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创新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

2013-08-15李佑球刘蓉宝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同胞中华文化中华

★ 李佑球 刘蓉宝

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与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主要职责是开展中华文化的研究、宣传、培训、交流、弘扬和推广工作。从2004年挂牌成立以来,始终围绕文化统战这一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推广交流活动,尤其重视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工作,从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

一、主要做法

(一) 重学习,提素质,夯实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理论基础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外行领导不了内行”。要做好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首先必须要学好中华文化,研究好中华文化,掌握好中华文化,真正成为文化人,成为文化统战的“里手”,在文化统战工作中能用文化交流,用文化沟通,用文化赢得人心。近年来,学院始终把学习中华文化、研究中华文化作为开展文化统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从提高工作人员的人文修养和自身素质入手,狠抓学习,加强研究,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夯实文化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根基。近年学院研发了相关讲课专题20 多个,如《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及其主要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与中华道德重塑》《“三礼之学”与中华文明》、《东方圣经〈论语〉的做人智慧》等,先后在港澳台文化研习班、各类主体班宣讲中华文化。公开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如《海外文化统战工作初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与阶层关系构建》、《多党合作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学院还组织完成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华文化经典导读实验》、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与健康人格培养》。2012年,《文化认同与海外统战工作》获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招标课题立项,为学院加强海外文化统战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出版《印章艺术》、《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等书籍多部,其中《中华国学经典诵读课本》系列丛书多次再版,在海内外影响广泛。

(二) 创特色,显优势,找准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切入点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不论干什么工作,首先要抓住关键,找准突破口。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把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师资培训作为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的切入点,坚持不懈有序推进。为了创设文化统战工作的新特色,打造品牌,学院分别选择十余所城区和农村有代表性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实验,在让港澳台及海外的大中小学生诵读好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方面摸索规律。同时,学院积极培训港澳台中华文化教育师资。截止目前,学院已经成功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18 期。每期都有来自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泰国、英国等地的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总计300 多人次。涉及机构包括台湾高雄市老庄学会、高雄县经典文教协会、孔孟圣道文教基金会、崇义文教基金会、泰国世界光明慈善协会、马来西亚崇德读经教育中心、香港德慧经典文化协会、弘扬中华文化协会、国际经典文化协会等。这些学员大多数是各类经典教育组织的负责人,层次较高,影响力较大。他们回到所在地后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港澳台及海外的传播和研究,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文化,凝聚海内外同胞合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 多交流,常指导,建立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网络

密切加强同港澳台同胞联系,进而打造同心合力工程是开展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的关键。十余年来,学院通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加强与港澳台相关文化机构的联络,确保文化统战工作渠道通、效果好。一是积极邀请港澳台同胞来院访问。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学院先后接待港澳台同胞来院访问2000 余人次。组织他们到湖南省博物馆、岳麓书院、岳阳楼、张家界等地参观考察,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湖湘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二是积极派员到港澳台地区,开展中华经典教育宣讲座谈。学院副院长刘孝听曾两次到香港,向公立学校、社会各界介绍大陆公办学校和文化机构开展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的做法和经验。三是加强对港澳台中华经典文化教育机构的指导。目前,学院在港澳台指导的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培训机构多达20 余所(个)。四是指导港澳台相关机构出版中华经典教育刊物。目前,经我院指导出版的各类书籍、刊物10 余种,既有中华文化经典诵读读本,也有相关理论研究专著。其中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经典导读》、《中华文化承传》系列书籍在港澳台大中小学校及社会各界深受好评。

(四) 办活动,聚人心,丰富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载体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缺乏载体,就不可能有文化统战工作的成效。学院始终注重以特色活动凝聚人心,以特色活动汇聚人力,确保文化统战工作务实推进。

1.经典诵读大会让海内外炎黄子孙手牵手

2004年7月,首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香港举办。大陆、港澳台、海外千余名炎黄子孙手牵手诵读《论语》、《道德经》等经典篇章;2005年7月,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北京举行,八达岭长城再次响起“各美其美,天下大同”振聋发聩之声;2006年8月,台北、香港、南京、西安、马来西亚、新加坡同时举行第三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实现了万名炎黄子孙齐诵中华经典,共迎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之壮举;2007年7月,第四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香港、深圳两地隆重举行,来自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50 余所中小学校、10 余所读经中心的师生与大陆学子再次齐聚一堂,共诵中华经典;2011年7月,第五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湖南长沙举办,来自海内外的1100 余名热爱国学的专家、学者、教师、学子们汇聚一堂,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成果与经验,探索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的模式和规律,再次唱响“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构建和谐世界”主旋律。“经典之声”展示了全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近十年来取得的成果,创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者交流的平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两岸四地学生交流活动让学子心连心

