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油气能源基地产业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2013-08-15

关键词:油气天然气新疆

张 磊

(新疆财经大学 中亚经贸研究院/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2)

作为中国重要的陆路能源国际大通道、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基地,新疆加快能源基地建设、构建油气能源基地建设的产业体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油气资源的禀赋优势、来自中亚油气资源的进口增长成为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目前新疆已初步建成国内重要的特色石化产业基地,形成了以资源类型为特色的石油化工产业群,并逐步向周边地区辐射。但新疆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油气资源延伸利用程度低的产品结构,同时,高集中度的产业组织不尽合理,产业布局需要进一步调整,加之以疆内油品与石化产品消费量低,大宗产品大量外运和远离市场成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有竞争力商品的制约因素[1]。

因此,新疆油气能源基地产业体系优化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从产业体系构建的角度,探讨新疆油气能源基地建设路径。

一、新疆能源经济产业布局的优化

新疆能源基地建设布局为:以产业化为方向,形成以四大石化基地为主、众多园区为支撑、产业集群化的能源经济格局。

(一)在推进新疆国际能源通道建设的同时,完善“通道+基地”模式,推进新疆能源生产基地和储备基地的建设

1.加大塔里木、准噶尔、吐哈三大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开辟伊犁、焉耆、三塘湖等其他中小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加快建设石油、天然气开采、加工基地;

2.重点培育和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到2015年,形成奎屯-独山子宝塔集团、乌鲁木齐石化、克拉玛依石化和南疆塔河石化四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基地;集中力量建设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独山子、吐哈、南疆四大石化基地,到2020年把新疆建成全国大型油气生产和加工基地。

3.积极推进煤制天然气项目,重点建设伊犁、准东、和(布克赛尔)-克(拉玛依)煤化工基地。2015年,伊犁煤化工基地煤制天然气产量达155亿立方米,准东煤化工基地煤制天然气产量达105亿立方米,和(布克赛尔)-克(拉玛依)煤化工基地煤制天然气产量达40亿立方米。

4.建立能源储备基地。在独山子和鄯善建设大型原油储备基地,依托独山子公司现有设施和中哈原油管道,使原油储备能力达到500万立方米,建成国内重要的大型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鄯善达到800万立方米(储油能力达580万吨)的总库容量。在“十二五”规划期,形成石油储备1 300万立方米的规模。在乌昌地区建设4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气库项目。

(二)建立以新疆为主的中亚次区域经济圈能源产品加工的产业中心,形成中国新疆国际能源产品加工基地

以现有的能源加工基础为依托,逐步打造天山北坡经济带、克拉玛依-独山子、南疆、吐哈四大国际能源加工产业中心。

1.建设天山北坡经济带国际能源加工产业中心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乌昌经济圈能源产品加工产业集中,分布着包括中泰化学、乌鲁木齐石化等企业集团的米东化工园、甘家堡工业园,而石河子市是天山腹地的中央支点,拥有“天业化工园区”。在石油化工业发展中,要依托乌石化,辐射乌昌经济圈,建设一批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

2.克拉玛依-独山子石化基地国际能源加工产业中心的建设

克拉玛依石化基地是新疆石化工业的重心之一,要利用俄罗斯中亚和克拉玛依的油气资源,实现炼化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疆油田稠油的全部集中加工,提高原油加工规模,预计2015年将达到1 000万吨的加工能力。

独山子着力开发石化下游产品,建立石化企业集群。现有中哈石油管道项目和中石化1 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工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炼油和化工一体化项目。石化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乙烯、重芳烃、炭四、聚异丁烯、塑料、新型建材等中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和高档润滑油、溶剂油、道路沥青等特色产品。以民营资本“奎山宝塔”为主、投资300亿元的年生产能力达1 000万吨的石化项目,已在奎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这一石化项目进一步提高了石油在新疆就地加工的比例,将极大带动新疆能源生产基地的建设。

3.吐哈国际能源加工产业中心的建设

依托吐哈天然气优势,发展大型LNG项目,扩大甲醇规模,发展精细化工。而所属的石油石化企业应走“大型化、基地化、集中化、园区化”的发展道路,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可以节约生产成本,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形成规模效应。

