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90后”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3-08-15伍国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国防意识同学

伍国华

(福建师范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加强“90后”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伍国华

(福建师范大学 人民武装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开展二十几年来,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90后”大学生长期生活在和平年代,部分大学生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现象的影响下,他们的价值取向转向更多地关注于“牛奶和面包”,而不是责任和祖国。一些人对待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态度歪曲,国防意识比较淡薄,国防教育也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对“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分析,探索加强“90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新途径,提出几点初浅的看法。

90年代;国防教育;新思路

90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被称为“90后”。当前“90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90后”生活在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享有丰厚的物质文化生活,他们体魄健康、心智发达、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他们也很富有爱心,在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到处可以看到“90后”志愿者的身影。但部分“90后”大学生过分自我,功利心强,社会责任意识较弱,偏激叛逆,信仰缺失。存在“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现象。对世界复杂局势,国家周边环境漠不关心,总认为国防教育与国防建设是军队的事,与自己无关,国防意识比较淡薄。

一、“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

1.国防知识笼统,国防意识淡薄

“90后”大学生的知识面虽然十分的广泛,对国防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相对于其它而言就显得非常的缺乏和笼统。现在学生获取国防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媒体、学校教育、政府宣传,但据调查,学生的大部分国防知识都自于电视和各大媒体,而从学校和政府获取的相对较少,这说明我国当前学校这个主渠道功能发挥得很不够,社会国防教育氛围还没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和平时期是否要加强国防建设的认识比较模糊。一是国防建设是全民国防建设的认识不清,据材料统计,绝大部份同学都认为要加强国防建设,但又大部份同学都觉得这与自己无关,和自己距离很远,总认为国防建设是国家和军队的事。二是加强和平年代的国防建设认识不清,认为在和平年代,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战事,认为国防建设没那么重要,他们对国家周边环境以及周边发生的事情表现出不了解或漠不关心。三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认识不清,总认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相对立的,普遍认为现阶段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过份的投入加强国防建设会影响经济建设。

其次,表现在个人参与国防建设意识相对淡薄。主要是不想履行兵役义务,不想投笔从戎。我在2010年对我系800多名学生进行调研,在2010年冬季征兵时,系里455个男生只有10位同学(2%)对征兵工作进行咨询,3位同学(不到1%)真正报名参加体检。在问到如果毕业后补充到部队干部队伍中去的问题时,有23%的同学表示很愿意,有41%的同学表现为比较愿意,15%的同学表现为不愿意,其它的为无所谓。(当然这份调查是在大学生就业相当困难的情况得出的,因此难免会受影响)。

2.文化素养较高,尚武精神不足

拥军爱民、爱军习武是我国国防人力资源的基本精神动力,但这种精神动力在“90后”身上不断的减弱,大都表现为拈轻怕重,怕苦怕累,在我们的调查中有一项“你为什么不报考军校或报名参军”,超出半数的同学都认为部队管理太严,训练太苦,还有的就是怕打仗和父命难为;在回答“如果毕业后补充到部分干部中的职业选择时”,超过80%的同学选择了到机关或后勤保障部门,不及20%的同学选择到基层锻炼。在2001年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他们在职业选择上,只有15%的城市孩子和24.2%的农村孩子选择军营,但从平时的观察与调查得知青少年中文体名星的追捧人数呈上升趋势。“90后”受到多种文化的熏陶。

二、加强“90后”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认清国防教育工作的意义,增强国防意识

“90后”大学生是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国防建设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他们大学毕业后,有的投身到经济建设的大潮,有的投笔从戎,走进军营,加入到保卫祖国的行列。因此,对他们加强国防教育和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强化国防意识,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提高“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笔者认为首先要增强学生以下三种意识。

1.培养与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世界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区域霸权主义和台独势力时有抬头,领土主权争议时有发生,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种种表像时刻威胁着我国的安全。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务必通过一切可行的渠道强化他们的国防意识,树立较强的国防观念和献身精神,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的源动力。对面临的国际形势时刻保持必要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国家一旦爆发战争,就能为国家安全利益赴汤蹈火。

2.培养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43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的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因此,高校应加强培养功能,科学管理,确实把国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每一个青年大学生都应自觉接受国防教育,履行国防义务,承担国防责任,并将这份责任落实到行动上,关心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时刻为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培养与增强大学生的尚武意识

