国的武术圣地——少林寺。在开封有屹立千年的铁塔,有更古老的婆塔,有闻名中外的相国寺、龙庭等文化旅游资源,有现代根据宋朝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建的清明上河园,每天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安阳是殷商时期的重要的古都,发现了十几个商王墓葬,最重要的是甲骨文的发现,不仅为中国的文字找到了源头,并且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情况提供了许多文字资料,可以对一些中国的古籍记载的不太清楚的历史进行互证,为中国商朝历史的确实存在提供了证据。洛阳的龙门石窟、安阳的殷墟、郑州的嵩山天下之中古建筑群已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河南历史文化遗存达28168处,拥有一大批垄断性、多种类、高品位、高密度的传统文化旅游资源。

中原地区这么多的传统旅游文化资源,有的已经得到了开发,每天都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但是这种开发与其潜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下面就以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河南为例来看看,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方面的不足。入境旅游与河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很不协调,2008年河南接待海内外游客近2亿人次,占全国总数的1/8,但入境游客仅104.3万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数的0.8%。郑州、洛阳的入境游人数分别排在全国的第32、33位。实际上,河南接待的游客多半都是短线旅游。这表明河南目前已是文化旅游大省,但还不算文化旅游强省。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知名品牌少,河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到目前,河南叫的响的文化旅游品牌也就是郑汴洛文物古迹旅游路线。虽然这条线路荟萃了河南文化旅游的大部分精华,但对于大多数现代旅游者来说,这种“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式的文化旅游,已经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另外,由于长期以来对文化旅游开发投入不足,对文化旅游景点的宣传远远不够,所以中原大地的文化旅游产品也一直没有形成知名的品牌和应有的市场占有率。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河南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藏在这里的东方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决定了河南旅游必须要走文化旅游之路。但是,目前河南文化旅游的主流仍然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河南发展文化旅游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上、文化的内涵挖掘还缺乏深度、文化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文化的附加值比较少。

总之,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还没有做到很好的保护与开发。

三、搞好传统文化旅游的措施

要搞好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发掘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河南旅游最有价值的内容就是文化旅游,只有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旅游资源,才能获得开发的成功。最近几年深受重视的文化旅游产业就是依托对人文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作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兴旅游产业,它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河南文化旅游产业首先要重视的是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其核心是向旅游者提供这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

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要发展河南文化旅游必须要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可在其他省市进行相应的广告宣传,同时与国内外的旅行社、宾馆开展合作,设计出更多具有河南文化特色的专项旅游项目。同时政府也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在与外省的经贸合作中打旅游牌、文化牌,从而来推动河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加强联合宣传促销,统一规划设计旅游线路,树立河南旅游的整体形象。

搞好资源创新,努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在河南省丰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用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论是旅游产品或者是演出项目,都不能把眼睛只盯在门票上,而是要在产品深度开发和拉长产业链条上下工夫。河南要学习云南和陕西的经验,充分利用本省文化资源优势,下工夫加强创意产业的开发力度,有效拉伸和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的文化旅游产品。

加大对人文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这种保护应包括恢复性保护。由于中国古代建筑多以砖木结构为主,这种建筑与西方的以石材建筑相比,抗自然的侵蚀能力不强,再加上兵火水灾,许多宏伟的、代表中华精神文化的建筑已经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现存的有些建筑由于开发保护不力,也面临着毁灭的危险。例如,七朝古都的开封现存的古城墙的长度仅次于南京古城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由于人为的破坏和保护不力,大多地方已失去雄伟的历史原貌,有的地方坍塌严重,有的地方城砖已不知去向,上面荒草杂树丛生,有的地方已成为垃圾场,甚至有许多人的大小便的痕迹,让人看了心酸。西安的古城墙由于保护完好,现在已经是古都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的存在提高了城市的品味,显示了古城的真正的特色——古,而反观开封,不知保护,从里看,那只是长满杂树荒草的一道土丘,这不但不能提高城市品味,反而大大损害了古都的形象。西安还把城墙开发出来,作为一个景点对游人开放,门票三十,上面配有自行车,游人掏五十元钱,就可租辆自行车,骑车在古城墙上从高处欣赏古城的风貌,而开封城墙却让人感到不久就要泯灭于历史之中。而洛阳为了建设新社会,把古城墙作为落后反动的象征而予以拆除,但现在又造假城墙、城门,要知今日,何必当初。因此要对处于危险之中的传统文化资源予以保护性开发。

总之,开发保护中原地区的众多传统的人文旅游资源对中原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除了经济意义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传统文化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能够潜移默化的加强中国人对我们民族国家的认同,提高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因为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精神,为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提供了认同的媒介。因为“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传统文化,它是区别这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永恒标志,是支撑这个民族脊梁的精神。①”“民族是指一个人类群体内部在文化和政治上达到了较高的认同,并以这种认同来区别其他文化和政治群体。”②

注 释:

① 转摘自《神农新考之五(上)》,大河报2011年4月2日第10A版。

② 阎学通、阎梁:《国际关系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第72页。

[1]鲍勃·麦克彻,希拉里·迪克罗.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周斅源.旅游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谢元鲁.旅游文化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李伟.旅游文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吕世范.中州览胜[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中原地区河南旅游
中原地区品种齐全的果树苗木大规模繁育基地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中原地区储气库建设研究与实践
打造中原地区航空人才培养高端平台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旅游
“栾川人”中原地区远古人类的一次重要发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