4.南疆国际能源加工产业中心的建设

依托新疆南部能源的资源优势和库车炼厂的基础条件,推进油、化、纤、肥一体化,兴建一批高技术、高水平大型能源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南疆石化产业带,使南疆成为面向中亚、南亚市场的重要石化加工基地。其中,利用克拉2号、克拉美丽两大天然气田,可实施城市气化和发展碳黑、乙烯项目;利用塔河亿吨大油田、雅克拉油气田的原油和天然气在库车扩建塔里木化工厂;利用亚松迪油气田、巴什托油气田、和田河油田的气源在和田和喀什地区兴建大型天然气发电厂;利用巴州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库尔勒建成大型石化产业[2];推进美克化工工业园、库车石化工业园区建设[3]。

轮台县也建有为塔里木油气生产提供辅助服务的“红桥石油服务区”和聚集油气深加工项目的“拉依苏石油化工区”。同时,东辰工贸有限公司投资轮台县,将建成国内第三大甲醇生产基地。

而兵团南疆石油化工基地将依托南疆温宿等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规划建设年产80万吨甲醇、52万吨尿素等项目。

二、新疆能源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全国油气工业布局和地缘条件影响,新疆能源经济结构单一,以油气开采和原油的初加工为主,能源高加工度化未完成,就地加工转换能力低,使得一些能源经济单位缺乏内在扩张和多元化经济基础的能力。

新疆石油化工业结构中,油气开采和原油炼制加工分别占到50%和41.6%,而原油深加工能力在新疆不到9%。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分析,在新疆的油气行业中,加工企业数为97个,为开采业(19个)的5.1倍;但从经营状况看,按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计算,石油加工企业年均主营业务收入约为2.198亿元,仅为油气开采业的17%,反映出新疆油气开采、原油炼制产业已基本形成规模经济,而深加工规模小、效益差,产品成本高、利税少,而且设备利用率和负荷率低,新疆石油一次加工能力利用率仅1/2以上,大多数炼化企业开工率也只有60%左右。由于产品结构比例失调,初加工产品价格和高附加值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导致了油气资源的增值收益外流到资源短缺的东部沿海地区。而新疆长期从内地省区大量购进轻工业品,这种产业结构差异形成的利益逆向流动,加剧了新疆和内地省区的非均衡发展。

因此,要合理调整能源经济结构和布局,延伸矿业产业链。在区域市场主体和政府追求劳动力吸纳量最大化、产业资金追加量极大化、产业技术含量极大化、产业附加值最大化的经济偏好下,产业链在四大经济因素驱动下,在产业和区域空间不断延伸拓展。

自20世纪80年代始,新疆的经济发展是以资源优势转换为主的发展战略,即以资源特色吸引外部其它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从而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而这种优势转换的完成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即由资源优势向资源型产品优势转换阶段,由资源型产品优势向工业生产优势转换阶段,再由工业生产优势向区域经济优势转换。这三大阶段,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引致需求,后一阶段总是以前一阶段的实现为前提的,同时每一阶段的转换都应为下一阶段的转换创造有利条件,即创造出动态比较优势。而从另一个方面看,经济发展的转换过程 是一个不断推动工业化的过程,即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这一过程被分解为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与此相关,产业重心也将依次为资源型产业、加工型产业、高技术产业[4]。

目前,新疆经济发展正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在工业化中期所需的巨额资本积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型产业,但新疆不能滞留在这一阶段,否则将会陷入为资源而发展资源产业的陷阱。要依托科技创新,着力提高能源产品的加工工艺水平,积极发展环保型产品和高科技产品,最大限度地降低初级产品在销售中的比例,不断发展有资源潜力的精加工业,形成以能源经济带动工业,以工业促能源经济的良性循环。

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产品结构调整目标:坚持在发展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将结构调整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最大限度延伸产业链。石油天然气产品的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加强石油天然气勘查开发,加快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提高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要提高油气资源在新疆加工的深度和广度,最大限度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形成以发展大乙烯及其下游产品、大芳烃及其下游产品、大化肥及甲醇为主的天然气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系列产品为四条主线的产业链群,建设大型石油炼制、大型乙烯、大型芳烃、大型聚氯乙烯、大型氮肥、大型甲醇加工、天然气电力、民用天然气、油气管道及煤变油等十大工程。