2003年起,在香港中国烛光教育基金会资助下,学院先后五次组织台湾、香港、澳门学生来湘开展“诵读经典、心系中华”的中华文化“寻根之旅”,来自香港可风中学、可道中学、葵裘中学等10余所中学和台湾孔庙亲子经典诵读班等共计312名师生与湖南学子一道互动联欢。活动期间,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学生还参观了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北京大学、湖南省博物馆、张家界等文化名胜景区。每次活动结束,台湾、香港、澳门学生与湘籍学子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难舍难分,场面感人至深。

3.经典教育交流展示凝聚两岸四地同胞情

2009年2月,学院在香港与国际经典文化协会(香港)、香港大学联合举办了首届经典翘楚榜经典知识水平评核颁奖典礼,共吸引了全国及港澳台等地约1200人参加。2011年11月,学院在北京与中国青少年发展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艺术团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华文化经典教育交流展示活动,吸引了来自大陆、香港等地的近200名中华经典教育工作者参加。大家通过吟诵、武术、礼仪、古琴、古筝、京剧、皮影戏等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012年3月,学院与香港国际经典教育中心在香港主办中华经典教育论坛,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一些文化机构共同探讨交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了港澳台青少年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二、主要收获

(一) 增强了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认同

学院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开展经典诵读和经典教育展示评选等活动,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展现在了港澳台同胞面前,满足了港澳台同胞传承中华文化的期待;通过出版系列诵读教材、中华经典教育经验书籍,补充完善了港澳台中文教材体系;通过加强港澳台中华经典教育师资培训,将中华文化传播的种子洒向了港澳台和海外各个角落;通过巡回讲学、座谈交流等方式,将大陆开展中华经典教育的经验进行了展示。这些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系和发展了与港澳台同胞的联系和交往,增进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二) 探索了港澳台同胞学习中华文化的方法规律

长期以来,围绕如何在港澳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这一主题,两岸四地相关机构多次展开了交流和研讨。实践证明,在港澳台开展中华经典教育,不仅可行而且高效。通过诵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港澳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显著提高,识字难的瓶颈得到了较好解决。同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通过使用中文经典教材,比如《论语》、《大学》、《诗经》《易经》等,帮助港澳台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真正实现了中华“根文化”的普及教育目的。

(三) 争取了港澳台同胞人心的回归

争取人心回归,广泛团结爱国爱港爱澳力量,是开展文化统战的根本目的。我们通过举办活动和开展港澳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激发了港澳台同胞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他们服务祖国的意愿。香港世界健康素食文化推广协会温雪珍会长,常年来一直奔波于两岸四地。在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中,她三代同台诵读中华经典,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台湾学者吴陈正雄,以70 多岁的高龄,在本可颐养天年之际仍默默付出,纵使艰辛也觉得甘甜。澳门薛亚雄、何伟添等人,则在澳门大学成立了中华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为把澳门打造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展示台、直通道而奉献不辍。

三、主要启示

(一) 开展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要创新形式

开展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要创新形式。一要润物无声。运动式、会议式的统战方法固然重要,但很难真正走进港澳台同胞的内心深处。小范围、可持续的文化交流活动更深入人心。二要善用资源。通过港澳台人士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以巧妙的形式将中华文化灌输到青少年心中,既能满足港澳台同胞的文化需求,又将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思维巧妙融入其中,有效地增加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二) 开展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要抓住着力点

我们认为,开展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要充分发挥好港澳台同胞的主体作用,尤其是要发挥好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爱国人士的作用。他们长期生活在港澳台地区,既有身份的便利,也有时机的优势。我们高度重视港澳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师资培训,通过培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师资,通过他们来宣传推广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文化“扎根”的目的。

(三) 开展港澳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要注重规律性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在港澳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一要从小范围开始做起,由点及面,最终汇成洪流。二要从青少年开始,尤其要从幼儿园开始。青少年价值观念尚未成型,容易受到熏陶。在具体操作时,可先从私立学校到公立学校,从农村到城镇,从教师到校长,从学校到社会。这是因为,私立学校办学灵活,加入中华经典教育学习内容较易实现;农村学校社会关注面小,推行过程中阻力较小;教师直接影响学生,且范围较小,效果较好。三是培训形式要由业余班、周末班逐渐推广至全日制中小学校。四是教材选择要由易至难。港澳台青少年中文功底较差,应循序渐进,否则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欲速则不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要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更加高涨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出色的业绩,鼓劲再鼓劲,努力再努力,继续坚持不懈地做好港澳台文化统战工作,开创工作新局面,为湖南统一战线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同胞中华文化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