《2009年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国防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和崇军尚武精神。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对广大学生进行国防意识熏陶和国防知识技能培训,把国防教育进一步纳入到学校教学之中”。当然这里指的尚武意识是指要求我们青年学生重视国防建设,热爱军事职业,热爱军营生活,爱军习武,在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时,敢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命,挺身而出,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尚武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进行国防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人民军队的性质,了解军队的地位和作用,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自觉学习军人的优良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及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自觉的接受国防教育,履行兵役义务,强化尚武意识。

(二)创新国防教育工作新思路,激发生机与活力

“90后”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知识面宽泛,个性张扬,思想活跃,对当前枯燥乏味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不感兴趣。要激发他们的热情,提起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必须不断的创新教育工作内容与方法,创新教育新思路。

1.创新国防教育内容

目前我们国家的国防教育中无非都是“老三篇”:课堂教育、军训、参观或夏令营。教学的内容也大致相同,出于保密的原因,教学单位教材的来源受限,教学的内容过于存旧,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这些内容只是在他父辈甚至爷爷辈的事情,他们不感兴趣,因此必须创新国防教育内容,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三个结合。

第一,国防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军事训练与体育达标相结合。授课的内容要与国内国际形势相结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紧跟形势前沿,关注热点问题,如讲到战略环境的时候,要与当前热点“钓鱼岛”争议问题充分的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眼球,这样既适合“90”后大学生的“口味”,又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绪。在军事训练中,要改变以往走队列的那种单一的训练,可以增加一些如巷战、城市战斗、反恐等内容,也可以与真人“CS”相结合,让“90”后大学生在“娱乐”中进行军事训练,接受国防教育。

第二,国防教育与所学专业相结合。“90”后大学生个性比较张扬,性格比较固执,自己认定的东西别人难以改变。因此,我们在进行国防教育时与他所学专业紧密的结合起来,如:让音乐专业同学们讨论音乐专业在军事上的应用,(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着多少勇士为革命前仆后继);在医护士专业中结合一些包扎和抢救伤病员的课目,让同学们进行“实战”训练;在计算机专业结合一些电子对抗训练等等。让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学有所用,认识到国防教育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息息相关。

第三,国防教育与国防高科技相结合。“90后”大学生的信息来源丰富,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对于现代航天技术、现代武器装备、信息技术这些国防高科技显得特别感兴趣。因此,在进行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在不违背保密条例的情况下,多介绍这些方面的知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2.创新国防教育工作形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军事理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不断的创新教育形式,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采用多种教法相结合,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与拓展教学内容,把枯燥乏味教材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在教育手法上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从而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第一,实现传授知识向探索知识转变。传统的军事理论教育,是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内容大部分是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只是被动接受的过程。但教材的内容相当有限,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我们周边的军事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无论是在老师的教方面,还是在学生的学方面,都不能停留在被动的“适应”现有教材和现有的知识,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多用情况诱导,在假设中创造出新的知识点,实现传授知识向探索知识转变。

第二,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军事理论课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军事思想、军事科技、战略环境、中国国防这四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时事、外交,在学科或专业方面又涉及电子、机械、生物、化学、力学、光学等等知识,知识面相当的宽泛。教师在教学法中总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越讲越细,生怕遗漏了一个内容,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得清清楚楚,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表面上看是讲得很全面,但实质上什么都没讲透。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以教为主”教学模式的缺陷,尊重“90”后的思维模式,从培养创新人才着手,构建并实行“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实现以制式教学向注重个性发展转变。个性的解放和发展是创新的前提,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在过去的军事训练和理论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制式教学,从而规范同学的言行。以教为主,以教师和书本为主,以书本的标准答案来判断学生的成绩。所以就很难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没有了创新。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个性特征明显。传统的军事教育让他们难以接受,因此就必须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肯定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创新教育,实现以制式教学向注重个性发展转变。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90后”的国防教育势在必行,但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新情况。因此,要充分分析“90后”的思想现状及形成原因,寻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新途径,做好“90后”的国防教育,为我国国防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周夏.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1).

[2]欧阳斯武.浅谈对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5).

[3]邵灵红,欧阳美平.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新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4]何碧如,何坚茹,叶柏霜.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温州地区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5]王树平.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江西教育,2010,(9).

G418

A

2095-4654(2013)1-0094-03

2012-12-08

猜你喜欢

国防意识同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