特别要明确“西气东输”副产品轻烃和凝析油留,在新疆建设大乙烯项目,利用乌石化和塔石化两套大化肥装置,在新疆建立氮肥基地。

其中,奎山石化、克拉玛依石化基地重点发展乙烯、重芳烃、炭四、聚异丁烯、塑料、新型建材等中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和高档润滑油、溶剂油、道路沥青等特色产品;乌鲁木齐石化基地重点发展大芳烃、大化纤、大化肥和有机原料产品,建设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酸、聚脂项目;吐哈石化基地扩大甲醇、顺酐生产规模,发展精细化工;库尔勒重点发展化肥,1、4丁二醇,在库车发展甲醇、氮肥、聚甲醛、丙烯及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在泽普利用现有炼油、化肥基础发展复合肥及碳化工产品。

通过调整油气产品结构,重点抓好大型炼油、乙烯、芳烃、化肥生产,发展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形成上、中、下游为互为一体,且各具特色的、具有规模的石化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促进新疆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向以加工工业为重心转移,推进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结构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推进新疆工业化进程。

三、优化产品结构,推进石油天然气的替代品——煤化工产品

加快新疆优势资源转换,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推进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项目。

将新疆产业区作为全国煤化工产业战略接续区,规划利用10至20年时间,形成年产1 000万吨煤制油及500万吨甲醇的生产能力,使之成为大型石油替代产品基地。

“十二五”期间,建成新疆庆华煤化一期年产55亿立方米、新汶矿业(伊犁)20亿立方米、中电投伊南6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3个项目建设。促进中电投霍城60亿立方米、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60亿立方米、新疆开滦能源投资公司40亿立方米、昌吉盛新实业年产16亿立方米、国电平煤尼勒克化工年产40亿立方米、华能新疆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准东40亿立方米、新疆龙宇能源奇台40亿立方米、兖矿新疆能化准东40亿立方米、特变电工新疆能源准东40亿立方米/年、新疆庆华煤化二期年产55亿立方米、新疆富蕴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40亿立方米、中煤能源新疆煤电化准东年产40亿立方米、新疆华宏矿业投资年产20亿立方米、徐矿新疆公司40亿立方米、哈密紫光矿业8亿立方米、潞安新疆煤化工年产40亿立方米、神东天隆新疆煤化工分公司年产13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20个项目产能共计767亿立方米。

四、逐步形成合理的新疆能源经济产业组织

(一)继续实施引入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一个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要求产业内各类规模的企业进行有效的分工协作,而主导型的大企业大集团为主的市场结构是最优选择。因此,区域经济要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势必要建立一个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众多中小企业与之配套协作、既竞争又合作的产业组织结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集团可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垄断优势及多元化经营优势,并带动周围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群。由于引入大企业大集团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对整个地区的产业链产生拉动效应,形成该区域的增长极。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将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该地区,使得该地区经济将进一步增长[5]。

在这一理论思路指导下,引入大企业大集团,成为推进新疆能源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中,通过实施引入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应扩大对新疆能源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目前,新疆已形成相关的经济共同体和企业达数百家。正大集团、天利高新、中泰化学、洪基焦化、天富电力、广汇、美克、天业、华锦、屯河等中外“龙头”企业,涉足石油石化下游产品开发。

(二)培育围绕能源经济发展的产业集群

中心外围效应理论认为,企业总部形成中心区域和外围合作分工的关系,是利用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经过产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对要素重新组合、重新聚集。从而形成区域分工协作、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而企业集团与产业集群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大企业对于当地产业集聚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某一产业区的形成,就是因为某一知名企业集团的入驻而促成的;而率先内生的中小企业集群,经过长期的发展,也会从中慢慢演化出一些著名的企业集团,其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价值链发展的过程。企业集团如果不善于利用不同地域企业集群的优势,必将因缺乏活力而萎缩;中小企业集群若不主动嵌入企业集团的价值链,或自身不能培育出具有一定管理、技术优势的企业集团,其发展必将陷于低层次重复的怪圈,也必然要“锁定效应”而走向衰落[6]。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空间布局的一种重要现象。在产业集群区域,使得该区域经济呈现出异常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根据克鲁格曼的产业集群理论中的规模收益递增理论,产业群规模越大,则其中的企业成本越低,从而整个产业竞争力越强。

