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珙县孝儿镇全力推进蚕桑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

2013-08-15李要君

四川蚕业 2013年2期
关键词:珙县蚕业全镇

李要君

(珙县人民政府蚕桑办,四川 珙县 644500)

孝儿镇位于珙县西部,距珙县县城50km,地处南广河畔,幅员面积74.3km2,镇辖22 个行政村(社区),147 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32000 人。孝儿镇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科技水平高,是宜宾市10 万亩蚕桑循环经济产业带建设核心区域,珙县蚕桑万亩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小蚕集中共育、工厂化养蚕、自动化上蔟,发展桑下种植黑花生、黑土豆、黑玉米、黑红薯等特色农作物,利用桑枝条成功培植桑枝食用菌。到2012年底全镇建成优质桑园1767hm2,工厂化大蚕房4 个,1.2 万m2。全镇实现发种51465 盒,产茧2161.5t;蚕茧产值7133 万元,桑园综合开发593hm2,产值1956 万元,蚕业其他收入1500 万元,实现蚕业综合产值10589 万元,其中:蚕业百万元村5 个,蚕业两百万元村11 个,五百万元村2 个,千万元村1 个,养蚕农户5621 户,从事蚕业人口19673 人,人均养蚕收入达5382.5 元,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川南蚕桑第一镇”。

1 科学规划,明确目标,提升蚕桑万亩亿元示范区发展水平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蚕业产业整体水平,2013年孝儿镇对蚕桑万亩亿元示范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制定了《珙县孝儿镇现代蚕桑万亩亿元产值示范区建设方案》,《珙县孝儿镇万亩蚕桑循环产业带建设栽桑工作实施意见》,将波浪、中安、宝兴、桐梓、新胜、黄连、莲花、燕平、张德、龙窝、石龙、通河、通木、双油14 个村作为万亩亿元产值示范区核心区进行重点扶持,核心示范区现有桑园面积1467hm2(以1000 株桑/667m2计),养蚕农户5035户,人口18761 人。通过一年夯实基础,三年见成效的要求,2015年全镇蚕业综合收入可达到2 亿元以上,实现人均蚕业收入达到1 万元.

2 完善建设内容,夯实蚕桑万亩亿元示范区基础

2.1 养蚕设施设备快速提升

2013年孝儿镇在重点村建设标准化小蚕共育室20 间,总面积1600m2,平均每间面积80m2,做到天花板、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对流窗、六面光的砖混结构房屋,并配套切桑机、标准化蚕盒、蚕网、换气扇和脱水机等设备和贮桑池、消毒池等有关设施,提高小蚕共育质量。建设标准化室外养蚕大棚200 间,总面积12000m2,平均每间面积60m2,水泥沙浆砖柱,屋面使用人字架屋顶,以瓦屋面为主,并保证净空3 m 以上,同时配套标准化固定蚕台及相应设备。在示范区推广伐条机200 台,减轻蚕农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效益。配套推广熟蚕纸板方格蔟自动化上蔟15000 盒,达到高产、高效和省工、省力、省时的目的。项目区内计划示范推广种植桑枝食用菌150 万袋,品种上以平菇、杏鲍菇、大球盖菇、小香菌等为主,延伸蚕业产业链。

2.2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加快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蚕农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蚕业产业快速发展。示范区内将硬化桑园生产路50km,整治村社公路7.5km,整治灌溉渠堰4km,整治山平塘15 口,改善蚕业发展的生产条件。为了解决蚕农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计划新建集中供水4 处,可解决400 户、1800 余人的生活养蚕用水问题。

2.3 基地示范作用更加凸显

在波浪坝200hm2蚕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2013年将在波浪村新建设四川省良种桑苗繁育基地,第一年建设规模13.3hm2,年出优质桑苗300 万株,并同步建设桑树品种保存园和桑树品种比较园,进一步拓宽产业基础,壮大蚕业规模。围绕已建成的全省一流占地5000m2的工厂化大蚕房,新栽桑26.6hm2,实现桑园整体连片。增加桑园套种黑色农产品面积,提高桑园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扩大桑枝条食用菌生产规模,推进桑肾酒、蚕沙枕头、蚕沙肥的生产和市场开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使全村蚕业综合产值达2000 万元。同时对生产道路、排水渠堰、环境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使波浪村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美好的蚕业产业示范“银珠新村”,起到科技示范和带动作用。

3 保障措施有力,加快蚕桑万亩亿元示范区发展速度

3.1 机制保障,健全领导机构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的蚕桑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配齐了蚕桑专干,健全了组织领导体系。营造发展氛围。2013年召开蚕业产业化发展专题工作会2 次,群众动员会23 次,制作大型宣传牌2 个,书写标语45 条,出动宣传车20 台次,发放宣传资料4500 份,形成了良好了产业发展氛围。通过大力宣传蚕桑产业的重要性及良好的市场前景,通过效益对比分析,使广大农户打消了顾虑,坚定了发展蚕桑产业的信心。维护良好的收购秩序。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镇村干部进村入户等形式向农户宣传蚕茧收购政策,引导农户将生产的鲜茧卖到茧站。同时,严厉打击私商贩茧行为,整合工商、交警、派出所、船管办等力量对无证收购和运输蚕茧的行为依法进行打击,为蚕桑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铺平道路。强化责任,逗硬惩罚,加快农户增收步伐。

3.2 投入保障

根据“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的建设要求,集中整合相关涉农资金投入到重点村,按照路随产业走,水随产业流,钱随产业投的原则,捆绑式的对产业村进行优先扶持,在项目上进行倾斜,在库、塘、渠、堰整治,公路硬化,生产主干道和人行主干道硬化上优先安排资金实施,全年全镇用于配套产业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将达600 多万元以上。

3.3 科技提升

加大科技培训,2013年将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到目前已完成蚕农培训达1.5 万人以上,整体提高养蚕科技水平。积极推行多批次养蚕,变1年养4次蚕为6~8 次蚕,通过多批次错季养蚕,提高蚕房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蚕桑产业发展“六化”进程,即“蚕种配置优良化、桑园建设规范化、小蚕饲养共育化、大蚕饲养省力化、病虫防治统一化、方格上蔟自动化”,实施蚕桑主导产业引领下的桑园综合开发,推进蚕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通过蚕桑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和“银珠新村”建设的实施,2013年全镇将拥有优质桑园1867hm2,实现发种6 万盒,产茧2520t,实现养蚕收入7560万元,桑园综合开发面积达到1000hm2,实现套种收入3300 万元,桑枝条2.5 万t,桑枝条食用菌实现装袋150 万袋,实现产值1500 万元,生产蚕沙2400t,实现产值960 万元,全年实现蚕业综合收入1.33 亿元,人均养蚕收入达到6730 元,为全镇蚕业综合达到2 亿元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珙县蚕业全镇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国家级“非遗”珙县苗族蜡染纹样创新设计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咬定目标抓“创建”全镇面貌别样新
皇城二中“同课异构”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