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民主与新时期中国政党制度构建

2013-08-15戴晓娟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执政党政党民众

戴晓娟

(韶关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一、网络民主涵义及其在中国的现状

随着近二三十年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网络表达政治思想和意识的意愿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民主由此诞生。网络民主这个新名词,早在1995年就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提出,他指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1]。另有一学者肯尼斯·黑克尔对网络民主有这样的解说:“克服时间、空间和其他物理条件的限制,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和网络交往,而去努力实践民主,对传统的政治实践来说……不是替代,而是丰富。”[2]

以上是国外专家对网络民主的看法。网络民主是“公众通过网络来讨论公共事务,并通过投票来决定公共事务这样一种民主制度发展的重要进程”[3]这是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的观点。

综合以上观点,网络民主可以定义为是公民通过互联网络针对公共问题,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

1994年中国就接入了互联网,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民数量呈现出几何倍数增长,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报道,2012年7月25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数码展览会上,中国工业信息化管理局公布至2012年6月底,全中国的网民人数规模已经到5.38亿,这个数字比上一年同一时期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全中国的手机网民人数规模已经到3.88亿,比去年同一时期提高了18个百分点[4]。从这个数字不难看出,按照这样的速度,意味着中国接近一半的人已经或者说正在通过网络实行民主政治参与。

二、网络民主有其自身的特点

1.直接表达意见。网络民主有着和其他公众参与政治的不一样的途径,就如代议制,只要是在计算机面前,无论谁都可以通过网络针对某一问题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无需通过中间代表来间接表达。对于参政议政信息,无论谁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并通过电脑直接实现参与政府相关决策的制定,以及监督政府对决策的执行效果。这样的做法,可以简化以往民众政治参与的程序的复杂手续,提升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这样就大大加强了民众与政府的沟通,使政府可以更直接的了解民众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发展民主政治。

2.机会均等。网络民主有一大特点就是其天生的平等性,这主要表现在“话语权”这个问题上,就是说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地位如何,经济状况怎样,都可以在互联网这个平台来实现你对政府行为等的参与政治,这个机会是均等的。

3.方便快捷。网络最大的优点是改变了政府与公众沟通对话的方式,公众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有关公共政治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也可以第一时间知晓政府相关的政治决策以及对相关政治问题的表决结果等,公众也可以最快捷地反馈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政治意见及态度,这与传统的政治参与受限于时间、地点乃至是成本制约的有明显的优越,这也为民众方便快捷实现政治参与提供最有效的途径。

三、网络民主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 (即政治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和重心。网络民主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兴的民主形式,必然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产生巨大的影响,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建设既是促进,也是挑战。

(一)积极作用

1.为民众政治参与,实现党的政治文化社会化提供了新模式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诞生和发展了网络民主,而网络民主的兴起突破了以往政府和民众的沟通模式,这对执政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创造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新途径。

2.为我国政党制度提供了新的监督模式

我国的政党监督由党内监督、民主党派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等方式,其中民众的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但是这种监督模式和西方政党竞争体制下的监督相比,显得薄弱了些,尤其困难的是对于同级党政领导人的监督,特别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更是形同虚设。在这点上,网络民主监督可以弥补此项不足,因为网络监督一是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二是监督覆盖面广泛,三是民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技术手段通过各种网络形式,以高速、快捷、简单、清晰的方式和方法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形成一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民主监督的 “天网”。

3.对于进一步完善建设与时俱进的党组织有促进作用

从网络民主的定义可见其是一种新兴的政治技术,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各个党员都要与时俱进学习和掌握这种政治技术,即如何通过互联网直接与民众沟通交流,如何通过互联网信息元素辨别信息的真伪从而教育广大民众等等,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熟练和掌握这种新的政治技术技能,也只有掌握了这种技能才能更加熟练操作,方便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贴近民众,第一时间了解民众的诉求,这对于进一步完善建设与时俱进的党组织有促进作用。

4.对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协商制度其根本特点在于执政党所有重大决策的出台都遵守于“协商于决策之前”[5]的原则,这正是制度的民主化体现。但是,任何决策的出台,其过程是复杂和艰辛的,因为要使决策符合民心民意,这就需要政党和民主党派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掌握当前市场信息。网络民主就可以起其应有的作用,执政党可以通过网络把决策的相关内容细则公诸于众,执政党和民主党派可以通过网络市民的回复等方法知晓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决策出台前的协商工作做得更好。这对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与程序的完善和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制约作用