俄罗斯中亚能源进入新疆后,可就地加工为初级产品和中下游产品,以减少运输成本。因此,要加大在石油炼化、中下游产品加工、储运设施等方面的通道配套建设。

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对新疆地区的主导产业群的形成,发展石油工业、电力工业起到重大促进作用的同时,应促使新疆中小企业与之分工协作的机制形成,形成一批围绕新疆能源经济发展和新疆能源通道建设的产业集群。

(三)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国内外能源经济领域

尽管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5月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开展油气勘探开发”,为非公有资本进入包括石油开采领域、进行商业性勘探开发出台了政策,但进入的石油、天然气的垄断领域的产业壁垒较高。民间资本除了在支持的石油石化产品的深加工等下游领域投资外,还有着投资油气田的开采、钻探等上游领域的意向。实际上,新疆已有少数民营企业购买了废弃油井进行开采。准噶尔盆地东部边缘一些因产量达不到工业开采价值而被关闭的油井,频频被地方石油公司启封,实施开采作业。由于新疆复杂的地质构造,油井经过开采后仍有40%~50%的石油采不出。1998年中石油撤出依奇克里油井,库车县申请获得了部分外溢原油的“收油”权。2002年,金禾公司与政府签约管理该矿,引资在近300口废井采油,年出油量达4万吨[7]。对废弃油田的二次开发,一方面减少了废油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增加了石油产量和地方财政收入。

可以通过与中央石油企业合作、联营等方式,允许新疆组建地方性石油企业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油气资源开发,借鉴黑龙江、山东、陕西等省的成熟做法,建议将已探明的零星油气块划归新疆,并允许地方和民营企业参与稠油油田和边际油田开发;放宽对新疆油气资源开采的限制,把国有石油公司无暇顾及的边际、废弃油井的开采权留给地方。

民营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联营等灵活适度的办法解决目前开采低效井的法律障碍,应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的行业自律,以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限制,尝试调动民间资本,进入石油石化领域,乃至天然气领域。通过调动民间资本,不仅减少了国家的能源压力,将废弃油井再利用,也减少了环境压力,为国家能源安全和新疆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作出贡献。

广汇能源投资建成了大规模的LNG(液化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可提供日处理150万立方米天然气的液化能力,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到天然气管网达不到的地区,主要供应到福建、江西等地,作民用燃料和高级陶瓷、玻璃等建材工业的燃料。工程投产后每年将用气6.8亿立方米[8]。2009年8月,广汇能源出资4 052万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TBM公司49%权益,间接持有斋桑油气区块49%权益。新疆广汇成为首家进入国际油气上下游一体化开发的民营企业。

总之,要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东联西出、向西开放战略,使新疆成为国际能源经济中心;优化产业结构,延伸能源产品链,通过对整个中亚次区域经济圈的能源资源整合,迅速促成新疆经济的后续产业——加工业崛起,并将能源产品运往内地和国外销售,既能够解决新疆运输量长期负荷不足,又能获取加工产品的高附加值;构建合理的产业组织形式,引入民间资本,培育产业集群。这不仅是促进新疆经济大发展大跨越、维护新疆稳定的迫切需要,同时对于构建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郭彬程,等.新疆油气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讨[J].中外能源,2012,(7).

[2]周英,等.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是带动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J].新疆有色金属,2005,(2).

[3]朱明骏.阿克苏倾力打造南疆石油化工基地[N].新疆日报,2009-09-18.

[4]李金叶.新疆资源特征的动态比较优势及其对新疆经济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7).

[5]周孚方.总部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N].中华工商时报,2006-12-06.

[6]杜龙政,熊妮.企业集团、中小企业集群的互动及集群式创新[J].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

[7]崔民选,等.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21.

[8]佚名.新疆将建设成为我国天然气产业大区[EB/OL].http://www,chinainfo.gov.cn,2005.3.10.

猜你喜欢

油气天然气新疆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