1.网络民主在某种程度上动摇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

网络民主对执政党政治合法性从两方面分析,有利的一方面因为网络可以不限时空等其他条件的制约,这样全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程度高,对民主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不利的一方面,当前网络的监管相对薄弱,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诉求,这就给不法分子利用这个平台,来煽动、蛊惑和动摇网民的政治信念,破坏民众对党和祖国的忠诚。所以对于网络民主这不利一面,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发现不当苗头要加强疏导,避免动摇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

2.网络民主挑战党的思想领导和主流政治文化

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通过主体单向性的解读来实现对客体的思想影响,而网络民主正式克服了这种“单向性”的特点,政治主客体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平等对话。这种平等表达,既有来自于本土的主导政治文化,也有来自于他国的外来文化,甚至有中西方文化碰撞而形成的个人极端自由主义思潮。不同文化在这个网络平台互相展开博弈,党的思想领导和主流政治文化就不再像过去单项传播时可以主导民心,可见网络民主挑战党的思想领导和主流政治文化。

3.网络民主要求现代的高素质的党员干部

这里有两方面的情况,其一,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民主自然科技含量相对高,党员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网络水平,就难于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和民众实现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其二,各级政府均通过网络平台让市民了解当前政府的政策决议,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的工作要符合程序,要公平公正公开。基于这种社会舆论的监督迫切要求党员干部有一定的民主法律意识、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领导水平。

4.网络民主影响着中国政党制度的建设

中国政党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网络民主对政党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整合功能削弱。网络民主作为民众一个政治参与的平台,不通过任何形式就可以加入,政治见解人员良莠不分、鱼目混杂,有些不良分子为吸引大众眼球用一些虚假信息或断章取义,从而在价值观上影响意志薄弱的网民的判断力,扰乱视听,离散大众的凝聚力,削弱党的领导,尤其是基层领导组织整合功能的削弱。其二,网络民主要求执政党处理好各种民主关系,尤其是对执政党的党内民主以及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民主关系。作为执政党,要处理好党际民主关系,除了要具备时代的素养,还要学习西方一些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才能起民主政治建设时代领导者的先锋作用,才能让网络民主不断走向新时代。

四、通过网络民主构建新时期中国政党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民主不可避免成为一种新式的民主活动方式。尽管网络民主存在种种缺陷,但它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新时期的执政党,一定要正确面对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建设,让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首先,从自身角度完善政党制度建设。建国以来,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一直很好地指引着中国的政治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前进、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民主的推进,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网络民主化使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政党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以及处理有关问题的合法合理性,可以迅速成为政治舆论的焦点,这就要求政党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党的领导。

其次,提升市民对党的主导文化的政治认同,加强执政党的凝聚力。党的思想领导的正确性,主要体现在党的主导政治文化的内涵的先进性和适应性方面。随着社会的前进、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民主的推进,民众参政议政意识得已空前的提升,人们通过互联网了解西方政治文化理念,不同形式的民众诉求容易集结成整体的公民利益,与党的主导政治文化有一定的冲突,这就要求党主导的政治文化赋予时代的内涵——人民性、先进性、适应性。这样的主导文化才能为广大民众认同,人们才能紧跟党的领导,党领导的凝聚力才能充分体现。

再次,完善各级党和政府与公众沟通的信息平台,引导公众参政议政。各级党和政府要充分利用网络民主这一新生事物,为此要通过互联网不断完善政府与市民的沟通平台,凡重大政策的出台,要咨询民意,凡涉及老百姓问题,要通过该平台以达到公平、公开、公正。这种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势必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政府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势必得以提升,党的领导力量也必然加强壮大。由此可见,要构建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提升党的执行力,全面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最后,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管理水平和领导水平。党员干部管理水平和领导水平不仅是体现在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观念的转变,在党内要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那就是培养一种公民的民主精神——“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利”的观念,但在中国现实社会里,官本位思想极其严重,一些官员听不得下级的批评,对市民的诉求更是采取不闻不问的冷漠态度或抵触情绪,网络民主在政治生活中依然不民主。这严重阻碍新时期政党制度的建设,阻碍民主的发展。此外,信息化时代还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与时俱进,学会和熟练操作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通过网络了解各阶层诉求,把握民意,为党的决策提供最可靠的信息资料。

[1]马克·斯劳卡.大冲击——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M].汪明杰,黄锫坚,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123.

[2]安德鲁·查得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任孟山,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98.

[3]毛寿龙.网络民主的局限性[EB/OL].[2011-03-18].http://wenku.baidu.com/view/3b175d707fd5360cba1adbbd.Html.

[4]孙丽萍,隋笑飞.截至到 6 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 5.38 人[EB/OL].[2012-07-25].http://www.cnr.cn/gundong/201207/t20120725_510344097.shtml.

[5]杨爱珍.中国政党制度研究[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4:36.

猜你喜欢

执政党政党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